忽必烈一生辛勞,病倒之前還在接見大臣,討論國家大事。但此時,忽必烈躺在床上,大夫告誡要靜養,於是就有了“非國人勳舊不得入臥內”的規定。但這樣的規定唯獨對不忽木沒有效。忽必烈生病期間,讓他時刻陪在身邊,照顧著忽必烈的飲食起居。
生病期間,忽必烈想了許多許多。他想到自己從即位那一年開始就宣布了要“鼎新革故,務一萬方”。他確實也正在進行這樣的舉措,在這過程中既有成功,也有過遺憾。
從“鼎新革故”的方麵來看,忽必烈進入中原以後,毅然拋棄了蒙古的舊俗,全民悉心學習漢族文化,這樣大膽的社會改革,幫助蒙古確立一套全新的製度,讓蒙古的經濟文化都得到了有效的發展,應該說,這就是忽必烈在改革途中的成功之處。但這並不意味著忽必烈的改革取得了真正的成功,他雜揉諸法,各法之間矛盾、衝突不斷。
忽必烈完全任用義理派的思想幫助自己管理國家,雖然這樣的做法對控製全國人民的思想和穩定社會起到了一定的好處,但義理派的思想並不能幫助他完全解決政府的財政需求;所以他選擇了功利派,雖然確實幫助他解決了政府的財政危機,但這些功利派的人物在管理國家財政的同時,經常會將國家的錢財放到自己的腰包裏,再加他們對老百姓永無止境地剝削,讓社會變得動蕩不安,朝廷也不能安寧。忽必烈意識到這一問題以後,本想讓義理派和功利派互相結合,希望能找到一條全新的道路,然而,兩個派係針鋒相對,根本沒有合作的額趨勢,無奈,忽必烈隻好重新回到仁義治國的道路上。
仁義治國的思想雖然穩定了社會,但國家財政虧空的問題卻得不到有效解決,這樣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忽必烈。忽必烈本想繼續探討,尋找一個能夠兩全的方式,但時間對他來說已經成為最大的限製。
從“務一萬方”方麵來看,自從忽必烈即位以後,他就將“統一”當做自己一生的奮鬥目標,他以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運籌帷幄,終於實現了全國的統一,這是他此生最為欣慰的事情。然而,忽必烈的野心太大,他的目標並非局限在統一全中國,而是要統一包括南海在內的整個亞洲地區。所以在他滅掉宋朝以後,不斷發動對周邊各國的戰爭,試圖平定北方諸王的叛亂。雖然這一想法正確,但北方諸王的騷擾問題並沒有得到最終解決,這也成為了忽必烈的未竟之業。至於他對周邊各國發動的戰爭基本都以失敗而告終了,這讓他的最終目標化為了泡影,讓他至死都感到遺憾。
80歲的忽必烈躺在床上想著這一切,但他哪裏知道,要想真正稱霸東方,發動戰爭是行不通的,隻有與各國友好交往,才是最佳選擇。
1294年的正月,80歲的忽必烈萎臥病榻,喃喃囈語。一陣痙攣掠過,忽必烈已經衰老的容顏顯現著痛苦的表情,他寬闊的額頭上的皺紋擰做了一團。
忽必烈睜開雙眼,猶如從幻夢的天堂跌入現實的地獄一般,他用一雙死神般的雙眼模糊地望著跪在榻前的不忽木。當忽必烈終於認清這個人的時候,悲戚、憂傷和感激之情一起襲上了忽必烈的心頭。
從正月一日直到今天,忽必烈躺在床上,好像聽到了天堂裏的黑色死神拍打翅膀的聲音。忽必烈無限傷感,他掙紮著坐起身子,從枕側摸到了一對白璧,顫抖著雙手遞給了不忽木,同時開口說道:“他日持此以見朕也。”剛剛說出這幾句話,忽必烈就再一次昏睡了過去。
1294年正月十二日,忽必烈在沉沉的睡夢中看到了成吉思汗、窩闊台、唆魯禾帖尼、蒙哥、阿裏不哥等親人,他們依次闖入自己的夢境。四周一片嘈雜,忽必烈迷迷糊糊又看到了自己的幾個兒子,首先是真金,他站在自己的臥榻的一側,身後還站著他的兒子們。忽必烈看著真金那雙眼睛,突然感覺四周沉靜下來,忽必烈疑惑著大家為什麼都不說話呢?真金什麼都沒說就這樣呆著自己的幾個兒子走了。隨後忽必烈其他幾個兒子也來了,站在他的窗前等待著他的訓誡。他本想起身對他們進行一番說教,這才發現自己根本就動彈不了,於是他也就放棄了。忽然看到了站在角落裏的四兒子那木罕,忽必烈最喜歡四兒子,他的性子和忽必烈最像。本想讓他繼承大業,但他竟然沉不住氣。忽必烈想起了那次那木罕說漏了嘴,“將來你可以做合罕。”而且這小子太相信暴力,漢儒沒都不太喜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