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家庭塑造人 第四章 家庭圖
你曾否看過釣魚人裝著滿是蚯蚓的鐵罐,這是魚餌。整個罐子裏都是糾葛纏繞在一起的蚯蚓,無法讓人分清楚哪裏是頭,哪裏是尾。蚯蚓不停地動著,一會兒上,一會兒下,一會兒左,一會兒右,但卻那裏也到不了。每當我們麵對一個家人彼此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卻各想各的時,是否也會讓你聯想起鐵罐裏的那團蚯蚓,它們彼此相連,卻又形同陌路。本章目的旨在引領大家認清家庭網是如何連係,借此了解自己與家人的關係,思考每一家庭成員的獨特性,個人對自身角色的定義與期待,進而尋求良好的溝通方法。
畫出家庭圖
首先請在一張白紙上畫出家庭的每一成員,可以用圓圈來代替。以下是王家的範例:王家有5個人,然後將此圖掛在牆上,讓家人能夠清楚地看到。
假若某成員曾是家庭中的一份子,但現在已離去或逝世,請仍將他/她畫上,並用斜線標明。下麵兩種情況就采用這樣一種標記:假若王太再嫁;假若王先生的第二個孩子死了,或送人領養。
請注意,家庭圖還包括曾經和你有過密切關係的其他人,例如逝世的太太、同居過的男女朋友、死去的公婆等,同時也要畫出目前仍有密切關係但不住在一起的家人,例如,獨居的公婆、過繼給他人的小孩、外遇對象等。這些人雖然目前不和你全家生活在一起,但他/他(們)卻對你目前的生活具有影響,甚至具有很大的影響。影響的層麵有兩種, 一種是無形的,另一種則是有形的。王太太每天早上煎兩個蛋給王先生吃,因為她母親也是每天早上煎兩個蛋給她父親吃的。這種影響是無形的。王先生獨居的母親常常掛電話給媳婦王太太,說:
“我兒子就喜歡吃米飯,你要煮飯給他吃哦,可別煮麵條!”
這種遙控的影響便是有形的。
在畫家庭圖時必須認清家庭中每一個成員的特徵,同時進一步了解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家庭成員的特徵可以由他/她(們)的名字、年齡、性別、身材、氣質、才氣等來表示。每一個成員都擁有其個性特徵,但他/她(們)的個性特徵並不是孤立的。我們可以將線條連接家庭的其他各成員,以表示他/她(們)之間的相互關係。這些線條(關係)有我們看得到也同時感覺到的,也有我們看不到但卻感覺到的。他/她(們)就是這樣有形無形地影響著彼此。
現在,讓我們在圖中再加上配對部份。家庭中每一組配對都有其特定的角色稱呼。家庭角色配對主要有3種:婚姻關係上的夫妻配對,生育關係上的父女、父子配對關係和母子、母女配對關係。家庭中的角色都是相互而不是單獨存在的。沒有丈夫,那來妻子;沒有父母,那來子女;沒有哥哥,那來弟弟。對同一角色會因人而有不同的期待,因此對於各種不同角色,彼此的期待也會有所不同。
發現家庭中每個成員對各種角色的意義和期待是很重要的。曾經有一對夫婦前來我們中心接受治療,我要求他們認為自己以及對方的角色內容告訴我們時,太太先開了口,說:
“我每天燒飯,整理丈夫的衣服,不讓孩子出事,或發生不愉快的事。而我期待的丈夫,應該努力賺錢,讓家人過得更好。作為丈夫,他不應該給太太任何麻煩。”
丈夫卻說:
“丈夫就是一家之主,努力賺錢。但一個成功的丈夫是需要一個賢妻良母在家中的支持,在性上她是一隻柔軟的小貓。”
最後一句話顯然有點俏皮,但卻是一種真實的期待,至少對男性來說是重要的。從以上夫婦的對話可以看出,夫婦倆都按照自我認定的角色進行陳述,同時也道出了對對方的角色期待,可是彼此期待的內容卻大相逕庭。有時,家庭成員都認定對方早已知道自我角色定位,也知道對方的期待是什麼;但問題常常就出在這裏,自認為的角色認定和角色期待並不是事實上的;家庭衝突因此而起。這是問題家庭常有的現象。家庭成員隻有互相分享彼此想法,才能互相了解,從而發展出滿意的家庭人際關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