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凡3人或3人以上發生人際關係時,就會逐漸發展出一個係統來,這在家庭裏、朋友間、工作場所等無一不是如此。係統一旦建立,即進入運作。在封閉係統裏,運作很可能建立在”你死我活”、”你對我錯”等相抗衡的基礎上,在係統中的成員或有不舒適感,或有自危感,或乾脆充滿了惶惶不可終日感。然而,如果是一個開放係統的話,係統內成員很可能處在親密、友好、與人為善、有充份自由選擇權的基礎上互動。
構成家庭係統的要素就是成員的自我價值、溝通方式以及對家庭規製製定的想法和觀點。對等的溝通和具人性化的規則是開放係統中獨具特色的內容,它容許係統中每一個人都能暢所欲言,都能盡情自我發揮。一旦係統出了問題,家庭成員不會將問題的責任諉過於別人,互相指責、甚至漫罵;他們會勇敢直麵它,勇於承擔責任,然後探討它、解決它;他們會從”怎麼辦”中引出資訊和了解;他們會形成一個團隊,風雨同舟共度難關。
開放式家庭係統還有一個特徵,那就是逆境中的自強不息和崛起奮進。係統內有家庭成員中的悲歡離合、有成員的生老病死,也有因受係統外自然的、社會的、經濟的和政治因素幹擾而遭致的種種天災人禍。當我們每天都會看到開放式家庭係統的成員,麵對無法超越的逆境卻能繼續前行。在別人都被持續不斷的的變化打倒之際,他們卻能一再站起突破。他們甚至根本沒有想到逆境,每個困難都是挑戰,每種挑戰都是機會,因此他們在人生旅然b中樂於接受變化。然而不幸的是,在封閉家庭係統中,成員在麵對生命挑戰時,都會在潛力還沒有完全發揮時中輟。最悲哀的是,他們甚至采取了自暴自棄的態度。
家庭組合好比可動裝置
讓我們從另一角度來看家庭係統。在一個可動裝置中,所有的零件不論大小或形狀,都可以經由不同方式來進行平衡組合,比如把繩子加長或縮短,又例如重新安排零件之間的距離,或改變零件的重量。家庭也一樣。家庭成員不可能有彼此相同的,每個人都不一樣,而且處於不一樣的成長層次。這就如可動裝置一般,你不能不考慮其他人就去安排其中一個人。你也不能在組合出第一種平衡關係後就不再思考變化。這樣做的結果是隻有一種”對”的方式。為避免這個束縛,你至少要找另外的方式去達到平衡。其實平衡的方式很多,你至少要找到3種,就算達成了目的。
建立一個生氣勃勃的家庭係統,關鍵在於使每個家庭成員都有其立足點,並且在這一立足點上自得其樂。當你組合可動裝置時,想一想家庭的組成單位,將這些組成單位分成兩大類:成人與小孩,男人與女人。隨便一想也知道他們之間的差異有多大。
為家庭付出努力
大概沒有人敢苟同,一個人所做的都該是付出,而另一個人或者其他人隻是被動地接受。然而,在一些家庭裏卻總有一種人或者一部份人被指定為擔任給予者,而另一部份人是接受者。事實上,即使對方同意這麼做,他/她(們)也得付出極大代價。有時候隻有丈夫當做給予者,有時則是妻子或孩子擔當此角色。不少家庭在”誰該給予誰”的問題上有如下明細規定:
都是由男孩給女孩
都是由母親給小孩
都是由丈夫給妻子或妻子給丈夫
如果家庭的目標是所有成員都得到成長的話,那麼,它的工作就是通過運作使所有組成成員都參與這一成長過程。成人如何運用親子關係使孩子成長,小孩該如何擔當起家庭中的角色使父母及其他成人獲得成長的機會,男女兩性之間又該如何使對方成長,每個人如何幫助所有其他的人包括成人、小孩、男人和女人一起創造一個共贏的局麵,這是一個健全家庭所必需麵對的一個課題。
在一個家庭係統裏,每一成員都處在自己獨特的世界中,這是一個其他成員沒有的世界;每個成員為家庭和家庭其他成員提供多樣功能和生活內容,也從家庭和其他成員中獲得自己所沒有的功能和生活內容。家庭成員間就是在這種關係中互利互惠,取長補短,從而使家庭生活得更有趣味、更有意義。例如,婚姻男女從對方身上獲得性愛,他們在性格、氣質、能力、技能和知識等方麵也優勢互補。孩子從父母那裏獲得養育之恩,而父母從孩子那裏得到天倫之樂。在孩子長大成人後,孩子又肩負著反哺給父母的尊老養老的責任。惟其如此,家庭才會處於一種平衡狀態。
維持這個平衡,家庭是關鍵。家庭是我們期盼得到滋養的地方,是受創心靈得到撫慰的地方,是自我價值得到提升和實現的地方,是學習成長的地方。為達到家庭係統平衡並保持家庭生氣蓬勃的目的,一個溝通、變化、重塑、開放式的家庭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