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誰會不在意別人的評價(2 / 2)

正是袁術的輕蔑評價,快速且高強度地促進了關羽的“喚起”。腎上腺激素的急速湧動使得關羽連一杯壯行酒都來不及飲,就上馬提刀而去。而此時的華雄,依然沉浸連斬十數員大將的欣喜與狂傲中。關羽已經像一架已經提速完畢的F1賽車疾馳而來,華雄則還尚未點火。其結果當然是一刀斃命。

說來好笑,如果沒有袁術那一番諷刺挖苦,關羽可能還達不到如此高的“喚起”狀態,他與華雄還說不定誰勝誰負呢?就算華雄抵不過關羽,也不至於溫酒被斬!另外,要補充說明的一點是,對關羽來說,揮刀殺人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任務,這也是符合紮伊翁次的實驗結果的。如果要關羽參加關於《春秋》的辯論大賽,恐怕他就會發揮失常了。因為關羽不過是個推車漢子,文化修養不高,雖然每天捧著《春秋》看個不停,但到底領悟多少,還真是沒人知道。

曹操派人去請關羽。關羽大喜,急急趕往。

曹操迎定,對關羽說:“顏良勇不可擋,連殺我二將,連日來諸將紛紛敗在他手下,實在無人可敵,隻好請你來了。”關羽說:“讓我看看動靜。”

顏良正來搦戰,耀武揚威。曹操指了指山下顏良排的陣勢,旗幟鮮明,槍刀森布,嚴整有威,說:“河北人馬,竟然如此雄壯!”曹操作出這種評價的心情可以理解,若非把顏良描述勇猛無敵,豈不是顯得己方太過無能!

殊不知,關羽恰是一個對“他人評價”的敏感者。曹操抬高顏良,就等於是變相貶低自己,所以,關羽傲然說:“我看不過是土雞瓦犬罷了。”

曹操又指了指,說:“麾蓋之下,繡袍金甲,持刀立馬者,乃顏良也。”關公不屑一顧地說:“我看顏良不過是插標賣首罷了。”

曹操善意提醒道:“不可輕敵啊。”在關羽聽來,卻不亞於當年袁術的諷刺挖苦!關羽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直奔顏良。

自兵敗被迫歸降以來,關羽一直憋著一肚子火。這是因為關羽的名聲和能力遭到了曹營諸將空前的懷疑。

曹營諸將的態度是一個受“近因效應”影響的典型例子。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個體對他人最近、最新的認識占據了主體地位,並掩蓋了以往形成的對他人的評價,就稱為“近因效應”。關羽此前雖然名聲不錯,也有溫酒斬華雄的驚人之舉,但畢竟早已過去了。人們評價主要是看他最近的表現。關羽是個對“他人評價”敏感度極高的人,所以他也非常想借此機會再次酣暢淋漓地證明自己。

前麵已經說過,當這兩個原因疊加起來的時候,關羽就是天下無敵的代名詞。

關羽已經“喚起”,顏良猶自閑在。結果當然是一刀斃命!對曹操來說,關羽斬華雄的時候他雖然在場,但卻是在帳內喝酒,沒有親眼目睹。這一次本來有機會親眼目睹一次關羽的“魔術表演”,但關羽動作實在太快,曹操還沒做好看的到準備,顏良的腦袋已經成為關羽的戰利品。

曹操本來以為,關羽能力再強,總也要和顏良大戰數十回合才能分出勝負。卻不知,麵對水平和自己差不多的高手,關羽如果不能一刀致勝,恐怕就很難取勝了。應該說,關羽的這一次“喚起”水平比起汜水關前斬華雄還是要低一些的。關羽能夠贏得如此輕鬆,還和另外一個因素有關。這個因素就是赤兔馬。赤兔日行千裏,關羽人借馬勢,速度更勝一籌。顏良哪裏來得及防備呢?

關羽得勝回營,眾人紛紛迎上前去,稱讚關羽英雄了得。沒想到關羽說出一番話來,曹操一幹人聽了,差點沒暈倒在地。

心理感悟:人實際上是唯一一種為別人的評價而存在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