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這一番話,乃是對互惠原理最精妙運用!屬於無中生有,絕地反擊的技巧。徐庶即去,劉備對其也就沒有任何約束力。而且,徐庶為新主效力也是題中應有之義。劉備本不可能以此為基對徐庶施加任何恩惠。而且,離別之際,這其中的尷尬糾葛是雙方應該盡量避免的話題。但劉備通過寬容的祝福的形式表達出來,就顯得他是沒有一絲一毫為自己著想,而是全心全意站在對方立場上來衡量得失利弊。人非草木,怎能不為此感動?這也就成了一個無中生有但卻巨大無比的恩惠。如果徐庶不是因為對至愛之母實在無法割舍,這一番話就得讓他放棄離開,就此留下。這一幕,在戀人分手的時候也經常看見。依然深愛對方的一個,往往會強忍疼痛,為對方的離去祝福。表麵是祝福,實質是在挽留。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現實中應該有這樣挽留成功的例子吧,隻是我不知道罷了。劉備心中的這一份痛,又有誰能夠理解呢?政治家不是沒有感情的人,他們隻是可以把感情和事業割裂開來的人。劉備以情為重,以德服人,知道沒法留住徐庶的人,但他為了自己的事業,必須留住徐庶的心。
徐庶聽了這番話,淚水如線長流,說:“徐庶才微智淺,卻蒙使君信任重用。今天不幸半道而別,實在是因為母親之故。我到了曹營之後,無論曹操怎樣對我,我終身不設一謀!”
這是徐庶的承諾。這是徐庶在互惠原理作用下的承諾。徐庶用他最堅決的意誌,在最險惡的環境下,毫無瑕疵地兌現了這一個承諾!由此也有了“徐庶進曹營——一語不發”這樣一句歇後語。
世界上有一些東西,不是靠物質就能誘惑的。劉備明白這一點,不知道曹操會不會明白這一點?
劉備長歎一聲說:“先生去後,劉備也不做他想了,還是遠遁避世,了此殘生算了。”
徐庶急忙道:“徐庶本想和使君共謀王霸雄圖,奈何老母被困。縱使身留在此,方寸已亂,也無濟於事了。使君千萬不可灰心,來日方長,可再尋賢才輔佐,必然成就大業。”
劉備說:“像先生這樣的奇才,哪裏還能找到呢?”
徐庶轉而勉勵關、張、趙等人:“希望諸位好好事奉使君,必能圖個名垂竹帛,功標青史。千萬別像我這樣有始無終啊。”眾人皆淚灑如雨,不忍道別。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千裏送君終須一別。劉備卻是送了一程,又送一程。
劉備淚如雨下,拉住徐庶的手,隻是不肯放開,連聲說:“先生此去,劉備奈何?”。劉備多數的哭都是半真半假的,但這一次,卻是真的動了感情。這一刻,男人的眼淚價值千金。
徐庶也是強忍淚眼,強自轉身而去。
劉備立馬於林畔,看著徐庶縱馬而去,不由放聲大哭。孫乾等人相勸道:“主公,不要如此傷感,保重身體要緊!”劉備訥訥地說:“列位,元直,他竟去了。”
這一刻,和曹操目送關羽離去的內心傷感,又是何等的相似啊。
劉備目送徐庶離去,直到他的背影被遠處一片大樹林擋住,再也看不見。劉備以鞭指著這片樹林說:“我恨不得全部將這片樹林砍了。”
孫乾等人不知道他為什麼會對這片樹林有意見,詢問緣故。劉備說:“你們不知道啊,就是這片樹林,擋住了元直的身影啊!”劉備望著天際,久久不肯轉身離去。
正望之間,眼前似乎再度出現了徐庶的身影。劉備以為自己出現了幻覺,定睛一看,卻真的是徐庶拍馬往回疾馳而來。眼淚是最容易創造奇跡的武器。這一瞬間,劉備以為奇跡真的發生了,徐庶回來了!
劉備急忙縱馬上前,迎了過去,說:“元直,你難道不走了?”徐庶不是不走了。而是劉備的施惠策略起了重要作用,令徐庶深感無以為報,於是就想到了一個回報的辦法。
徐庶說:“我擔心母親安危,心亂如麻,竟然忘了一件大事,沒有告訴主公。”
劉備問:“是什麼大事,讓先生如此掛懷,竟然去而複返?”
於是徐庶說出了一個即將震驚三國的名字。就是這個人的出現,將會改變劉備的命運,也將會改變關羽的命運。
心理感悟:太容易得到的東西,是不會太珍惜的。太珍惜的的東西,卻太容易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