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議論之際,劉備的使者來到,宣布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都督荊襄九郡一切事宜。關羽領命已畢,屬下眾官頓時異口同聲,連稱關平釋夢極有水平。豬龍附足,果然是騰達之兆。
人在解釋信息的時候具有選擇性,同樣,人在接受信息的時候也有選擇性。
這個夢本來是關羽的一種直覺,預兆著他將要經曆人生最為跌宕起伏、驚心動魄的一段旅程。直覺是一種非常神秘的感覺,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關羽的不祥直覺本來是對的。但以他這樣傲視天下,從不服輸的人,又怎麼能輕易接受自己年邁體衰,運道轉差的現實呢?所以,當眾口紛紜,祝賀他再次榮升後,關羽也在內心忘記了直覺中的那種恐懼和無奈,轉而坦然接受了“吉祥之兆論”。
非獨關羽如此,每個人都傾向於作出樂觀的預期,哪怕是迫在眉睫的危險已經悄然降臨。當年的董卓也是如此。董卓也做過一個夢。當時,他夢見有一條飛龍罩住了自己的身子。隨後王允就派人來報,說禪讓台已經築好,隻等吉日,就可行禮。董卓非常開心,以為是自己即將接受漢帝禪讓的大吉之兆。他告辭已經九十多歲的老母。董母說自己近幾天肉顫心驚,恐怕是不祥之兆。但董卓卻哈哈一笑說:“您即將成為國家之母,怎麼能沒有預驚之報呢?”董卓又對貂蟬說:“我馬上就要當天子了,一定立你為貴妃。”哪知王允早已設好連環計,董卓死到臨頭,猶不自知,反而沾沾自喜。
劉備之所以在關羽出征之前,急急派使者趕來,是因為他終於意識到了對這個兄弟的忽視。關羽連續兩番形同兒戲的表演,讓劉備覺得自己確實虧待了兄弟。但關羽遠守荊州,不可擅離,軍國大事確實沒法事先和他商量,隻好在爵位權力上加以彌補了。
劉備的這次補償非同小可!這主要體現在“假節鉞”這三個字上。節代表皇帝的身分,凡持有節的使臣,就代表皇帝親臨,象征皇帝與國家,可行使最高的權力。鉞為斧鉞,一種刑具,代表著可以對屬下之人有生殺予奪之權。“假”字則是暫時代理的意思。綜合起來,“假節鉞”就代表著一個臣下所能夠得到的最高權力。也就是說,在荊州範圍內,關羽擁有了和劉備本人完全一樣的權力。經此授權,關羽就成了名副其實的“荊州王”。
也許有人會說,此前關羽不就已經全權管理荊襄九郡嗎?但那是諸葛亮交托給他的,和劉備的這次堂而皇之的授權截然不同。此前,關羽不敢擅自出兵進攻,非要費詩前來傳令,才敢興兵。此後,關羽自己就有權變決策的權力。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假節鉞”之後,關羽就有了光明正大的殺人權。此前諸葛亮要殺關羽、魏延,劉備都加以勸阻。實際上,這個權力劉備自己一直是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上的,這次對兄弟確實是全力放權了。傅士仁和糜芳得知關羽“假節鉞”之後,內心的惶恐不安達到了極點。因為他們二人,雖然歸關羽管理,但實際上和關羽一樣,都是劉備的屬下,關羽並沒有對他們生殺予奪的權力。兩人若是犯事,關羽可以將其拿下收監,但最後如何處置,還是要聽劉備的。當然,如果關羽當時一時衝動,殺了這二人,一則二人確實有罪,二則由於劉關的關係,劉備也不會對關羽多加責怪。但終究與禮不合。
關羽“假節鉞”後,就無須向劉備請示,隨時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殺人了。當初關羽的那一句恐嚇之語,由此也成了傅糜二人噩夢般的咒語。
權力和榮耀,誰不喜歡呢?但人們往往隻看到好的一麵,卻沒想到權力和榮耀有時候也會傷人傷己……
心理感悟:無論是現實,還是夢境,解釋權都取決於你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