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這個嘈雜的社會、混亂的時空沒有感到有什麼不對勁,也許隻有到臨終的時候,才會悲哀地發現,自己的一生,原來是這麼的不幸福。
我們不僅要問:幸福是什麼?幸福來源於“簡單生活”。文明隻是外在的依托;成功、財富隻是外在的榮光,真正的幸福來自於發現真實獨特的自我,也就是要你永遠保持心靈中的那份寧靜。
真正的幸福來自於發現真實獨特的自我,也就是要你永遠珍視心靈中的那份寧靜。在寧靜中你要知道自己的所長,寧靜並非自我陶醉,而是擺脫虛無和鄙視,以站立之姿,一步一個腳印的前行,平靜而不倦怠的生活。
創造自在、簡樸的生活狀態
生活中,太多的人一直以追求成就、累積財富為奮鬥的目標,認為擁有汽車洋房、各種現代化設備等等這些物質條件,就是理想的生活。於是,我們幾乎用盡了所有的力氣,盲目地去拚、去衝、去闖、去拿、去要,直到最後才恍然大悟,其實我們擁有的早已足夠。
在我們的生活裏,“金錢”、“財富”這些字眼在人們心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有的人甚至整天將之掛在口頭上,把它作為自己終生奮鬥的目標。從某種意義上說,財富是美好生活的保障和象征,如果一個人有能力得到它,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作為一個人,把財富作為終生追求的目標,一心一意隻為聚集更多的財富,除此以外,對別的一切就毫無興致便不好了。
有位作家曾這樣說:“生活大概隻有走過的人才知道,所有崇高、偉大、複雜、多變,落定之後無他,好好過日子而已。在有限的生命裏,我們疲於奔命地去吃、穿、玩和享受,也許是該從複雜退回簡單的時候了!”
其實,回歸單純幾乎是絕大多數人心底的呼聲。我們常常會聽到周圍一些人談論自己未來的夢想:“將來我退休之後,就要到山林裏去隱居。”“以後,我打算到鄉下開一個農場,種菜、養雞,自己養活自己。”“我向往到處去旅行,過那種無拘無束、無憂無慮的生活。”
但是,我們也常常聽到人們感歎:“即使是追求這種簡單的日子,也好像總是遙不可及。”
日本前幾年開始風行一種“清貧思想”,它的要義是說“以自己的思想和意誌,創造簡樸的生活形態”。率先提出這個論調的是作家中野孝次,他對“清貧”的界定,和一般所謂的“貧窮”不同,是指人願意節製欲望,刻意放棄對物質的占有,是出於主動選擇的生活方式。
日本社會學者加藤秀俊,曾經提出一個有趣的名詞:計劃性的陳腐化。大意是說現代人為了滿足消費欲望,想盡各種方法來加速商品流通,裙子一會兒變長,一會兒變短,把能跑的車賣掉買新車,把能用的電視扔掉買新電視,故意把好好的商品弄壞、弄舊,心中也不痛不癢。
其實,我們應該盡量給自己一點自由,盡量使自己變得簡單,生活得更有品位。有一句話說得好,物質原是為了提高生活素質,而不是為了壓榨環境與生命。如果我們的要求能簡單一點,就不會覺得生活是如此沉重的負擔,也不必把自己一步一步逼到絕境裏。
簡單,並不是說就要消極地放棄一切,而是要知道如何選擇,是心靈的簡單——不追求流行,不參與人際爭鬥,不接受外在誘惑,不虛偽,不欺騙,不矯情,對自己忠實……這些都叫做“簡單”。換句話說,它是一種積極負責的人生態度。
人的一生,大半的時間都是用來打拚,目的無非是自己讓自己生活得更好。其實,大多數人都是到頭來才發現,要真正過得好,是簡單。然而,要做到這一點,還真不簡單。那麼,怎樣才能讓你的生活真的簡單、輕鬆起來呢?以下的方法也許能給你一些啟示。
第一步,寫下你所有的開心事。
第二步,展望未來的一周(或者一天、一個月),事先計劃好,在艱難的會議或辛苦的一天之後,在消耗大量精力之後,給自己一點獎勵,快活一下。
第三步,把上述情形養成習慣。想不出什麼開心事來嗎?在這裏給你一點提議:洗個熱水澡,洗頭發;下午休息一下,寫幾封信,到外麵散散步;周末時到外麵遊玩一下;和好朋友玩遊戲;和子女共處一段時間;給自己買一束花;偶爾吃塊巧克力;找隻貓來愛撫一下;呆在洗澡間裏,把門鎖起來,和外界隔絕10分鍾。
創造簡樸的生活狀態,需要我們自身的不斷努力。
物質原是為了提高生活素質,而不是為了壓榨環境與生命。如果我們的要求能簡單一點,就不會覺得生活是如此沉重的負擔,也不必把自己一步一步逼到絕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