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學會舍得——有些風景我們必須錯過(1)(2 / 3)

回去拿飯的那個也在想,獨占這些金子該多好呀,於是就在飯萊裏下了毒,要毒死他這位朋友。

剛回到樹下,那個朋友就用木棍將他打死,然後說道:“親愛的朋友,我本不想殺你的,可是這堆金子逼迫我這樣做的。”

之後,他拿起朋友送來的飯菜,狼吞虎咽地吃起來了。不過沒多久,他就覺得肚子裏如火燒一樣,他知道自己中毒了,臨死前他無限感歎地說:“乞丐說的話真是一點都不錯呀。”

因為貪念而放不下,這是非常危險的,它傷害的不僅是自己,而且是別人,甚至可能是我們至親至愛的人。

摒棄貪欲,真誠地活著,即使平淡些,也實在是一種幸福!

回頭並不是件很難的事情

在山上的一個村落裏有兩戶人家,同時要去鎮上買東西。去鎮上的路有兩條,一條比較遠一些,需要過一條小溪,還要繞過一座大山,來回需要將近一天的路程;另一條比較近一點,隻需沿山路往下走,再過一條大河就可以到達,不過河上隻有一座年久失修的獨木橋,說不定哪天橋就會斷裂,很是危險。

這兩家人都選擇走近路,畢竟那條路太遠了,一天打一個來回,既費時又費力,他們可不願浪費時間。於是他們輕鬆下了山,正要準備過橋的時候,其中一個細心人突然發現獨木橋的前端有一絲斷裂的痕跡。他趕緊拉住隻顧向前走的另一個人,說:“慢點,這橋恐怕沒法過了,你看,說不準兒一會就會斷了呢,看來今天我們得回頭繞遠路走了。”另一個人雖然經過他的提醒,也看到了橋斷裂的痕跡,但他有些遲疑:“回頭?我們都走到這兒了,還能回頭嗎?太遠了吧,這兒過了橋可就是鎮上了,回頭繞遠路那還得有多遠啊?我們還是繼續趕路吧,橋或許還能撐得住。”看到另一個人那麼倔強,又執意要過橋,他便不再言語,隻是搶道走到了那個人的前麵,並隨手撿了塊石頭在手中,向橋的斷裂處扔過去。隻聽“砰”的一聲,腐朽老化的獨木橋應聲而落,墜入三四十米下湍急的河流中。偌大的獨木橋竟經不起他手中小石塊的輕輕一敲!另一個人驚得半天說不出話來,繼而慶幸自己還沒來得及踏上那座危橋,又暗自為自己的魯莽無知感到羞愧。

在回頭的路上,那個人感激而又疑惑地對扔石頭的人說:“兄弟,剛才幸虧你投石問路,要不然,我可要葬身魚腹了。你說,我當時咋就那麼懵呢?滿腦子想到的都是回頭太難,過了橋便是鎮上了,決不能回頭了。壓根兒就沒想過橋萬一真垮了摔下河怎麼辦。”那人不無深意地說一句:“隻要我們懂得放棄,隻是回頭而已。回頭並不難。”

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是這樣,事情做到一半,即使知道了某個地方出現了問題,但卻由於某些原因不願意從頭來做,總是心存僥幸,以致因為錯誤無法彌補而悔恨。隻是回頭而已,其實回頭並不難,隻要我們懂得放棄。

貪婪者什麼都會缺

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都丟掉了。

在開始正題之前,先講一個故事給你聽。

有座山裏有一個神奇的洞,裏麵的寶藏足以使人終生享用不盡。但是這個山洞100年才開一次。

有一個人無意中經過那個洞時,正巧碰到百年難得的一次洞門大開的機會,他興奮地進入洞內,發現裏麵有大堆的金銀珠寶,他急忙快速地往袋子裏裝。由於洞門隨時都有可能關上,他必須動作很快,並且要盡快離開。

當他得意洋洋地裝了滿滿一麵袋珠寶後,神色愉快地走出了洞口。出來後卻發現帽子忘在裏麵了,於是他又衝入澗中,可惜時刻已到,他和山洞一起消失得無影無蹤。

故事很簡單,卻耐人尋味。

貪婪的人,被欲望牽引,欲望無邊,貪婪無邊。

貪婪的人,是欲望的奴隸,他們在欲望的驅使下忙忙碌碌,不知所終。

貪婪的人,常懷有私心,一心算計,斤斤計較,卻最終一無所獲。

古語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不能沒有欲望,不然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但人卻不能有貪婪,因為貪欲是個無底澗,你永遠也填不滿。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人類欲望中本身並沒有貪欲,如果一個人從煙霧迷漫的城市裏來到一個鬆林裏,吸到清新的空氣,非常高興,誰也不會說他消耗氧氣是過於貪婪。貪婪是從一個人的需要和另一個人的需要發生衝突開始的,是由於必須用武力、狡詐、盜竊,從鄰人手中把快樂和滿足奪過來而產生的。”

一個窮人會缺很多東西,但是,一個貪婪者卻是什麼都會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