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啊!人們奪去了我的保護傘,從此那些囂張的狂風會吹彎我的腰,傾盆大雨會把我的花瓣打碎,枝葉打散,我再也沒有好日子過了!”
“哦!孩子,你的好日子恰恰還在後頭呢!”遠處的另一棵樹對小花說:
“隻要你換個角度想想,就會發現沒有了大鬆樹的阻擋,陽光會照耀著你,雨水會滋潤著你;你弱小的身軀將會長得更加茁壯,你盛開的花瓣將一一呈現在燦爛的陽光下。當人們看到你時,會因你的可愛而稱讚你,難道這樣的日子,你不想過嗎?”
生活中,當你於突然之間失去了一些以為可以長久依靠的東西時,痛苦和傷心是難免的。但隻要你換一種思維方式,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問題,就會發現,在失去的同時,你也能獲得許多。
有時候失去也是一種獲得,生命的軌跡也就是在不斷的失去中循序漸進,繼而以另一種方式教會你另一種獲得。這也是生命的本質,就猶如一段不完整的旋律,用最真實的聲音,填滿不完整的美麗。
貪得越多,失去越多
人要想得到什麼,就必須準備失去些什麼。在許多情況下,失去本身就是一種得到,而得到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失去。得的越多失去的也可能越多,失去的越多得到的也可能會越多。
有一個農民想買一塊土地,他打聽到有個地方的人想賣地,於是就到了當地,向當地人詢問土地的價格。
當地人說:“隻要交2000塊錢,給你一天的時間,從太陽升起的時候起,直到太陽落下地平線,你能用步子圈多大的地,這些地都歸你了;但是在太陽落下地平線之前不能回到起點的話,這些土地你將一寸也得不到。
農民心裏想:“那我辛苦一點,多走一些路,就可以圈更大的土地了,這樣的生意實在是太劃得來了。”於是他就和當地人簽訂了合約。
天剛剛亮,他就邁著大步向前走;到了中午,他也顧不得吃飯,當回頭時他已經看不見了出發的地方。但是他仍然不停地往前走,心裏在想:再忍耐一點,以後就可以多享受一點了。
他又走了好遠的路,眼看太陽就要落山了,他心裏非常著急,因為太陽下山之前他不趕到原點,這些土地將都不屬於他了。於是他大步往回趕,可是太陽很快就要落到地平線了,終於他耗盡了全身的力氣,這時離起點隻剩下兩步了,當他倒下的時候兩隻手剛好觸到起點的那條線。那片土地歸他了,可是又有什麼用呢?他已經失去了生命。
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樣拚命地追求又有什麼意義呢?
放棄是另一種擁有
失去是一種獲得,放棄是另一種擁有。
古時候有一個國王,他最寵愛的妃子為他生了一位漂亮的公主。
國王非常疼愛小公主,視如掌上明珠,凡是公主想要的東西,無論多麼稀罕,國王都會想盡一切辦法滿足她。在國王的驕縱下公主漸漸地長大了,她開始懂得裝扮自己了。
一個春雨初晴的午後,公主帶著宮女徜徉於宮中花園,欣賞雨後的景致,公主的目光被荷花池中的奇觀吸引住了。原來池水熱氣經過蒸發,正冒出一顆顆狀如琉璃珍珠的水泡,渾圓晶瑩,閃耀奪目。
公主完全被這美麗的景致迷住了,她突發異想:“如果把這些水泡串成花環,戴在頭發上,一定漂亮極了!”
公主很為自己的想法得意,她便叫宮女把水泡撈上來,但是宮女的手一觸及水泡,水泡便破滅無影。折騰了好半天,宮女在池裏撈得心急如焚,仍然一無所獲,公主在池邊等得悶悶不悅。
公主終於氣憤難忍,一怒之下,便跑回宮中,硬把國王拉到池畔,對著一池閃閃發光的水泡說:
“父王!您一向是最疼愛我的,我要什麼東西,您都依著我。女兒想要把池裏的水泡串成花環,作為裝飾,您說好不好?”
“傻孩子!水泡雖然好看,終究是虛幻不實的東西,怎麼可能做成花環呢?父王另外給你找珍珠水晶,一定比水泡還要美麗!”國王無限憐愛地看著女兒。
“不要!不要!我就要水泡花環,我不要什麼珍珠水晶。如果您不給我,我就不想活了。”公主撒嬌地大哭大鬧著。
束手無策的國王隻好把朝中的大臣們集合於花園,憂心忡忡地說:
“各位大臣們,你們號稱是本國的奇工巧匠,你們之中如果有人能夠以奇異的技藝,用池中的水泡,為公主編織美麗的花環,我便重重獎賞。”
“報告陛下!水泡刹那生來,觸摸即破,怎麼能夠拿來做花環呢?”大臣們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哼!這麼簡單的事,你們都無法辦到,我平日何等善待你們?如果無法滿足我女兒的心願,你們統統提頭來見。”國王嗬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