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修養心靈——快樂就在生活的點滴之中(3)(1 / 3)

用精力和不可避免的事情抗爭,就不能再有精力重建新生。為什麼車子的輪胎能經得起長途輾磨呢?開始人們設計出很硬的抗震車胎,但用不了多久,車胎就被震得七零八落。後來造出有彈力的防震車胎,這才經得住磨損。如果我們也能像這種車胎一樣,那我們也會生活得穩定和長久。

隻要有一線希望,就應奮鬥不止。但對無可挽回的事,就要想開點,不要強求不可能的結果。

你想幸福,你就會幸福

一位經常愁苦的少婦問自己快樂的鄰居:“你為什麼這麼幸福呢?你不是也和我一樣坐公交車上班,也是‘房奴’一族嗎?你一定有關於創造幸福的不可思議的秘訣吧!”

“不,不,我隻是選擇‘幸福’而已。”鄰居樂嗬嗬地說。

在西部山區有一位還未脫貧的農民,他長年住的是漆黑的窯洞,頓頓吃的是玉米、土豆,家裏最值錢的東西就是一個盛麵的櫃子。可他整天無憂無慮,早上唱著山歌去幹活,太陽落山又唱著山歌走回家。別人都不明白,他整天樂什麼呢?

“我渴了有水喝,餓了有飯吃,夏天住在窯洞裏不用電扇,冬天熱乎乎的炕頭勝過暖氣,日子過得美極了!”農民回答說。

這位農民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從不為自己欠缺的東西而苦惱,這就是他能感受到幸福的真正原因。

事實上,我們絕大數人所擁有的,比這位農民擁有的何止多十倍、百倍?但還是被自己忽略。我們習慣於到處尋找幸福的秘訣,卻不知幸福在我們平常的日子中。如果你一味追求物質上的富有,就容易將幸福的真諦忽略。

亞伯拉罕·林肯曾說:“人們如果下定決心要擁有幸福,他就會擁有幸福。”換言之,如果你選擇不幸,你就會變得不幸。幸福就是這麼的簡單。

鉛華洗盡,還心靈本色

人生,沒什麼大不了,就算痛苦著,仍靜守平淡,保持一份心靈的寧靜。固守著靈魂寧靜與平安之地,固守著做人本色是鉛華洗盡,靜心揮灑真誠愛惜生命。

一個皇帝想要整修京城裏的一座寺廟,他派人去找技藝高超的設計師,希望能夠將寺廟整修得美麗而又莊嚴。

後來有2組人員被找來了,其中一組是京城裏很有名的工匠與畫師,另外一組是幾個和尚。

由於皇帝不知道到底哪一組人員的手藝比較好,於是就決定給他們機會做一個比較。

皇帝要求這2組人員各自去整修一個小寺廟,而2個組互相麵對麵。3天之後,皇帝要來驗收成果。

工匠們向皇帝要了100多種顏色的顏料(漆),又要了很多工具;而讓皇帝很奇怪的是,和尚們居然隻要了一些抹布與水桶等簡單的清潔用具。

3天之後,皇帝來驗收。

他首先看了工匠們所裝飾的寺廟,工匠們敲鑼打鼓地慶祝工程的完成,他們用了非常多的顏料,以非常精巧的手藝把寺廟裝飾得五顏六色。

皇帝滿意地點點頭,接著回過頭來看看和尚們負責整修的寺廟。他看了一下就愣住了,和尚們所整修的寺廟沒有塗上任何顏料,他們隻是把所有的牆壁、桌椅、窗戶等都擦拭得非常幹淨,寺廟中所有的物品都顯出了它們原來的顏色,而它們光亮的表麵就像鏡子一般,無瑕地反射出從外麵而來的色彩。那天邊多變的雲彩、隨風搖曳的樹影,甚至是對麵五顏六色的寺廟,都變成了這個寺廟美麗色彩的一部分,而這座寺廟隻是寧靜地接受這一切。

皇帝被這莊嚴的寺廟深深地感動了,當然我們也知道最後的勝負了。

我們的心就像是一座寺廟,我們不需要用各種精巧的裝飾來美化我們的心靈,我們需要的隻是讓內在原有的美,無瑕地顯現出來。

如果你珍愛生命,請你修養自己的心靈。人總有一天會走到生命的終點,金錢散盡,一切都如過眼煙雲,隻有精神長存世間,所以人生的追求應該是一種境界。

在紛紛擾擾的世界上,心靈當似高山不動,不能如流水不安。居住在鬧市,在嘈雜的環境之中,不必關閉門窗,隻任它潮起潮落,風來浪湧,我自悠然如局外之人,沒有什麼能破壞心中的凝重。身在紅塵中,而心早已出世,在白雲之上,又何必“入山唯恐不深”呢?關鍵是你的心。

心靈是智能之根,要用知識去澆灌。胸中貯書萬卷,不必人前賣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讓知識真正成為心靈的一部分,成為內在的涵養,成為包藏宇宙、吞吐天地的大氣魄。隻有這樣,才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才能指揮若定、揮灑自如。

修養心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用一生去琢磨。心靈的寧靜,是一種超然的境界!高朋滿座,不會昏眩;曲終人散,不會孤獨;成功,不會欣喜若狂;失敗,不會心灰意冷。坦然迎接生活的鮮花美酒,灑脫麵對生活的刀風劍雨,還心靈以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