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罪責嚇死老考官(1 / 1)

秘閣正堂中,閱完的考生試卷一疊疊已經封好。準備殿試的考生文卷擺在書案上,王俊民見選定的殿試考生第一名寫的是張仲,心中猛地一激淩,酒也醒了幾分。他見名單上沒有閩州許將的名字,忙翻閱這些人的試卷。

張仲的文章寫得十分切題。王俊民反複看了,覺得文章論理有些淺浮,文字書寫也欠工夫。比自己看到的許將等考生默寫的文章要差得多。看到呈文上沐從道和楊荊公已畫了押,他不覺輕輕地搖了搖頭。

沐從道一旁看著王俊民的神情,笑了笑說:“選士之事昨日我已奏告皇後,皇後已經恩準了。”他從袖中拿出一張壹千兩的銀票又說:“這是皇後對主考官的賞賜,咱呈送文卷後,必定還有厚贈。”說著話將銀票送到王俊民手中,又拿起筆要王俊民在送呈文上簽字。

看著沐從道遞來的筆,王俊民立刻想起韓琦的囑咐,他輕輕站起身,把銀票還給沐從道,說:“學生沒閱一卷,沒批一字,豈敢提筆簽名。有道是無功不受祿,這銀子更是萬萬不能收的。”說著慢慢離開書案。

沐從道見王俊民不收銀子,又拒絕簽字,他尷尬地笑了笑說:“康候啊,按規距殿試文卷要由三位主考官送呈。本來朝庭也派來三位主考,未想到此文卷剛定好,太常少卿言齊大人突患重病。皇後命你充任主考,雖為不違送呈常規,其實也有破格擢用你這位前科狀元之意啊。”楊荊公接著說:“是啊,此不過是例行常規,你可莫負皇後的心意啊。”他輕輕推著王俊民來到書案前,剛拿起筆遞過去。王俊民搖搖頭,轉身又離開書案。

見王俊民二次拒絕簽字,沐從道有些惱怒。他說:“你將貢院大事視為兒戲,就不怕皇後降罪?”王俊民說:“學生進此門前,在禦碑亭上看到欽定考官律條。不悉文卷內情簽押為作假,學生是怕有違律法啊。”沐從道聽了此話一愣,想了想說:“你既出此言,本官隻好去稟告皇後了。”說完,悻悻地出了門。

看著沐從道離去,楊荊公低聲埋怨王俊民說:“你搬用律法抵懿旨,膽子太大了。”他近前一步,又問:“莫非你聽到取士中的什麼閑話?”王俊民見楊荊公好似有些心虛,決定試探一下這位老考官,他點點頭說:“學生回朝述職,在路上就聽到考題泄密,暗許張仲為狀元之事。進城後見此醜聞傳得沸沸揚揚,有不少考生嚷著要擊登聞鼓,請出皇上親自審閱他們默書的試卷。我朝王法森嚴,學生是不敢冒獲罪之險啊。”他的話剛說完,楊荊公麵色變得煞白,頭上也滲出汗來。

王俊民回了西經房住處,初更時分,有人輕輕來敲門,他聽出是楊荊公的聲音,急忙開門迎接。

楊荊公進屋立即關了門。他低聲說:“沐大人剛才去內宮了。老夫悄悄到此,有一事相求,請你不要推辭。”王俊民請他坐下,說:“老大人有事請講,學生定盡力而為。”楊荊公說:“老夫做過數任考官,未想到這次竟毀在考官任上。”他長歎了一聲,又慢慢地說起來。

原來沐從道是皇後的親外甥,本科考官入院時,他拉著密揣考題的楊荊公去拜辭皇後,皇後問起考題,楊荊公竟拆去彌封呈給她。皇後的近侍張茂則一旁看到,悄悄地將考題對他的侄兒張仲說了。張仲是沐從道的未婚女婿,內中還是皇後牽的紅線。沐從道和張茂則早想讓張仲當上本科狀元,皇後默許了外甥和心腹侍從的要求,才導演了沐從道拉楊荊公進宮這出戲。

楊荊公收了皇後賜的一柄金如意,依附了沐從道。另一位主考官言齊為人剛直。他不收賄賂,堅持公正取士。前日三位主考官從初選的四百舉人中選殿試考生。言齊選出閩州許將和幾位考生的試卷。沐從道怕壓住張仲,執意不取。二人爭執起來,沐從道一怒之中撕碎言齊選出的試卷,言齊氣恨之下頭觸廊柱,以死抗爭。沐從道進宮密奏,皇後才暗派王俊民來貢院的。

楊荊公講完取士過程,流著淚說:“如今言齊大人死了,出色的幾份試卷俱已撕碎,取士舞弊之事若追究起來,老夫難逃死罪啊。”他從懷裏掏出一個小包,雙手哆嗦著打開,指著包中之物說:“這柄金如意上有慈寧宮三字,是皇後之物。這本章我寫了泄題、取士及言大人之死的全過程。勞你代我轉交朝庭,以保全我的家人吧。”說完竟低聲哭起來。王俊民勸慰他一番,說:“老大人如此信賴學生,我定盡力幫你開脫罪責。”楊荊公聽了此話,千恩萬謝後走了。

三更時分,王俊民剛睡熟,聽有人在門外喊:“王大人,沐大人請你快去會經堂。”他急忙起身開門,問來人出了什麼事,來人驚魂不定的四周看了看,低聲說:“我知道你是好官,才鬥膽告訴您。楊大人懸梁自盡了。”王俊民聽罷一驚,立即想起一件事。他定了定神,對來人說:“你稟告沐大人,說我隨後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