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秘藥逼出的實話(1 / 1)

看著來人離去,王俊民急忙把楊荊公送來的小包拿出來。他知道,貢院裏連死兩位考官。此事必釀成大案。皇後想到有字的金如意能引來口舌,一定會令沐從道追回去。沐從道在楊荊公處找不到金如意,若得知楊荊公死前來過西經房,必會來此搜尋。金如意和楊荊公的本章若被搜去,朝庭無法查清取士舞弊之事,自己的處境也就危險了。

金如意藏在西經房不行,揣在身上也不安全。王俊民沉思了一會,忽然想到禦碑亭中考官律條碑下有一條很深的石縫。有道是最顯眼處最隱弊,此包藏於石縫中決無意外,他輕輕出門向會經堂走,路上仔細觀察著四周的動靜,經過禦碑亭時,一彎腰將小包掖入石縫深處。

事情果然未出王俊民所料。沐從道去內宮見過皇後,皇後讓他再勸王俊民。他回來想找楊荊公商議辦法,卻發現楊荊公自殺了。沐從道想到事態的嚴重,為防後患,急忙尋找那柄金如意。他搜遍楊荊公的包裹尋不著,聽一名侍者說看到楊荊公死前去過西經房,嚇得他心都提了起來,愣了半天,才令人去請王俊民。

王俊民一進會經堂,沐從道裝出悲痛的樣子說:“楊荊公自盡了。”王俊民聽了此話佯裝吃驚,沐從道說:“康候啊,聽說荊公死前去過你處,他可曾留下什麼遺言?”他說完雙眼直盯著王俊民,看得王俊民不自主地低下頭。

沐從道看著王俊民的神情,緊接著說;“康候啊,荊公給你的那件東西,你可要妥善保存啊。”王俊民覺察到楊荊公來西經房時被人看到,此事瞞是瞞不住的。但他知道,楊荊公送來金如意和本章之事,是決不會告訴別人的。想到這兒,他抬起頭,慢慢地說:“楊大人晚飯後去過西經房,勸我為文卷簽字。被學生拒絕後,有些惱怒地走了。並沒給學生什麼東西。”沐從道陰著臉點點頭,說:“楊大人死了,老夫心中十分難過,你莫住西經房了,搬來此院咱二人做伴吧。”王俊民說:“大人如此抬舉學生,我這就去取行囊。”他說完剛站起身,沐從道擺擺手說:“此事不須你勞神。”說完令身邊親隨領人去西經房。

王俊民心中明白,沐從道要變相搜查他的行囊和住處。他輕輕笑了笑不再言語,沐從道折騰到天亮,沒找到金如意,隻好進宮奏報皇後。

皇後聽說楊荊公自殺了,大吃一驚,死了言齊一人,還可編造謊言瞞住大臣,如今又死了一人,大臣們必定要追究原因。更使她擔心的還是那柄金如意,倘若楊荊公留下遺書,連同金如意傳到朝庭,這亂子就鬧大了。

沐從道和張茂則也嚇壞了。二人跪在皇後麵前,求她快想辦法。皇後焦燥地說:“一定要找回金如意,以絕口舌之源。”她想了想又說:“王俊民是一代狀元,身份格外引人矚目。他若依附本後,事情就好辦多了。”她仔細安排一番,讓張茂則隨沐從道去貢院。

張茂則進貢院傳皇後口喻,說王俊民才華超群,令他助沐從道辦好文卷送呈之事回朝聽封。未想到王俊民聽了口喻,拱了拱手說:“煩公公上呈皇後,王俊民不勝任此職,要求回朝交旨領罪。”說完,轉身回房去了。

王俊民要求辭去考官,張茂則回宮奏報皇後。皇後未想到王俊民這麼難纏,對張茂則耳語幾句,令他再去貢院。張茂則這次來說皇後準王俊民辭去考官,要他在此候旨另委重任。沐從道擺酒為王俊民賀喜,張茂則找了個機會,將一種名叫鸝語蛇信丹的藥投到他的茶杯裏。

鸝語蛇信丹是毒性藥,能致人精神恍惚,使人迷茫中信口開河。這本是宮中秘藥,皇上懷疑那位臣子不忠,哄他吃了此藥,可以問出一些實話。皇後今日讓張茂則帶此藥來,為的是探出王俊民心中的秘密。

王俊民為人耿直,說話不會弄假,藥力在他身上一發作,開口就怒斥張茂則和沐從道。他數落著二人舞弊的罪行,說他倆與皇後都得不到好下場。張茂則和沐從道為探實話,忍氣吞聲的聽著責罵,唯唯喏喏地賠著笑臉。等王俊民火氣消了些,忙問他金如意藏在何處。二人一問此話,王俊民竟大罵他倆厚臉無恥,他反反複複地說著兩句內心的實話:“我要當著眾大臣的麵把罪證交到朝庭。讓皇上重懲你們這些奸賊。”

張茂則和沐從道受盡羞辱,也未問出金如意藏在何處,沐從道要再投猛藥,張茂則搖搖頭說:“此藥毒性太大,毒死一代狀元,事情就更難辦了。”就在二人無計可施的時候,皇後派人送來一個消息,說王俊民的妻子進京尋夫來了。張茂則聽了眼珠一轉,說:“我要讓他乖乖地把東西交出來。”說罷匆匆回宮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