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處事平衡的最佳方法(6)(2 / 3)

譚嗣同說:“現在榮祿他們想廢掉皇帝,你應該用你的兵力,殺掉榮祿,再發兵包圍頤和園。事成之後,皇上掌握大權,清除那些老朽守舊的臣子,那時你就是一等功臣。”袁世凱慷慨激昂地說:“隻要是上下命令,我一定拚命去幹。”譚嗣同又說:“別人還好對付。榮祿不是等閑之輩,殺他恐怕不容易。”袁世凱瞪著大眼睛說:“這有什麼難的?殺榮祿就像殺一條狗一樣!”譚嗣同著急地說:“那我們現在就決定如何行動,我馬上向皇上報告。”袁世凱想了想說:“那太倉促了,我指揮的軍隊的槍彈火藥都在榮祿手裏,有不少軍官也是他的人。我得先回天津,更換軍官,準備槍彈,才能行事。”譚嗣同沒有辦法,隻好同意。

袁世凱是個心計多端善於看風使舵的人,康有為和譚嗣同都沒有看透他。袁世凱雖然表示忠於光緒皇帝,但是他心裏明白掌握實權的還是太後和她的心腹,於是又和慈禧的心腹們勾搭上了。如今他更加相信這次爭鬥還是慈櫓占了上風。所以,他決定先穩住譚嗣同,再向榮祿告密。

不久,袁世凱便回天津,把譚嗣同夜訪的情況一字不漏地告訴榮祿。榮祿嚇得當天就到北京頤和園麵見慈禧,報告光緒帝如何要搶先下手的事。

第二天天剛亮,慈禧怒衝衝地進了皇宮,把光緒帝帶到瀛台幽禁起來,接著下令廢除變法法令,又命令逮捕維新變法人土和官員。變法經過103天最後失敗。譚嗣同、林旭、劉光第、楊銳、康廣仁、楊深秀在北京菜市口被砍下了腦袋。

變臉的小人不可使用,但不可不知。他們慣會當麵一套,背後一套;過河拆橋,不擇手段。他們很懂得什麼時候搖尾巴,什麼時候擺架子;何時慈眉順目,何時如同凶神惡煞一般。他們在你春風得意時,即使不久前還是“狗眼看人低”,馬上便會趨炎附勢,笑容堆麵,而當你遭受挫折,風光盡失後,則會避而遠之,滿臉不屑的神氣,甚至會落井下石。袁世凱這類奸雄式小人,為邀功請賞,飛黃騰達,更不惜讓人掉腦袋,小人的臉同刀子。但袁世凱雖得意一時,但他逆時代潮流而行,目光短淺,最終還是打敗了自己。

10.怎樣去贏得自己看好的職位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論語》

不要擔心沒有職位,所擔心的是任職的才幹。不要怕沒人了解自己,謀求的是去作為他人所了解的事。

孔子認為隻要自己具有任職的本領,得到職位與否是機會的問題,而機會是可遇不可求的。隻要自己能在工作中發揮特長,幹出成績,別人是否知道無關緊要。這些是君子應具有的修養。

孔子經常與弟子探討這方麵的問題,他並非“不食人間煙火”的人,而是希望他的弟子在成名之前首先立足於自身的學問、修養、才能的培養,具備足以勝任官職的各方麵素質及技能。這一點很有現實意義。

從統治者來說,不害怕自己沒有職位,怕就怕自己沒有擔任那個職位的才能德性。因為才稱其位的人,辦事瀟灑自在;才德無以稱其位,有了職位也會失去的。所以,要想進入仕途的人,首先要培養的是自己的才德。同樣,人不要害怕沒有知己,因為隻要你有被人們認知的才德,自然會有知己的。怕就怕在你沒有任何值得他人認知的地方,那麼你就是感歎終生,也不會有什麼知己的。也就是說,寧可讓自己去等職位和知己,也不要讓職位和知己等我們,這就需要我們自己準備好承擔職位和接受知己的條件。

一個人不怕沒有地位,最怕自己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在世上混。所以處世中庸的“中”,也是“立”,即根本要建立。如何建立?立德、立功、立言——古人認為三不朽的事業,這是很難的成就。上古之人首在立德,後世則重立功——到周秦以下,就隻講功業了。再其次就重立言,如退隱的老子,後世儒家尊奉為“素王”的孔子。這個“立”,是自己真實的本領,自己站得起來的立。不怕沒有祿位,也可以說是不求人爵的位子,隻管天爵的修養。同時也不要怕沒有知己,不要怕沒有人了解,隻要能夠充實自己,別人自然能知道你。

君子憂慮的是自己無能,不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不怕沒有職位,怕的是自己沒有能夠任職的才能;不怕人家不了解自己,問題是要使自己有可以為別人知道的才能本領;最重要的還在於自己究竟能不能自立,能不能擔當大任。總之,真正可怕的不是別人不了解自己,而是自己的無能。所以孔子提出“求諸己”,把內功練好,要立足於努力增長自己的才能,“求為可知也”。這是一種現實而積極的人生態度,有這樣的態度,就會自強不息,也就不會因為別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誤解自己而懊惱了。因此,孔子又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被別人了解而不慍怒,是君子的品格。

自己愛別人卻得不到別人的親愛,就要反省自己在仁愛方麵是否做得很好了;管理人事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就要反省自己是否足夠明智;待人以禮卻得不到別人同樣的回報,就要反省自己是否足夠敬了。凡事得不到應有的回報,都從自己方麵找原因,自己做正了,天下人就都歸心於你了。有矛盾、有問題先從自己方麵檢查起,這是“求諸己”;反之,眼睛盯著對方,隻責備對方,不檢討自己,就是“求諸人”。“求諸己”,就會責己嚴而責人寬;“求諸人”,就會責己寬而責人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