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處事平衡的最佳方法(11)(1 / 3)

逆取,事實上就是“欲將取之,必先與之”的意思,即隱藏自己的目的,好像自己並不追求什麼,並讓對方得到滿足,最後才真正讓自己得到滿足。

關於逆取之法。《荀子·禮論》中曾這麼說:“孰知夫出死要節之所以養生也?孰知夫出費用之所以養財也?孰知夫恭敬辭讓之所以養安也?孰知夫禮義文理之所以養情也?”意思是誰知道堅守節氣、不怕犧牲恰恰是有利於養生呢?誰知道花費財物正是為了保全財物呢?誰知道恭敬辭讓恰恰有利於安身呢?誰知道禮義文理是用來保養情操的呢?

所以,對於一個來說,如果想苟且偷生,反而會死亡,如果想苟且得利,必然帶來危害;想把懈怠懶惰散漫懦弱當成安逸,必定會危險,如果把恣情歡樂看成是樂,就肯定會滅亡。

人的逆境大約可分為四種,一是生活之苦,饑寒交迫;二是心境之苦,懷才不遇;三是事業受阻,功敗垂成;四是存亡之危,身處絕境。如何對待逆境也有四種,一是心灰意冷,逆來順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騷滿腹;三是見心明誌,直言疾呼;四是泰然處之,盡力有為。

韓愈出身於平民家庭,考進士三次落榜,第四次才中進士,烏紗帽得來不易,按說他該惜官如命,但他不苟且偷生,他對道與義是有尺度的,對名與節是有標準的。他兩次言他人未敢言,被貶後又繼續盡其所能為民辦事,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以國為任,以民為本,不違心,量度中庸,不費時,不浪費生命。

唐憲宗皇帝非常信奉佛教,在他的倡導下國內佛事大盛。公元819年,又搞了一次大規模的迎佛活動,就是將據稱是佛祖的一塊朽骨迎到長安,修路蓋廟,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在韓愈看來,這是勞民傷財,於是他要把這過激的活動潑上一盆冷水,或者叫“撥亂反正”一下,他寫好奏折勇敢地遞交了上去,誰知惹來了大禍,他被貶到八千裏外的海邊潮州去當地方小官。或許有人說,這是韓愈不識時務、不善處世、不懂中庸之術而撞的禍,但是韓愈是真正地“君子中庸”,他的行為成就了他的身後名。他到潮州後,八個月連續幹了四件事,一是驅除鱷魚。當時鱷魚為害甚烈,當地人又迷信,隻知投牲畜以祭,韓愈“選材技吏民,操強弓毒矢”,大除其害。二是興修水利,推廣北方先進耕作技術。三是贖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錢抵債,錢債相抵就給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錢贖,以後不得蓄奴。四是興辦教育,請先生,建學校。在韓愈之前,潮州隻有進士三名,韓愈之後,到南宋時,登進士就達172名,莫不是韓愈大開教育之功。

逆取之法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是十分廣泛的,如有人給你送禮,你總不會毫不客氣地收下,總會推讓一番,讓送禮者心理平衡;如果領導給你封了官,你總會謙虛一番,讓領導覺得你這個人值得信賴,如此等等,當然,這些都是日常瑣事上的運用,如果能把逆取法運用到商場上,它往往會讓你取得出乎意料的收獲。

2.在磨練中提升自己

一苦一樂相磨練,練極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參勘,勘極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菜根譚》

在人的一生中有苦也有樂,隻有在苦難中不斷磨練而得來的幸福才能長久;在求學中既要有信心也要有敢於懷疑的精神,遇到值得懷疑的事就要去仔細求證,隻有在不斷考證中得來的學問才是真學問。

做學問有幾種,有的是平平安安地做學問,有的是苦苦難難地做學問。平平安安做學問的隻能得到別人的東西,付出的平淡,收獲的也平淡;苦苦難難做學問的卻可以得到自己的東西,為別人所沒有的東西,付出的厚重,收獲的也厚重。孔子說:“隻是讀書,卻不善於思考,在書中失去了自己,則罔然無所得;光空想,卻不讀書,把自己封閉在一心之內,則狹隘少見識。我曾經整天不吃不睡,憑自己去想,獲益甚少,還不如盡力去學習!”賈誼《新書》裏還有一個比喻:學如日,靜居獨思如火。放棄學問而一味苦思,就像放棄庭院裏明亮的日光,而借助屋子裏昏暗的火光,可以見到一些東西,但看得深遠看得清晰則是不可能的。為什麼?這就是要你去“自相參勘”一番,有“參勘”,就會有“真學問”。

對於處世也是一樣,苦與甜中,是你調製的一杯湯。

職場磨練、打拚,做一個好員工、好領導,需要有計劃和有係統地接受新知識、新技術,淘汰陳舊、正在死亡的知識和技術。隻有放棄過去,才能擁有新的工作上所需的各種資源,如信息資源、技術資源等等,現在不少人在職業生涯中遇到的最大障礙,就是不願放棄過去(或已有的成績),尋找新的發展空間。當然,這裏所謂的尋找新的發展空間,並非鼓動不斷換工作;發展的內涵包括在一個地方的提升。許多人在一個地方時間幹長了,卻無法突破自己,其最大障礙是自我能力的低估,缺乏突破的意識,缺乏對現有工作改進的信心與激情。

人是在不斷吸取新的知識、不斷提高業務素質上提升自己的。

“如果想進入公司,請拿出你的忠誠來”,這是每一個欲進入索尼公司的應聘者常聽到的一句話。索尼公司采用終身雇傭製和年功序列製工資製,一旦進入該公司,就等於將自己的一生交給了公司,任何人會以自己身在此處為榮,對公司忠心耿耿。索尼公司認為,一個不忠於公司的人,再有能力,也不會錄用,機會隻有一次,要麼成為公司終生員工,要麼徹底排除在這個組織之外。他們對“忠誠”的詮釋是:呆在這裏並非衣食無憂,你必須積極進取,發展自己,你才能得到你的那一份奶酪。這發展,是向上的發展,像樹一樣,贏得更大更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