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處事平衡的最佳方法(18)(3 / 3)

前者為何是那麼容易答應呢?心理學家的解釋是:同意提供小的幫助的人等於給自己提供了這樣一種自我感覺:自己是個樂於助人的人。接著,她們就會以一種與這種自我感覺相一致的方法去行動,進而有了更多的奉獻。而答應了“一寸”之後,他會養成對你說是的習慣,對你“一尺”的目標也很難覺察。

如果最終達不到目標,我們則應該抱著“一尺不行,五寸也可以”的態度,及時調整我們的期望值,適當降低標準,讓事情向好的一麵轉化。

7.在細節處練功夫

積微,月不勝日,時不不勝月,歲不勝時。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後興之務之,如是則常不勝夫敦比於小事者矣。

——《荀子》

一位作家說:“生活的細節越分越密,密不可分時,就糊成一片了,按科學術語說,出現了混沌。人在混沌中,也好粗枝大葉。忽略細節的人生是古裝戲裏的‘灑狗血’——內心什麼也沒有,卻裝著有感情的樣子,大喊大叫,拚命表演。”

要想工作不流於一般的人,應學會在細節處練功夫。

有時候,公司老板或業務員要出差,便會安排員工去買車票,這看似很簡單的一件事,卻可以反映出不同的人對工作的不同態度及其工作的能力,也可以大概測定一下今後工作的前途。有這樣兩位秘書,一位將車票買來,就那麼一大把地交上去,雜亂無章,易丟失,不易查清時刻;另一位卻將車票裝進一個大信封,並且,在信封上寫明列車車次、號位及起程、到達時刻。後一位秘書是個細心人,雖然她隻做了幾個細節處,隻在信封上寫了幾個字,卻使人省事不少。按照命令去買車票,這隻是“一個平常人”的工作,但是一個會工作的人,一定會想到該怎麼做,要怎麼做,才會令人更滿意,更方便,這也就是用心,注意細節的問題了。

工作細心不容忽視。注意細節所做出來的工作一定能抓住人心,雖然在當時無法引起人的注意,但久而久之,這種工作態度形成習慣後,一定會給你帶來巨大的收益。這種細心的工作態度,是由於對一件工作重視的態度而產生的,對再細小的事也不掉以輕心,專注地去做才會產生。會成為大人物的人,即使要他去收發室做整理信件的工作,他的做法也會跟別人有所不同。這種注重細微環節的態度,就是使自己發展的營養劑。

工作上的這種細心,所需的另一點就是親切感,一點人情味,與人方便,一種替別人著想的心情。“若是我的話,就想這麼做。”這就是親切感。

有位成功人士說:“大事留給上帝去抓吧,我們隻能注意細節。這世界上所有偉大的壯舉都不如生活在一個真實的細節裏來得有意義。”

生活就像無限拉長的鏈條,細節如鏈條上的鏈扣,沒有鏈扣,哪有鏈條?曆史就像日夜奔騰的江河,細節如江河邊的支流,沒有支流,哪有江河?回味生活,翻閱曆史,我們為什麼不從真實的細節做起?我們頭上三尺如果真有神靈的話,它或許絕不隻把大事留給自己,而把細節留給人類。因為神靈也知道,沒有細節,哪有大事?

8.有條有理地做事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中庸》

一位商界名家將“做事沒有條理”列為許多公司失敗的一大重要原因。

工作沒有條理,同時又想把蛋糕做大的人,總會感到手下的人手不夠。他們認為,隻要人多,事情就可以辦好。其實,他們所缺少的,不是更多的人,而是使工作更有條理,更有效率。由於辦事不得當、工作沒有計劃、缺乏條理,因而浪費了大量員工的精力,吃力不討好,最後還是無所成就。

做事沒有條理、沒有程序的人,無論幹哪一種事業都沒有功效可言。而有條理、有程序的人即使才能平庸,他的事業也往往有相當大的成就。

任何一件事,從計劃到實現的階段,總有一段所謂時機的存在,也就是需要一些時間讓它自然成熟的意思。無論計劃是如何的正確無誤,總要不慌不忙、沉著冷靜地等待其他更合適的機會到來。

假如過於急躁而不甘等待的話,經常會遭到破壞性的阻礙。因此,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有耐心,壓抑那股焦急不安的情緒。

一位企業家曾談起了他遇到的兩種人。

有個性急的人,不管你在什麼時候遇見他,他都表現得風風火火的樣子。如果要同他談話,他隻能拿出數秒鍾的時間,時間長一點,他會伸手把表看了再看,暗示著他的時間很緊張。他公司的業務做得雖然很大,但是開銷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在工作安排上七顛八倒,毫無程序。他做起事來,也常為雜亂的東西所阻礙。結果,他的事務是一團糟,他的辦公桌簡直就是一個垃圾堆。他經常很忙碌,從來沒有時間來整理自己的東西,即使有時間,他也不知道怎樣去整理、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