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處事平衡的最佳方法(19)(2 / 3)

子夏說:“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人際交往中,對他人的言語、表情、手勢、動作以及看似不經意的行為有較為敏銳細致的觀察,是掌握對方意圖的先決條件,測得風問才能使舵。例如和上司打交道時,對其眼手的觀察,能夠讓我們洞悉其內心:

上司說話時不抬頭,不看人。這是一種不良的征兆——輕視下屬,認為此人無能。

上司從上往下看人。這是一種優越感的表現——好支配人、高傲自負。

上司久久地盯住下屬看——他在等待更多的信息,他對下級的印象尚不完整。

上司友好和坦率地看著下屬,或有時對下屬眨眨眼——下屬很有能力、討他喜歡,甚至錯誤也可以得到他的原諒。

上司的目光銳利,表情不變,似利劍要把下屬看穿。這是一種權力、冷漠無情和優越感的顯示,同時也在向下屬示意:你別想欺騙我,我能看透你的心思。

上司偶爾往上掃一眼,與下屬的目光相遇後又如下看,如果多次這樣做,可以肯定上司對這位下屬還吃不準。

上司向室內凝視著,不時微微點頭。這是非常糟糕的信號,它表示上司要下屬完全服從他,不管下屬們說什麼,想什麼,他一概不理會。

雙手合掌,從上往下壓,身體起平衡作用——表示和緩、平靜。

雙手插腰,肘彎向外撐,這是好發命令者的一種傳統人體語言,往往是在碰到具體的權力問題時所做的姿勢。

上司坐在椅子上,將身體往後靠,雙手放到腦後,雙肘向外撐開,這固然說明他此時很輕鬆,但很可能也是自負的意思。

食指伸出指向對方——一種赤裸裸的優越感和好鬥心。

雙手放在身後互握,也是一種優越感的表現。

上司拍拍下屬的肩膀——對下屬的承認和賞識,但隻有從側麵拍才表示真正承認和賞識。如果從正麵或上麵拍,則表示小看下屬或顯示權力。

手指並攏,雙手構成金字塔形狀,指尖對著前方——一定要駁回對方的示意。

把手捏成拳頭——不僅要嚇唬別人,也表示要維護自己的觀點,倘用拳頭敲桌子,那幹脆就是企圖不讓人說話。

做好了社交中的“天氣預報”,你就能準確地揣摩他人心理。

10.善於捕捉“弦外之音”

言有浮於其意,而意有不盡於其言。

——蘇軾《策略》

《詩經·小雅·正月》篇中說:“魚兒深潛在水底,也看得明顯。”《中庸》裏說:“知道遠的則近,早知道的能自謹,了解得細微的明顯,這樣就可以進入道德圈了。”

有個窮人患病,病情漸漸沉重,醫生說他沒有希望了。病人禱告眾神,說如果能病好下床的話,一定設百牛祭,送禮還願。他妻子正站在旁邊,聽他這麼說,便問道:“你從哪兒弄這筆錢來還願呀?”他回答說:“你以為神讓我病好下床,是為了向我要這些東西嗎?”

這故事是說,實際上不想做的事情,人們倒最容易答應下來,人有時候心口不一。由此看來,察言是很有學問的技巧。人內心的思想,有時會不知不覺在口頭上流露出來,因此,與別人交談時,隻要我們留心,就可以從談話中深知別人的內心世界。

言為心聲,由話題可知人的心理。人們常常將情緒從一個話題裏不自覺地呈現出來。話題的種類是形形色色的,如果要明白對方的性格、氣質、想法,最容易著手的步驟,就是要觀察話題與說話者本身的相關狀況,從這裏能獲得很多的信息。

與中年婦女交談時,她們的話題多是她們自己,因為她們覺得自己才是她們最大的關心對象。有時也談論丈夫或孩子,那是她們把丈夫或孩子看成了自己的化身,談論他們也等於在談論自己。對於這樣的中年婦女,你要作為一個傾聽者的形象出現,承認她們是賢惠的妻子、偉大的母親。

在年輕小夥子的世界裏,他們最愛談論的話題是車子。關於車子的雜誌也跟音樂、足球雜誌一樣暢銷。小夥子的話題幾乎都涉及與車子的品牌、行程距離、速度等有關的話題,雖然,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暫時買不起車。其實,他們那麼熱衷於車的話題,無非在表示自己將來有能力購車,或者是自己對這些懂得很多,這也是一種時髦的話題罷了,無非是顯示自己。因此,你要聚精會神地聽他們侃車,最好不要擺出討厭或不耐煩的麵孔,你的耐心就可以滿足他們的虛榮心。

措詞的習慣流露出內心的“秘密”,所以《孔子家語》中說:“金人三緘其口,慎言語也。”語言表明出身,語言除了社會的、階層的或地理上的差別外,還有因個人的水平而出現差別的心理性的措辭。人的種種曲折的深層心理就會不知不覺地反映在自我表現的手段——措辭上。即使同自己想表現的自我形象無關,通過分析措辭常常就可以大體上看出這個人的真實形象,在這種意義上,正是本人沒意識到的措辭的特征比詞語的內容遠為雄辯地告訴我們其人自身。

使用第一人稱單數的人,獨立心和自主性強,常用複數的人多見於缺乏個性,埋沒於集體中,是隨聲附和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