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處事平衡的最佳方法(24)(2 / 3)

善用假設,巧避鋒芒,是非常有效的中庸方法。在特定的交際場合,有時礙於麵子,有時把握不準,這時可以用假設句去表達。甲有兩個朋友乙和丙,不料這二人反目成仇,一天乙對甲說,丙在眾人麵前說甲的壞話並揭其隱私。甲聽後半信半疑,罵丙吧,怕冤枉好人;不罵吧,一來怒氣難消,二來怕乙尷尬,他琢磨了一會兒,說了一句兩全其美的話:“如果那樣,丙這人可不咋樣!”

有時,與師長、上級辯論,你認定自己的觀點絕對正確,不能讓步,可是出於禮貌或無奈不能堅持,在這兩難境地,假設句可說是最好的解圍方式。一個學生和班主任爭論男生能不能到女生宿舍串門,老師一口咬定絕對不能。學生很長時間不能說服老師,又見老師似有怒意,為了結束爭論,給老師一個台階下,他巧妙地說:“如果老師說得正確,那我肯定錯了。”這本是一句廢話,它並沒有肯定老師的觀點,然而這位老師聽了卻不再爭執。

有時,對猝不及防或不願、不好回答的提問,也可采用這種句式。問:“你愛王小姐嗎?”回答一:“如果她愛我,我就愛她。”回答二:“如果她可愛,我就愛她。”回答三:“如果我愛她,那就是愛上了她。”

由於附加了假設的條件,使表達變得婉轉,所以問話人、說話者和涉及對象都能接受。

承認錯誤,誠懇致歉也不失為一種好的中庸辦法。

在人生中,各種矛盾屢見不鮮,但許多矛盾是可以通過道歉消除的。其中,傷害了別人的人,隻要能多些自我反省,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向受害人誠懇道歉,便不難化解矛盾。周揚是文藝界的主管領導,盡管有政治形勢的原因,使他不得不充當整人的角色,而且後來也成為挨整者之一。但他對“文革”中文藝界許多人的挨整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而文藝界有許多人對周揚十分反感。然而“十年浩劫”結束之後,由於周揚在許多會議上對自己的行為做十分沉痛的反思,多次向許多被他整過的人道歉,即使一些人仍耿耿於懷,但畢竟沒有太多的人說周揚一無是處。想來周揚在他的晚年,如果還能比較心安理得的話,這與他向他整過的人道歉,不能說沒有關係。他和許多人的矛盾,在他的道歉中得到了化解。

有時,你不能不主動背黑鍋,但這有利於化幹戈為玉帛。例如領導對下屬之間發生的糾紛,有時隻要主動地承擔責任,就可以化解雙方的矛盾。小王和老周同在辦公室工作。一次,小王去市府聽報告,老周不知道,因此對小王很有意見,當麵質問小王為什麼不告訴他聽報告的信息,兩人因此而大吵起來。彭主任了解吵架的原因後,對老周說:“聽報告沒有通知你,這不是小王的錯,是我沒有要他通知你,因為你們兩人有一個人去聽報告就行了。你如果有意見就對我提吧,不要責怪小王啊。”老周聽後,覺得自己錯了,於是主動向小王致歉,他們又和好如初。

“伸手不打笑臉人”,中庸者善於用幽默取悅他人,或者化解矛盾。弗洛伊德說:“最幽默的人,是最能適應的人。”幽默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一句幽默語言能使雙方在笑聲中相互諒解和愉悅。作家馮驥才在美國訪問時,一位美國朋友帶著兒子去看他。他們談話間,那位壯得像牛犢的孩子,爬上馮先生的床,站在上麵拚命蹦跳。如果直截了當地請他下來,勢必會使其父產生歉意,也顯得自己不夠熱情。於是,馮先生便說了一句幽默的話:“請你的兒子回到地球上來吧!”那位朋友說:“好,我和他商量商量。”結果既達到了目的,又顯得風趣。

以上介紹了幾種常用的為人處世方法,都具中庸精神。現實生活中,你隻要汲取中庸的智慧,發揮自己的聰明,一定會如魚得水,如虎添翼。

16.怎樣避免與人交往的難堪

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 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惟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論語》

與人交際,很多場會容易讓人讓己感到難堪,比如指責、批評、拒絕等。這個時候是對一個人為人處世能力的檢驗,凡在類似的場合擅打圓場者,一般說來肯定做人錯不了。反之,則應該反省自我一番,學學中庸的技巧更是大有必要了,處事不能太絕對。

別人的錯誤和隱私被你發現,你如何處理呢?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誰都不願把自己的錯處或隱私在公眾麵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會感到難堪或惱怒。因此,在交際中,如果不是為了某種特殊需要,一般應盡量避免觸及對方所避諱的敏感區,避免使對方當眾出醜。必要時可委婉地暗示對方已知道他的錯處或隱私,便可造成一種對他的壓力。但不可過分,隻須點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