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優位”思考,精確選擇(1)(1 / 3)

中庸不是宣揚折中主義或調和主義,而是一種“優位”思考,精當選擇,準確、合理、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中”是有原則的,即“圓者中規、方者中矩”。反對過與不及,反對偏與倚,都是以有一個原則為前提的。如果不是先有一個“中”的標準、原則,過與不及、偏與倚也就根本不存在,更談不上在它們之間搞調和折中了。

一、執滿之道——任何事情做過分了都會得不償失

1.不要過分張揚自己

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孔子在魯桓公的廟裏參觀,看見一種傾斜而不易放平的容器。孔子向守廟人詢問道:“這是什麼器具?”守廟人說:“這大概是人君放在座位右邊的一種器具。”孔子說:“我聽說這種器具,空著的時候就傾斜,灌進一半水就正立著,灌滿了就翻倒了。”孔子回頭對學生說:“灌水吧。”學生就舀水灌進容器裏麵,水灌到一半,容器就正立著,注滿水就翻倒了,空著的時候就傾斜。孔子喟然長歎:“唉!哪有滿了不翻倒的呢?”子路問道:“請問保持富貴的地位,如同保持水滿而不翻一樣,有什麼辦法呢?”孔子說:“自己聰明智慧,要保持怯弱的樣子;功勞覆蓋天下,要保持謙讓的樣子;既勇敢而力氣蓋世,要保持怯弱的樣子;財富擁有全天下,要保持謙遜的樣子,這就是所謂謙讓了再謙讓的辦法。”後來,子貢又問孔子道:“我想做到對人謙虛,但不知如何做才好?”孔子說:“對人謙虛嗎?那就要像土地一樣,深深地挖掘,就可以得到甘泉;種植,就可以五穀繁芳;草木繁殖了,禽鳥和野獸就在這裏繁育,草木禽獸生長時就立在地上,死了就埋進土地中;土地的功勞很大,但它不自認為有德行。對人謙虛就該像土地一樣。”

《顏氏家訓》上有一句話:“天地鬼神之道,皆惡滿盈。謙虛衝損,可以免害。”

“唐初四傑”之一的王勃在文章中說自己“命途多舛”,但他的命運與他恃才傲的物的性格有很大關係。當時,年紀輕輕的他就頗有名聲,使得高宗的幾個兒子都爭相禮聘,要網羅他進入自己的王府。後經高宗批準,他來到剛剛受封的沛王李賢府中,擔任修撰,充當謀士和指導教師的角色,深得沛王信任。其時宮中盛行鬥雞之戲,沛王也是一個積極分子。他有一隻體高性烈、毛色鮮美的公雞,多次比賽中都大獲全勝,獨獨被英王李顯的“雞王”所戰敗。英王神色飛揚,無限得意,而沛王卻十分尷尬。年輕氣盛的王勃,當即產生了創作衝動,援筆立成一篇《檄英王雞》的遊戲文章,當場吟誦,博得一陣陣笑聲。後被高宗發現,讀了盛怒不已,指責說,無比莊重的文體竟以兒戲出之,如此放肆,這還得了?文章說是檄雞,實則意在挑動兄弟不和,真是可惡得很。於是,下令免除王勃官職,並逐出王府。

為人處世,最忌諱自表其功,自矜其能,凡是這種人,十有九個要遭到猜忌而沒有好下場。當年劉邦曾經問韓信:“你看我能帶多少兵?”韓信說:“陛下帶兵最多也不能超過十萬。”劉邦又問:“那麼你呢?”韓信說:“我是多多益善。”這樣的回答,劉邦怎麼能不耿耿於懷!

小孫從小跟爺爺學棋,爺爺不僅向他傳授棋藝,而且告誡他不可恃強淩弱,如碰到棋藝不高,又以權勢壓人的人不可故意失棋,否則失棋即是失德。小孫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一家國有企業當技術員,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隨同本局方局長去外地開會。小孫得知方局長喜歡下棋,主動陪局長下了幾個晚上棋。開會回來之後不久,小孫便從基層調進了局機關當上了方局長的秘書。

根據方局長的脾氣,小孫明白既不能勝他,以免背上驕傲自滿的罪名,也不能輕易讓他取勝,讓他認為自己沒有本事。於是,方局長和小孫下棋,竟成了一種樂趣。每次和人說起他的秘書,老方總說:“小孫,人聰明,但不驕傲,難得啊。”不久,小孫被提升為局長辦公室主任。

後來,局係統舉辦象棋大賽。小孫正要報名參加,方局長叫他也給自己捎帶報個名。方局長雖愛下棋,卻從未在大賽上露過麵,他怕輸了,臉上不光彩,但經過與小孫這個全省高校冠軍經常對抗,頗增了幾分自信,他覺得應向全係統幹群顯示一下自己的棋藝和智慧。

決賽開始了,這時小孫才知道是自己討了苦吃。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拚搏,終於方局長獲勝了。周圍一片溢美之辭。方局長也不禁掛出了一副“一覽眾山小”的神情。小孫的官從此越當越大,成了一名副局長。

再後來,方局長退居二線時,極力推薦小孫接替他的工作,他在給市委的報告中強調,小孫不僅符合提拔幹部的標準,而且具有謙虛、謹慎、好學的品質。

一般說來,大多數的人對於在運氣、性格和氣質方麵被超過並不太介意,但是卻沒有一個人(尤其是領導)喜歡在智力上被人超過。因為智力是人格特征之王,冒犯了它無異於犯下彌天大罪。當領導的總是要顯示出比其他人高明,處處為上。下盤棋有勝有負,你認為是小事,無關大局,其實是大錯特錯,因為你在智力上讓他丟了麵子,這比其他方麵更為嚴重。

2.要懂得物極必反的道理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