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哲學家邵雍在《何處是仙氣》一詩中寫下“靜處乾坤大”的詩句,說的是隻要心境寧靜,就會感到世界曠達廣大,心境寧靜思慮才能在高遠的時空中翱翔,人們才能以深邃的眼界和宏大的氣魄來看待世事人生。
寧靜的心境,可以使人的思慮全麵、深刻、敏銳、細膩,從而最大限度地開發個人心智的潛能。一個人,隻有在寧靜的時候,才能安排好自我之心,安排好自我人生,安排好自我境界,安排好自我天地。
10.小心身邊的“獨裁者”
必得之事,不足賴也;必諾之言,不足信也。小謹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體。有無棄之言者,必參於天地也。墜岸三仞,人之所大難也,而猿猱飲焉,故曰:伐矜好專,舉事之禍也。
——《管子》
田豐是個很有才華但卻不善於中庸處世的人,他的上司袁紹也是個不懂中庸之道而剛愎自用的人。這兩個一左一右的人遇到,結果演了一場悲劇,一個涫渡慘敗,一個死於囚牢。
袁紹消滅公孫瓚,平定河北,便欲與曹操爭霸,田豐建議先通王路,爭取政治上的主動,然後穩打穩紮,逐步取勝,袁紹恃其強盛,執意興師,但在曹操東征劉備時,卻以幼子生病為由,不聽田豐的趁虛襲許之計,坐失良機,田豐隻得跌地長歎。曹操擊敗劉備,回到官渡,袁紹反而要在此時攻曹,田豐堅決勸阻,竟被囚禁獄中。能料成敗,能知生死,田豐的眼力是一流的。可是,就像好女不嫁二夫一樣,忠臣不伴二主,他敵不過觀念的力量,這種才華是種浪費,一種落寞。
田豐原在朝中任侍禦史,因不滿宦官專權,棄官歸家。袁紹起兵討伐董卓,邀請他出任別駕,他答應了,立下匡救王室的誌向。他不斷為袁紹出謀劃策,消滅了公孫瓚,平定了河北,虎踞四州。這時他勸袁紹早日把許都拿下,把當朝的老總接到身邊來,這樣就據有了政治上的主動權,想打誰都名正言順了。袁紹看不清形勢,沒采納田豐的建議。
建安四年,袁紹與曹操爭霸。田豐提出穩打穩紮的持久戰略,袁紹不聽他的話,執意南征。曹操東擊劉備時,田豐告訴袁老板這是奇襲許都的好機會,袁紹卻以兒子生病為由,拒絕此計。田豐繼續勸說,袁老板聽得心煩,竟把他給關了起來。結果錯失良機。
官渡之戰,田豐提出據險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敵策略,袁紹根本聽不進。發兵的當天,田豐寫紙條托人捎給袁元帥說:“今且宜靜守以待天時,不可妄興大兵,恐有不利。”袁紹聽到這話,感到不祥,罵道:“田豐擾我軍心,等我戰勝了曹操回來,一定斬了他!”田豐在這笨蛋領導手下幹活,不僅才華得不到施展,並且生命常常受到威脅。
袁紹回是回來了,可他是敗歸,殘兵敗將哭的哭,叫的叫,有的說:“要是聽了田豐的話,我軍怎麼會受到這樣的重創呢?”袁紹這時候也開始後悔起來,說:“我不聽田豐的話,導致兵敗將亡。”可是,後悔罷,他卻不好意思見到田豐。這時候有個叫逢紀的壞家夥,看出了袁紹的心思,他說:“田豐不是個東西,他在獄中一聽到我軍敗了,拍掌大笑,說:‘果不出我所料,老袁無能!’”袁紹大怒:“媽的,一個小人物,竟敢取笑我,殺死他!”立刻派人去殺田豐。
田豐在獄中,一日,看守興衝衝地過來對他說:“祝賀你呀。”田豐問:“何事可賀?”看守說:“袁將軍大敗而歸,你將要被放出來了,並且還會受到提拔。”一聽這話,田豐歎息了一聲,說:“我活不成了。”看守說:“大家都在為你感到高興,你怎麼?”田豐說:“老袁子妒忌心強,如果他打贏了,會釋放我;現在戰敗了,他會處死我的。”話音剛落,已傳令取田豐的人頭。田豐用看守的劍自刎了。看守大驚,這田先生怎麼料事如神?
塞涅卡說:“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他要駛向哪個碼頭,那麼任何風都不會是順風。”
11.樹立對生活的滿足感
目見毫毛而不自見其睫。
——《史記》
有一則故事說,一個窮人與妻子,六個孩子,還有兒媳、女婿,共同生活在一間小木屋裏,局促的居住條件讓他感到活不下去了,便去找智者求救。他說,我們全家這麼多人隻有一間小木屋,整天爭吵不休,我的精神快崩潰了,我的家簡直是地獄,再這樣下去,我就要死了。
智者告訴他,你按我說的去做,情況會變得好一些。窮人聽了這話,當然是喜出望外。智者聽說窮人家還有一頭奶牛、一隻山羊和一群雞,便說,我有讓你解除困境的辦法了,你回家去,把這些家畜、家禽帶到屋裏,與它們一起生活。窮人一聽大為震驚,但他是事先答應要按智者說的去做的,隻好依計而行。
過了一天,窮人滿臉痛苦地找到智者說,智者,你給我出的是什麼主意?事情比以前更糟,現在我家成了十足的地獄,我真的活不下去了,你得幫幫我。智者平靜地說,好吧,你回去把那些雞趕出屋子就好了。過了一天,窮人又來了,他仍然痛苦地訴說,那隻山羊撕碎了我屋子裏的一切東西,它讓我的生活如同噩夢。智者溫和地說,回去把山羊牽出屋就好了。過了幾天,窮人又來了,他還是那樣痛苦萬分的樣子,他說,那頭奶牛把屋子搞成了牛棚,請你想想,人怎麼可以與牲畜同處一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