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趕快回家,把牛牽出屋去!智者回答。
過了半天,窮人又來見智者,他笑逐顏開地說,謝謝你,你又把甜蜜的生活給了我。現在所有的動物都出去了,屋子顯得那麼安靜,那麼寬敞,那麼幹淨,你不知道,我是多麼開心啊!
一個人生活得幸福與否,從來沒有一個恒定的標準,在更多的情形下,幸福與否是一個人的現實生活感受,是與先前的生活、與周圍人的比較後的體會。人心要是不知足,永遠都得不到幸福。這個故事雖然與現在的價值觀有衝突,但是當你被欲望折磨,為現實而痛苦時,守住已有的,基莫不是最大的幸福。為什麼要待雙目失眠才感到光明的重要,為什麼走進了牢房中才知道自由的珍貴,生命的無價?
12.不讓性格弱點被對方利用
氣忌盛,新忌滿,才忌露。
——呂坤
對待傲氣十足的人,如果他麵子看的很重而講究分寸,你不妨從正麵恭維入手,讓他飄飄然,因為虛榮而順從你的意圖。這種類型的人隻要你說他長很高,他便會跳起來展示自己。
諸葛亮了解關羽的性格,知道他是個很氣盛的人,馬超歸順劉備之後,關羽提出要與馬超比武。為了避免二虎相鬥,必有一傷,諸葛亮給關羽寫了一封信:我聽說關將軍想與馬超比武。依我看來,馬超雖然英勇過人,但隻能與翼德並驅爭先,怎麼能與你美髯公相提並論呢?再說將軍擔當鎮守荊州的征途,如果你離開了造成損失,罪過有多大啊!關羽看了信以後,笑著說“還是孔明知道我的心啊!”他將書信給賓客們傳看,打消了入川比武的念頭。
東吳呂蒙也把關羽的性格摸透了,他做了大都督,立馬著手奪回荊州,但他明白,強攻硬取是拿不下荊州的,得用計謀。他探知關羽親自帶兵攻打樊城去了,機會到了,他表麵上主動同關羽搞好關係,暗中用計蒙蔽關羽,他詐稱有病,讓東吳名不見經傳的孺子陸遜代替了自己的職位。小陸一上任,便以友好的言辭寫了一封信,並備了厚禮,遣使拜見了關羽。
關羽聽說呂蒙下台新升了一個小青年,警惕性減去了一半,還嘲笑孫權說:“老孫見識短淺,怎麼用孺子為將呢?”他絲毫沒有把陸遜放在眼裏,認為小陸不會奈何荊州,反而把荊州守兵抽出攻打樊城。關羽身邊也有眼力好的人,如司馬王甫,他認為東吳必有謀,苦勸關羽不要輕易撤走荊州守兵。
關羽說:“東吳小陸根本不會對我荊州怎麼樣。”他卻沒有想到呂蒙為什麼早不病晚不病,單在自己攻打樊城的時候病呢?是真的生病嗎?孫權為什麼派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陸遜接替呂蒙呢?為什麼小陸一上任就給我致書送禮呢?
關羽對東吳近日一係列的行動與跡象沒有認真分析研究,以為東吳膽怯,於是放心大膽地撤走了荊州守兵。
當荊州已經失守時,他還不相信,他聽說後怒不可遏地製止道:“此乃敵方訛言,以亂我軍心!東吳呂蒙病危,孺子陸遜代都督之職,小夥子還不知道荊州在什麼地方哩,憑他小子來奪我荊州,簡直是笑話。”
不久探馬來報,荊州真的被東吳占去,關羽大驚失色,回不了荊州,不得已投荊州屬地公安,豈知公安也被呂蒙奪取了。形勢到了這種地步,傷了自尊的關先生,感到被天下人恥笑,所以決定去奪回荊州,又是個錯誤地軍事行動,結果被吳、魏聯軍攔截追殺,使他進退無路,這時候才承認自己的眼力退化,對王甫深深地歎道:“王老師,我後悔沒有聽你的話,唉……”
丟失了荊州的關羽,窮途末路,來到麥城這一彈丸之地,可無法抗禦東吳、曹魏大軍來襲,況且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到最後落了個敗走麥城的結局。
而呂蒙憑著這一“代表作”,後來到哪裏都吃香。
一個人能不能行中庸,與他的性格有很大關係,關羽是名人大腕,混到這個份上不容易,他要名節,他不願“隻領風騷三五年”,所以在他的性格成分裏,多了一種自戀的“聖人情結”。他浮躁起來,眼裏容不下一粒砂子。這被他的對手摸透了,用敬拜名人的辦法迷惑他,啟用他瞧不起的無名小輩與之較量。他看高了自己,結果飄在雲,雲深不知入了。天外有天,樓外樓,這樣的道理怎麼不懂呢?
盛氣就會淩人,心滿就不求上進,露才就流於膚淺。這三條都是人們處世的大敵。所以隻要是處世成功的人,都是極力做到虛懷若穀,謙恭自守。地位越高的人,尤其要做到這一點。
13.如何避免誹謗和妒忌
自許太高,而措意太廣。太高則無用,太廣則無功。是故賢人君子布於天下而事不立。
——蘇軾《應製舉上兩製書》
《易經》提出“月中則昃,月盈則虧”的道理,這說明天地間萬事萬物都會由盛而衰,在極盛時已經露出衰敗凋謝的預兆。所以人在平安無事時,要保持自己的清醒頭腦,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