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端、寇準都是明大義、知輕重的人,所以呂端才敢公開地向寇準詢問他與皇帝議事的內容。寇準聽懂了呂端的話中之意,便將太宗的意思如實告訴了呂端。呂端聽後急忙上殿奏太宗說:“陛下,楚霸王項羽俘虜了劉邦的父親,威脅劉邦,揚言要殺死他的父親。劉邦為了成大事,根本不理他,何況是李繼遷這樣卑鄙的叛賊呢?如果殺掉李母,隻會使叛軍更加堅定了他們叛亂的決心。”
太宗聽了,覺得有理,便問呂端應該如何處置李母。呂端富有遠見地回答:“不如把李母放置在延州城,好好地服侍她,即使不能很快招降叛賊,也可以引起他良心上的不安;而李母的性命仍然控製在我們手中,這不是更好嗎?”呂端一席話,說得太宗點頭稱讚:“沒有呂愛卿,險些壞了大事。”
呂端巧妙運用攻心戰術,避免事態擴大,李繼遷最終又歸順宋朝。
如果說處理李繼遷的問題時,呂端深明大義,努力糾正皇帝的錯誤,避免了大的失誤,那麼在關係到江山社稷大事上,一向不拘細節的呂端卻反其道而行。
宋太宗至道3年,皇上趙光義病危,內侍王繼恩忌恨太子趙恒英明有為,暗中串通副丞相李昌齡等人圖謀廢除太子,另立楚王元佐。楚王元佐是太宗長子,原為太子,因殘暴無道,太宗廢棄了他。呂端知道後,秘密地讓太子趙恒入宮。
太宗一死,皇後令王繼恩召見呂端來見。呂端觀察到王繼恩神色不對,知道其中一定有變,就騙王繼恩進入書閣,把他鎖在裏麵,派人嚴加看守,自己冒著生命危險,去見皇後。皇後受王繼恩等人慫恿,已經產生了另立楚王元佐的意圖,見呂端來,便問道:“呂丞相,太宗皇上已經去世了,讓長子繼承王位才合乎道理吧?”呂端回答說:“先帝立太子趙恒,正是為了今天,怎麼能違背他老人家的遺命呢?”皇後見呂端不同意廢太子趙恒,默然不語。呂端見皇後猶豫不定,立即說道:“王繼恩企圖謀反,已經被我抓住。趕快擁立太子才能保天下安定啊。”皇後無可奈何,隻好讓太子繼承皇位。
太子趙恒在福寧殿即位的那一天,垂簾召見群臣,呂端擔心其中有詐,請求卷簾聽朝。他登上玉階,仔細看了一番,確認是太子趙恒才退了下來。隨後,他帶領群臣三呼萬歲,慶賀宋真宗趙恒登基。
卷簾認準了自己擁立的皇帝才肯行禮,呂端確實是大事不糊塗。正是呂端善於容忍平時的小事,但對於重大問題的細節卻一點也不忽略,才能完滿地處理問題。
處世中庸,恰到好處,要做到小事裝糊塗,這是種容忍的功夫。如果什麼事都看不慣,看不慣就要插手管,結果會什麼事也管不好,反而會得罪一大批人。
對大事不含糊,認認真真地幹好。忍小節是為了幹大事,精力充沛。對人不要做得太絕,給人餘地,是以寬恕的態度感化對方,讓對手成為自己合作的力量,事業會更加壯大。
10.不能隻看到自己的不足
行有素履,事有成跡。一人之毀,未必有信;積年之行,不應頓虧。
——《新唐書》
為人處世,對自我認識時要全麵、正確地認識。要善於認識自己的優勢,又要勇於正視自己的不足,既不能隻看到自己的長處,忽視自己的短處而驕傲自大;也不能隻看到自己的短處,忽視自己的長處而妄自菲薄。誇大其中的一方麵而否定另一方麵是不對的。
有一些有社交恐懼症,就是因為隻看到自己的不足。殊不知,你認為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並且別人也會這麼看你。
這是上個世界心理學上的重大發現——自我意向。
自己認為自己不夠漂亮的人,你不可能漂亮。自己認為自己不夠勇敢人,你不可能勇敢。自己認為自己很愚鈍人,你不可能變得聰明。
聰明和自信人的精神是開放的,反過來自卑人的精神是相對封閉的。其實很少有聰明與不聰明的真正區分。一個正常人隻要經驗是開放的,那麼他肯定聰明。
在日本,一個五音不全的男人,竟以唱歌大受歡迎。每逢大家聚會時,他必然會被眾多掌聲清上台。他完全無法拒絕大家的熱情,隻好每次都唱同一首歌,那就是被同事們昵稱為“阿濱”的渡邊先生。
阿濱很聰明,每當別人要求他唱歌時,他總會巧妙地利用自己的五音不全,唱起美空雲雀小姐的歌——五月的天空。不可思議的是,隻要阿濱的這首歌一唱出來,其他的美妙旋律都因而失色,完全不能與阿濱的歌聲抗衡。
同事們在要求他唱歌時,一定會很整齊地用一首廣告歌的旋律唱著:“五音不全的渡邊,唱首歌吧!雖然唱得很爛,讓人聽了頭痛,還是請你唱首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