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優位”思考,精確選擇(14)(1 / 3)

阿濱在人們的呼喚中帶著一臉的笑容走出來了。他用右手中指推推那落伍的大黑眼鏡後,以立正的姿勢,開口唱出:“五月的天空,太陽又上升……”

他每次唱歌都那麼認認真真地唱著這首一成不變的歌,不管走到哪裏都是這首,而且總是固定地慢半拍。當他開始唱“五月的……”時,速度還算正常,等唱到“天空……”就很奇妙地慢了下來。阿濱既不害羞,也不恐懼,仍然以他那認真的表情,繼續唱下去。聽他唱歌的人,幾乎都笑彎了腰,而我的眼中卻忽然流出感動的眼淚,無法停止。在大家笑得快喘不過氣來的時候,阿濱仍然繼續唱著:“太陽……又上升……”

大家的笑聲中,絕沒有一絲輕蔑,因為個性溫和的阿濱,緩和了會場中稍嫌僵硬的氣氛。他不像一些自以為很會唱歌的人那樣,在台上炫耀自己的優點,相反的,他是以另一種風格來為大家製造歡樂。聽了他的歌以後,讓人覺得血液暢通,神清氣爽,這“五音不全”的魅力還真大呢!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足,隻要我們善於發揮自己的缺點,它便會成了我們的特點,而不會被人瞧不起。所謂的“五星”也就是因為自成一派的“醜”而被人記住、喜愛。總之,有點小缺陷,不必要有自卑感,拿出勇氣自然處之,便會變弱為強,甚至受到大家的喜歡。

比如,有的人因說話不標準而有些自卑。其實這也是我們應該多加發揮的短處之一。如果能夠在言談中,保留故鄉話的人情味,而同時又能用理性的共通語來和人交談,擷取兩種語言的優點,是最理想的方法。

自卑感往往是人缺乏自信心,孤僻,悲觀。特別是受到周圍人們的嘲弄和侮辱時,有時會以暴怒,嫉妒,自暴自棄等形式表現出來。自卑感強烈的人對周圍的“刺激”非常敏感,這種對周圍環境的敏感導致的精神消耗使得他們對很多的經驗又是封閉的。他們總是被外在的一些什麼被操縱。既然是一種被操縱的感覺,其根源是對自己確定不來的(自我意識危機)。

克服和消除自卑心理,一要做到對自己的積極認同,不能隻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卑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在對比中產生的。所以對自己積極認同的同時,切忌把他人看的十全十美。自卑心理強的人沒有這種意識:他也是人。既然都是“人”,都有個人的長處和短處。接納自己就意味著,接納自己的短處和長處。

二要樹立自信心,樹立自信心首先要學會說:不!自卑心理是心理軟弱的表現。關鍵是自信心不強,他們不敢將自己的思想向外表露。結果行動上隨波逐流,毫無主見,沒有魄力,造成心理上的抑鬱,沮喪。

心理學家認為:如果你自己覺得你自己蠢,那你就蠢。如果你自己覺得你高雅,你就高雅……因此,自卑心理是可以戰勝的。但要戰勝它,隻有依靠你自己。

成功學上說:自立者,天助之!

三要積極的自我暗示,學會內心裏說:我也能做!不妨自問:都是一樣的人,他行,我也行。他能做,我也能做。

四要積極與他人交往,健康的心裏不是想出來的。心理學家認為:當人獨處時,心理活動就會轉向內部,朝向自己。心理活動的範圍,內容都受到一定的局限,加之認識的局限,往往心理活動走向極端。一個人的心理不被她人理解是很危險的事情,即便這種心理自己感覺“多麼超前”。交往健康的人,心裏會得到淨化,內心是坦蕩的,經驗是開放的。心理的陰影在活動中逐漸消除。

11.忍是安身立命的護身符

窒塞私欲,經常念及男兒有淚之日;懲禁忿怒,當思考人到絕氣之時。

——劉伯溫

身處劣勢者,一定要巧妙避開對方的鋒芒,以求遠禍。劉基是因忠誠取信了上司,他的才華和謀略才得以施展,目標才得以實現。

朱元璋從社會最底層跑到最高層,權力欲望和期望國家永遠姓朱的心情非常強烈。這種心態,逐漸發展為多疑性格,好像身邊每個人都想當老板,動輒他就殺人。

伴君如伴虎,劉基始終是清醒的,他知道在老朱身邊生命不安全,所以口不言功,避名讓爵,謹小慎微,忠忠誠誠,不求顯達,韜晦自全。他把所有的功勞都記到了朱元璋身上,這就少了許多讓“同列構陷”的口實,也少了讓朱元璋動手的把柄。劉基晚年是鬱鬱不得誌的,但比起其他勳臣來,在當時那特定的情況下,劉基的結局算是最好的。

劉基是僅次於諸葛亮的智慧人物,他的眼力能穿過五百年的時空,看到未來的事。信不信由你。但他至少能掐會算,有知人之明。他尤其把李善長“掐算”得很準,他說:“李善長是功臣勳舊,能夠調和眾臣,可惜誌大量小,後事難料。”

李善長是明朝的開國宰相,為明朝的建立南征北戰,戰功顯赫,深得朱元璋的器重。一年有人告狀李善長的親信中書省都事李彬大肆貪汙,當時任禦史中丞的劉基負責調查這件事。李善長不但不秉公辦事,還多次從中說情,並阻撓辦案,最後,劉基還是奏準了朱元璋,將李彬處死。李善長對此懷恨在心,就設計陰謀,令人誣告劉基,自己還親自彈劾劉基擅權,劉基無奈,隻好回家避禍。參議李飲冰、楊希聖對他有冒犯之處,李善長就羅織罪名割了楊希聖的鼻子和李飲冰的胸乳,致使二人一死一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