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優位”思考,精確選擇(20)(1 / 3)

但是巴金先生說:“對一個作家來說,更重要的是藝術的良心。”“我這樣想:要是我不把這十年的苦難生活作一個總結,從徹底解剖自己開始弄清楚當時發生的事情,那麼有一天說不定情況一變,我又會中了催眠術無緣無故地變成另一個人,這太可怕了!這是一筆心靈上的欠債,我必須早日還清。它像一根皮鞭抽打我的心……”

5.仕途不是惟一的選擇

古之人未嚐不欲仕也,又惡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與鑽穴隙之類也。

——《孟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感到學習太累了,就向孔子請教說:“我對學習產生了厭倦,想停學去當官,行嗎?”孔子說:“當官不是容易的事。”孔子的另一位學生子夏很窮,有個人同請地對他說:“你為什麼不去當官呢?”子夏回答:“諸侯中有瞧不起我的,我不做他的臣子,大夫中有瞧不起我的,我不會跟他第二次相見。”

從這些話中可以反映,當官一直是人們的向往,但是儒家對當官的要求很高,“學而優則仕”,這個“優”指具有較高的道德修養。在官為貴、官為尊、官為師的“官本位”社會,荀子卻提出了“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如學”,何不是對中庸處世思想的一種完善,人人都去求官,必走向極端。

現代社會,價值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當官還是許多人的追求與向往。我有個朋友小袁,當了六七年辦公室主任,還是“原地踏步”,和他一起出道的,不是被提拔就是升遷了。一天他偶然聽到了一個消息:縣長的兒媳婦想調到機關來。碰巧本局裏正缺一個秘書,局長叫袁主任物色人選。他眼前一亮:何不將縣長的兒媳婦調到局裏來?事情很快辦成了,縣長答應給他升官。可過了一個月,突然傳來縣長因貪汙受賄被市檢察院查處的消息,這無疑給了袁主任當頭一棒:這怎麼可能,我的事情還沒落實呀!接著,局長在大會上,狠狠批評了袁主任,說他弄虛作假,欺騙組織、欺騙領導,決定撤銷他辦公室主任的職務,而那個縣長兒媳因不勝任辦公室工作,調到後勤搞清潔衛生。這下子,小袁痛苦極了,好不容易找到一棵“大樹”卻倒了,而且還砸倒了自己……

受幾千年封建傳統的影響,“官本位”思想在許多中國人的頭腦裏根深蒂固,長期以來“學而優則仕”成了人們惟一的價值觀。在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這種意識在發達地區有所削弱,更準確地說是不再成為人們的惟一追求;而在中西部地區,這種意識依然濃重。實踐證明,凡是“官本位”思想嚴重的地方,商品意識就比較淡漠,經濟發展就比較緩慢。對於個人來說,如果讀書的目的,即最好的前途是當官,那就會縮小自己的人生選項。

並不是說官不能當,但要把握心理平衡點,即當官不是惟一的選擇。孫中山先生曾說過“要立誌幹大事,不要立誌當大官”。如果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定在當大官上,那永遠也滿足不了這個欲望,殊不知“當了宰相望王侯”,一朝失官,很容易失意絕望。例如某地被處分的一群“賭官”,幾名副縣級幹部中,除1名10年沒有被提拔的法院院長外,幾乎全是人們心目中所謂的“虛職”———政法委書記、政協副主席、副縣級調研員、人大副主任。他們升不上更大的官,坐不上更有權的位子,所以而失意,隻有打牌了。“官場失意”開始,到“心態失衡”,最後到“賭場消愁”,是什麼原因呢?還不是因為心理失衡,如果他們把握了心理平衡點,就不會這樣消極了。

有一種誤解,似乎隻有做大官,才能做大事,其實未必這樣。雖然當大官是做大事的重要前提,但不是惟一前提,有的人官當了幾十年,連一件像樣的大事也沒幹成,而有些平民百姓,無權無勢,卻做出了驚天動地名垂青史的大事。例如李時珍,一位民醫,嚐天下草,走萬裏路,九死一生,百折不撓,終於寫出了流傳千古的藥典《本草綱目》。魯迅先生,辭官後不再接受任何官職,卻常以天下為己任,為民族解放衝鋒陷陣,為睡獅猛醒搖旗呐喊,“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成了中國文化巨匠,現代文學的第一高峰。

有些人做官是為了追名逐利,光宗耀祖,出人頭地,他們的光陰都用在謀權上,隻為自家撈好處。就說你要好好地當個清官吧,但官職畢竟有限,不是你想當就能當得上的,而幹大事的機會卻很多。如果把誌向定在當官上,人生之路將會越走越窄。隻要努力認真去幹,各行各業都有許多事情可以實現你的人生價值。王永民在漢字輸入方麵幹出了大事,袁隆平在雜交水稻領域幹出了大事,陳景潤在數學研究方麵幹出了大事,張藝謀在電影導演這一行幹出了大事。

怎樣找到心理平衡點呢?請記住《菜根譚》上這句話:“平民肯種德施惠,便是無位的卿相;仕夫徒貪權市寵,竟成有爵的乞人。”無論是誰,隻要肯“種德施惠”,樂於奉獻,便可能做成“大事”,便是“無位的卿相”,且不受年齡地域時間數量的限製,多多益善。

另外,要想到自己適合不適合當官,也就是說當官要具備一定的領導特質,才能在一個群體中產生影響力、說服力和感召力,否則隻會是個焦頭爛額的官,屍位素餐的官,平庸無味的官。考量領導的特質的指標至少包括:良好的視野,能占勝自我(心理調整),善於識才、養才、用才、留才,知識麵、知識層次,駕馭能力,充沛的精力,良好的德行,創新發展的欲望,果敢,創新意識,成功欲望,事業開拓能力,做事有魄力,具備榜樣作用,敏銳的眼光,跳躍的思維,高尚的人格,健康的體魄,淵博的知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