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和為貴”,誠信做人的準繩(1)(3 / 3)

誠實使一個人保持正直,給他以做事的力量和耐力,並且,誠實也是一個人精力充沛的主要動力。朱熹說:“君子所具備的性,雖然大行卻不添上沒有的東西,雖然貧困卻不損傷自己。”

宦官石顯雖不能位列三卿,但也充分利用皇帝對他的寵信而日益驕奢橫逸,濫施淫威。在皇帝麵前他卻顯出一副柔弱受氣的小媳婦神態,不露一點鋒芒,以博得皇帝的同情和信賴,藉此卻又更加胡作非為。嚴嵩是一代奸相,可謂赫赫有名,恐怕要永留大名於青史了,他奸也是奸得很有水平,把個皇帝玩得團團轉。奸賊在皇帝麵前往往是以忠臣的麵孔出現的,總是顯得比誰都忠於皇上忠於天朝;而在皇帝背後卻欺淩百姓,玩弄權術,惡名昭著。正是這種人才善於委手腕,以他的所謂柔來戰勝他的敵人,達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他們往往長於不動聲色,老謀深算,滿肚子鬼胎,敵手往往來不及防備便遭暗算。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總是畢恭畢敬的模樣,一般而言,這樣的人與人交際應對,大都低聲下氣,並且,始終運用讚美的語氣。因此,初識之際,對方往往感覺不好意思;但是,交往日久,就會察覺這種人隨時阿諛,給人虛偽不誠實的感覺。

誠實作為人性中第一美德,懂的人多,做的人卻極少。有些人喜歡用誠實來裝飾外表,而內心總在欺騙別人。表裏不一的人,雖能取巧於一時,終究難行久遠,難成大器。

曾國藩曾經說:“勤能醫治懶惰,慎能醫治驕傲。在這兩個字的前麵,必須有個誠來立足根本。立誌要把這事懂得透徹,辨得明白,專心誠意去做,就是堅於磐石的難事也能做到,鬼神也會避讓,這就在於自己的誠意了。除盡自己的私心,對待什麼事都能推心置腹,讓人們都明白無疑,這是待人接物的誠實。以誠字為根本,以勤字為實用,大概可以免除罪過吧。”

4.以和待人,以禮待人

成事在理不在勢,服人以誠不以言。

——蘇軾《擬進士對禦試策》

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在現實生活中,與人們相交相處,都要以誠心待人,以善意待人,以和氣待人,以禮貌待人。不管對師對友,對上對下,總得以誠實相處。也就是古代的哲所說的:“誠可格天,誠可感人。”“給人以誠實,雖疏遠也親密;給人以虛偽,雖是戚誼也疏遠。”

遇到欺詐的人,以誠心感動他;遇到殘暴的人,用和氣薰陶他;遇到貪得無厭的人,把廉恥送給他;遇到傾邪的私曲的人,以仁義氣節激勵他。這樣,天下就都在我的陶冶中了。

著名學者台靜農先生是一個重“身教”的人,他是以人格和性格的魅力教化學生的。他溫良恭儉讓,具有強烈的平民意識,在家事母之孝,在校理事之忠,處世待人之誠,有口皆碑。他執掌中文係20年,辦公室大門永遠敞開,任何人進去不必喊“報告”,儒雅、祥和。他的朋友說:“中文係是一個大平等,是一個大莊嚴;是一個莊嚴的平等,是一個平等的莊嚴;更是一個和諧的秩序,是一個秩序的和諧。”他對學生像待兒女一樣,親切、謙和又富耐心。有一次,一位學生向他訴說,想看泱泱五百卷的《太平廣記》中某一冊。台靜農說:“下次我帶一套借給你看。”同學們聽了哄堂大笑,以為老師在說笑話。下周上課時,同學們果然見台老師捧來了一函十冊《太平廣記》。

1937年6月,周恩來在峽山遇險,護衛他的十多名警衛戰士光榮犧牲。事後,周恩來和另外三個虎口脫險的同誌合影留念,周恩來在照片背後寫上“峻山遇險,僅餘四人”。這張照片一直珍藏在他貼身的襯衣口袋裏,直至病逝才被人發現。

“滴水之,當湧泉相報”。這就是周恩來的人格魅力。難怪在舉行遺體告別儀式時,圍繞安臥在鮮花叢中的周恩來的遺體,群眾的淚水把地毯灑濕了一米多寬的一圈。難怪會出現十裏長街送總理,長夜無言,天地同悲的動人一幕。

陶覺說:“凡是待人接物,必須是自己作主,千萬不可因人起見。如果他人薄待我,我也薄待他;他人怠慢我,我也怠慢他;甚至他人毀謗我,我也毀謗他,這就是與他一般見識了。最好是他薄我就厚,他傲慢我就恭敬,他毀謗我就稱譽,才能扭轉人,而不被人扭轉。”

《宋史》中記載:王旦經常薦舉寇準,而寇準數次說王旦的錯處,真宗告訴了他,王旦反而稱讚寇準是忠臣。幾次以後,寇準也自歎不如了。這就是以德報怨的實例。

中庸處世待人,能在有過中尋出無過,在不可寬恕中尋出可寬恕的東西,在不可原諒中尋出原諒。恪盡他的忠誠,容納他的婉曲,小錯予以包涵,使他受感化而無怨恨,使他改過從善,這就是敦厚之心,盛德之事。

李西漚說:“攻擊人的過錯不要過於嚴厲,要考慮到他能否接受;教育人從善要求不能過高,要使他能做到。稱讚人的善,應當根據他的事跡,不應該苛求他的心;攻擊人的過失應當原諒他的心,不應當拘泥於他的劣跡。”這都是留有餘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