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學會容納別人
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夫是之謂兼術。
——《荀子》
智和愚,善和惡,這都是截然對立的東西,但是,對這截然對立的東西卻不能用截然相反的態度去對待,因為對智愚和善惡的愛憎分明的立場往往會落於俗見,給具體問題的處理帶來負麵影響。所以,《荀子·非相》中提出了“兼術”思想,意思是:君子賢能而能容納不賢的人,聰明而能容納愚笨的人,博學而能容納淺薄的人,精純而能容納雜駁,這就是所謂的兼術。
這裏所說的“兼術”指的是包容,即一種好的美德能包容不好的東西,隻是因為君子立身正直,所以這種包容不僅不會損害自己的美德,反而會給君子的美德增輝。
“知而能愚,博而能容淺”,這事實上也反映一個人的胸懷,也是做人處世的雅量。雅量體現著一個人的修養,其中雖有天生的成分,如有的人生來就心平氣和,不急不躁,有人生來就是急脾氣,但它更多地還是體現著後天的品行。所謂“辨材要待七年期”,就是說人是變化的,隻有通過一定的時間才能把一個人真正地看清楚,所以成長為什麼樣的,起主要作用的還是後天因素。
蔡元培到北大的那一天,北大師生照例列隊相迎。像往常一樣,工友們向新來的校長鞠躬。出乎人們的意料,蔡元培立即給工友鞠躬還禮,這麼一個名人、大校長給工友鞠躬,這在當時是不可想象的,此舉震驚了北大校園。蔡元培對於所有北大中人,都能一視同仁,從無尊卑之分。老北大的人,不論師生員工,都稱蔡元培為“蔡先生”,幾十年來一直如此,從不稱他的名號和職稱。這反映了老北大的人對蔡先生的景仰和熱愛。
蔡元培的了不起,首先是他能認識人,使用人,維護人。用人得當,各盡其才,使每個人都能發出自己的光和熱。他在學問上雖不是一個專家,但對儒家思想特別精通,在為人處世上,通達事理,明辨是非,不固執,無偏見,胸襟豁達而雙虛心,對不同主張、不同才品的人都能兼容並包。
中庸是不偏不倚,無過不及,孔子認為君子是可以對不同的人進行調和,因而是大公無私的。蔡元就是這樣的君子,他說:“我素信學術上的派別,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所以每一種學科的教員,即使主張不同,若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就讓他們並存,令學生有自由選擇的餘地。”他在延聘教員時,不完全依據資曆,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由於重視延聘挺拔有真才實學的各方麵人才,容納各種學術和思想流派,使北大的教員隊伍發生了很大變化。
3.寬恕是文明的責罰
記人之長,忘人之短。
——張九齡《敕渤海王大武藝書》
中庸之道的關鍵,是要找出一個“中”來,隻有找到了這個“中”,然後依此而行,才能取得成功。中庸之道關於找“中”的辦法很多,包括既不這樣,又不那樣;或者既這樣,又那樣。還有預測法、包容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個人應該曉得如何饒人,絕對不能堅持一種仇恨、忿怒的態度去斤斤計較。否則隻會增強他人的敵意,損傷身邊人的心情,對自己的事業帶來損失。有人認為“寬恕是一種比較文明的責罰”。隻有在有權力責罰卻不責罰的時候,才是一種寬恕,在有能力報複時而不報複,才是一種寬容饒恕。如果是一種無能為力的屈辱,卻假冒寬大以自欺欺人,替自己裝門麵,便毫無價值與意義可言了。
掌管人的一大寶典,就是要有這種容饒寬恕的德性。孔子說:“有盛德的人不輕佻、欺侮,輕佻、欺侮的君子,會蒙蔽人心;輕佻欺侮的小人,欺罔而盡人力。”一個人不能做到仗勢欺人,沒有願意請謀害自己的魔鬼吃櫻桃的德性,是不會有什麼了不起的成就的。這種內在的優良德性,發揮出的,便是常人所說的“大度”。
測度一個人的成功大小,必須以容饒寬恕的大度去衡量他,隻有能寬恕人,才能容饒人;隻有能容饒人,才能掌管人、使用人。隻有能掌管人、使用人的人,才能成就他的事業。
班超,他有顯赫的武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大度。當他決定把事業的基礎建築在西域是便統兵遠征,李邑就在漢帝麵前進他的讒言,說他西域的遠征難以成功,並說他攜著愛妻,帶著愛子,在國外享受安樂,沒有歸漢的心思,又說了他子虛烏有的故事,請皇帝下詔書讓他回國。事情被班超知道後,他便遣送妻子回來以示歸漢之心。後來李邑因事奉旨到西域,詔書中說班超可以留李邑為從事。如果常人來處理這樣的事,就認為李邑確實是班超事業前途中的一個敵手,奉詔留下李邑,就可以追究他從前的讒毀之罪,又能免除朝廷的心腹之患,但是班超並不因這些事耿耿於懷,斤斤計較,反而讓他護送家屬回京師。當時除幹勸班超按照詔書的旨意,留下李邑,以免再為自己添加麻煩。班超說:“我從內心省視沒什麼內疚的,何必顧慮他人的說法。”隻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班超為人之大度。
民國七年,孫中山重遊歐洲,興中會準備在柏林開會,同誌王發科受到一個滿洲學生的恫嚇,說要報告政府,取消他的官費,甚至有生命危險。王發科窘迫不堪,來到巴黎想辦法。在他來到巴黎後,又征得新加盟同誌溫薌銘的同意,等孫中山外出後,便到他房間盜取加盟的名單,跑到駐法國大使館哭著告密,以此作為自首的禮物。卻不知道當時的大使孫寶奇,瞧不起他的行為,又害怕發生駐倫敦大使館同樣的笑話,便嗬斥他趕快交回名單,不然先撤銷他的官費。王、溫驚惶失措,狼狽地奔回旅館,向孫中山痛哭流涕,說出了盜取名單的事。孫中山沒有半點責備之詞,反而好好地安慰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