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冤家宜解不宜結,當公司裏有人與你處處作對並且他與你的工作密切相關時,你必須好好處理你們之間的關係,盡量想辦法消除他對你的敵意,千萬不要以怨報怨與對方結成死對頭。當然,如果要你徹底忘記怨恨也是不可能的,但有幾項原則是你必須遵守的。
首先,無論那一次結怨誰是誰非,都不要介入工作的範圍裏,要做到隻字不提,以免雙方公私不分。
其次,在與對方合作時你應當擺出大公無私的態度。對這位與你為敵的同事必須事事講清楚,以免有所誤解,導致不愉快事件或心病愈重。
再次,冤家宜解不宜結,主動表示友善,露出誠懇之態,是沒有人會拒你千裏的。
如果這些原則還不足以對付你的同事“大敵”,那你就隻能采取避開敵意的方法了。
所謂避開敵意就是在麵對諸如“你以為你是誰?”“你們那所高級學校難道沒教你點什麼東西嗎?”“你從來就沒聽過什麼叫應急計劃嗎?”等不友好的問話後不予理睬的態度。
這些問題根本就不是詢問什麼信息,它們隻是為了使你失去平穩的心態。聽到這類問題時,你千萬不要帶著感情色彩去回答他們,事實上你根本就不要回答他們。索性假裝它們壓根兒就沒從你同事的嘴裏說出來,毫不理會它們就是了,你隻管回到你的主題:你感受到了什麼?你計劃做什麼?以及你希望怎樣做?這樣,你就不會給你的同事衝你破口大罵的機會,就有可能減少他對這一類不友好問題的依賴。
聽到同事提出威脅性問題時,你千萬不要理會,更不要試圖回答,因為那些問題本身就帶滿了刺兒,你一旦回答就會紮到刺上,引起一場不必要的爭論甚至吵鬧,這樣就會更加惡化你與同事間的關係,所以我們主張,不要理會那些充滿敵意的問題。
6.守中有攻,巧妙回擊愛刁難的同事
有時候刁難人是基於某一錯誤道理或荒唐念頭,常是由於思維邏輯出現了錯誤。在這種情況下,你隻需指出他的邏輯錯誤,問題即可迎刃而解。
一般來說愛刁難的人說出的話和行為方式都咄咄逼人。這類人基本上都是有備而來,或是對自身條件估計得比較充分,非常自信能夠戰勝你。他們通常對你的要害部位實施猛烈攻擊,使你十分被動而無招架之力。那麼,對這類人究竟應該怎樣應對呢?
守中有攻,這是使自己站穩腳跟的最佳辦法。在古代的哲學或兵法中,有關這方麵的論述很多,我們每個人也許都有這方麵的經驗。這種方法說白了就是先把拳頭藏起來,等候時機,時機成熟了,看準了對方,再猛烈打過去。守中有攻,一般在下列兩種情況下使用極為有效。
第一種情況是等到對方不能自圓其說的時候,這時你就應該反攻了。我們知道這類人在一開始會咄咄逼人、鋒芒畢露,也許你根本找不到他的破綻。但是你應該抱著這麼一個信念,他的鐵甲再厚實堅硬,也總有能下手的地方。隻要你注意觀察、瞅準時機,一旦其鋒芒收斂,想作喘息、補充的時候,這就是個機會。
第二種是當對方已是黔驢技窮的時候。這時對方已經把要進攻的炮彈全部發射完畢,而後發現他連你的“傷口”部位還沒找到。這就是所謂的“黔驢技窮”。他技窮之時,也是你反攻之時。
愛刁難的同事最大的特點是總想使別人難堪,以顯得自己聰明、能幹,假如對方的問話是你所必須回答的、不能推脫的,而又要對方跟著你的思路走時,你可以裝作退卻。待對方乘機逼過來,你把他帶得遠些,讓他完全進入了圈套,然後再回過頭來對他反擊。
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一位西方記者突然對周總理提出一個問題:“中國有沒有妓女?”這是個非常嚴肅的問題,關係到我們國家的聲譽,甚至還可以聯係到社會主義製度與資本主義製度的問題,按照常理思維,回答當然應該是“沒有,絕對沒有!”。周總理卻先巧妙地設計了一個圈套,微笑著對那位記者說:“有”,全場馬上發生一些騷動,所有的記者都把脖子仰起,期待下麵更具體的答案,周總理把話頭一轉,意味深長地說:“在中國的台灣省”。回答得多麼巧妙,一箭雙雕!
戰國時,韓國的使者史疾來到楚國。
楚王問他:“貴客信奉何種方術?”史疾答道:“我研究列禦寇的學說。”“您推崇什麼道理呢?”“推崇正名。”
楚王問出興趣來,繼續問道;“正名能治國嗎?”史疾說:“可以。”“用正名的方法如何防範強盜?”
楚王這樣問倒有詭辯之嫌了。此時,恰巧有隻喜鵲停在房頂,史疾便反問道:“請問楚國人把這種鳥叫做什麼?”楚王回答:“叫做喜鵲。”“稱作烏鴉,可以嗎?”“不可以。”史疾便說:“如今大王的國家有相國、令尹、司馬、典令等官出缺,在您選用、安置官吏的時候,一定選擇廉潔奉公者擔任其職。可是,如今楚境內賊盜公然橫行,官吏卻沒能力製止,這就屬於烏鴉不稱作烏鴉、喜鵲不叫作喜鵲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