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與客戶的金錢賬:多花心思穩賺錢(2)(1 / 3)

這些巨頭到這裏來的目的是為了爭奪石油富國沙特阿拉伯在其東部興建大型油港的工程,這項預算總額為15~20億美元的工程當然引起了世界各大承建公司的垂涎,包括號稱“歐洲五大建築公司”的德國“莫力浦?霍斯曼公司”,英國的“塔馬公司”,荷蘭的“史蒂芬公司”,還有美國、日本等國家的頭號建築公司,以及南韓鄭周永率領的現代建設集團。可是最後的結果卻令全世界人民大跌眼鏡。沒有誰會料到這項“世紀最大工程”的勝利者居然是當時最不顯眼的南韓鄭周永領導的現代建設集團,而且是運用“計謀”戰勝各路高手的,這令商界著實驚訝了一番,且使那些高手慚愧不已。

鄭周永的技巧運用在投標上。當時按規定,中標者需交工程投標價格的2%的保證金。鄭周永為此故意找到與歐洲建設集團有聯係的大韓航空公司社長趙重勳,故意向他借錢。

趙重勳一向知道現代集團財大氣粗,他明白鄭這次來借錢是為了這個工程,便故意問:

“有什麼緊急的事?我當然會盡力幫助老朋友的。”

“唉,還不是為了那1500萬保證金……”

鄭周永卻故意裝著失口而“閘”住的樣子。

一時間,歐洲各大建築財團紛紛根據這一“情報”。開始在鄭周永的投標報價上做文章,並且判定鄭周永的投標報價可能在20~25億美元左右,他們決定自己的標價一定要超過25億美元。

在竟標之前,鄭周永仔細地分析了阿拉伯人的心態,他認為阿拉伯人靠石油發了大財,他們不僅不會在乎報價的高低,甚至還會為那些報高價故意炫耀而氣憤。阿拉伯人注重實力和踏實。因此,鄭周永經過分析和借鑒國外建設工程價目表,初步擬定采用“低價細計”的方針。

鄭周永對初始報價12億美元先後進行了25%和5%的兩次削減,最後定為8.7億美元,並為該工程製定了長達200多頁的計劃。

1976年2月16日,在沙特阿拉伯的首都利雅得,一項決定現代建設集團以後輝煌的中標產生了。

當沙特阿拉伯杜拜海灣油港招標仲裁委員會最後宣布現代建設集團以8.7億美元的報價得到了當時本世紀最大工程的招標合同時,在場的那些報標價在20億美元以上的世界大建築公司的老板們都像中了什麼法術似的驚呆了。

對於這個報價,西方的所有強勁對手都覺得受了鄭周永的騙,然而惱羞成怒的他們也隻能不情願地看著那邊正舉杯慶祝勝利的鄭周永與他們現代建設集團的同事們,在一陣罵罵咧咧的氣憤中,他們隻能垂頭喪氣地離開投標現場。

鄭周永的攻心術運用得恰到好處,8億美元和20億美元的差距一下子就使現代建設集團突現出來,加之詳細周密的施工計劃,使得阿拉伯人充分相信現代建設集團的誠實,而襯托出歐洲建設公司隻想得到工程賺錢的目的。

5.巧用軟性套牢法“殺價”

在商業談判中,如能了解對方所能忍受的極限,而且自己所提的條件又盡量靠近對方所能接受的極限,“在最癢處的旁邊搔癢,”則對方就會沉默思量,這時再加強說服,動搖對方的想法和決心,以最好的價格成交,豈不是為自己爭得了最大利益嗎?

商業中常用的“軟性套牢法”,也是應對難纏客戶的常用方法,就是先入為主,在時機成熟時,對方已經跑不掉了。

殺頭的買賣有人幹,賠錢的生意沒人做,在商戰中,誰不想盡可能多地去掙錢呢?

在汽車行業裏,一輛進口汽車進價是100萬,經過整理、打蠟、修補烤漆後,開價150萬,照說這個價也說得過去。但等到具體的交易時,情況就又不同了。

這輛車的進價被人偷偷地泄漏出去了,於是一名知道底細的顧客來到車行裏,在經過試車後,客戶表示滿意,雙方開始議價。

客戶出價95萬,賣方不願賣,並讓他參考別的同類車價。客戶不同意,於是雙方暫停議價。

過了幾天,買方再來光臨,聲稱自己已經了解了別的同類車價,都差不多,並加價10萬,同時客戶聲明:這個價錢再不賣,他就放棄,絕不再加價。這一來,賣方還真有些猶豫了,但他也不會虧本去賣這輛車,於是,雙方又沒談成。

幾天後,客戶再一次來到這裏,他直截了當地對賣主說:“我很希望能買到這輛車,所以我不辭辛苦且不顧麵子再三到這裏,我不想多談價,我再加10萬,這絕對是最後的議價,不成,我以後不會再來了。”

這時,在賣方的心裏已經形成了買主確實是真心實意地想買的看法,並且也想到這也許是買方提出的最高價,一般的情況下,買方不可能再加價了。在這種有了先入為主的心理作用下,賣方暗暗盤算:“這個價格太勉強,賣了,沒啥利潤;不賣,囤積產品,現金無法周轉運用,還得還利息,似乎更不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