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市廢棄物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其中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是城市廢棄物處理的難點。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其中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是城市廢棄物處理的三個原則。本節主要分析通過綠色北京建設來研究北京城市廢棄物的資源化問題。
一、北京城市垃圾問題
(一)北京市垃圾處理狀況
2008年北京市總處理能力為每天1.04萬t,而北京市的廢棄物日產量為1.84萬t,處理能力的缺口高達每天8000t左右。目前,北京市廢棄物填埋占用麵積已經達到了2020年的規劃麵積,按目前的速度,廢棄物填埋場的可用壽命不超過4年,之後北京市將麵臨廢棄物無處可埋的嚴峻形勢。北京計劃在2015年前建成9座大型廢棄物焚燒廠,計劃以焚燒替代填埋來解決目前廢棄物占有土地和“廢棄物圍城”困境。但是,無論填埋或焚燒,如果沒有對廢棄物進行科學分類、回收和預處理,都是不科學和不經濟的做法。
(二)對於北京廢棄物處理主要采用填埋、焚燒和堆肥,其中,填埋比例占90%左右
未經預處理的填埋處理存在許多環境隱患,其缺點主要有:①未發揮可循環利用的資源和能源的作用;②導致溫室氣體排放加劇;③填埋場存在火災隱患;④溢出有害物直接危害地下水體;⑤填埋處理會導致周邊生態及經濟的風險;⑥給子孫後代留下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⑦分揀廢棄物人群或者填埋場所周邊環境受到不良氣味影響;⑧填埋場是對有限土地資源的浪費。
對未經分類和預處理的廢棄物進行焚燒也存在著弊端:①隻是能量循環利用而沒有做到物質材料循環利用;②對含有無機和有機成分的混裝廢棄物進行焚燒,由於達不到規定的850℃的溫度,極易產生二英,對周圍居民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③成本較高,在德國達到歐盟標準的廢棄物焚燒成本是一噸90~250歐元,有“燒廢棄物即燒錢”之說;④簡單焚燒廢棄物,是把廢棄物問題變成空氣汙染問題。比如有毒氣體排放,其他空氣汙染等;⑤周邊人群的健康受到不良影響。
目前北京市各區推行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類不係統、不科學,這種對廢棄物缺乏嚴格科學的分類以及廢棄物混裝運輸的做法,都使得廢棄物終端處理成本極高,加重了重金屬對土地的汙染。2009年北京市委、市政府發布了《關於全麵推進生活廢棄物處理工作的意見》,目前實施的關鍵在於加緊引導社會投資廢棄物分類運輸係統的構建以及及時對廢棄物實施分類處理,將小區“廢棄物分類管理”作為文明小區建設的重要內容。
二、除了北京廢棄物處理技術方麵的問題,城市生活廢棄物的管理體製也存在著以下幾方麵問題
①廢棄物行業缺乏長遠的統一規劃,相應的產業政策和技術標準還不完善。
②廢棄物分類極為不科學,在收集、運輸、處理設施缺乏整體規劃,廢棄物資源化水平不高。
③政府投入不足,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行設施缺乏保障。
④缺乏法治化的市場經濟機製,管理體製單一,缺乏透明度,導致廢棄物回收的一些領域或地帶受製於一些不法分子的控製。
⑤廢棄物處理未建立市場準入製度和特許經營製度,缺少廢棄物處理項目的技術鑒定和施工資質審查製度,造成廢棄物處理設施建造質量和作業服務水平低下。
⑥廢棄物的分類收集和回收利用沒有得到開展,沒有嚴格執行在預處理後進行填埋,如餐廚等有機廢棄物。
⑦沒有建立環境衛生監測體係,廢棄物處理過程中存在隱患。
⑧許多從事廢棄物回收工作的人士長期缺乏必要的社會福利待遇,沒有獲得應有的社會尊重。
三、廢棄物管理方麵的國際經驗
(一)健全的法律體係是前提
廢棄物管理經驗上,德國立法目的是提升廢棄物資源化管理、節約自然資源、確保廢棄物處理與環境的協調。廢棄物的生產者、持有者和管理者各方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和應履行的基本義務等。1996年,德國頒布的《循環經濟與廢棄物法》要求在2020年完全取締廢棄物填埋方式。在1972年以前,德國的廢棄物處理方式主要是填埋或焚燒。到20世紀70年代,德國大約有5萬多個廢棄物堆放場,且大部分管理混亂。為使廢棄物處置規範化和關閉原來不合理的廢棄物場,改善環境質量,1972年出台德國曆史上第一部《廢棄物處理法》。20世紀80年代,德國政府在1972年法律基礎上修訂頒布了《廢棄物限製處理法》,至20世紀90年代初,通過管理,還有2000個廢棄物填埋場所。1999年,德國製定在廢棄物處理上2020年的目標,德國所有城市廢棄物都要被回收利用。2005年德國再度頒布了新的《廢棄物處理法規》,禁止有機廢棄物以填埋方式處理。
(二)廢棄物的物質流管理
德國的循環經濟起源於“廢棄物”經濟,然後逐漸向生產和消費領域擴展和轉變。利用物質流管理對物質循環實施監控和分析,從采集原始物質到生產、使用、消費,再到收集和再次利用廢棄物,直至最後回歸到環境中。德國近30年的廢棄物處理目標是,不送有機廢棄物去填埋場,通過法規對有機廢棄物進行管理。西方發達國家高度重視填埋方式處理有機廢棄物也產生了一係列問題:化學反應無法控製、滲入液汙染大、有毒氣體排放、土壤有機質不能回收,這些問題對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造成障礙。因此,杜絕有機廢棄物的直接填埋十分重要。為了得到無汙染或者少汙染的有機質來源,需要建立無汙染有機廢棄物來源係統,建立好有機廢棄物源頭分類,讓高品質有機質回到土壤之中,促進良性循環。在德國,每年有近800萬t的腐殖質經加工回到土壤。有機生活廢棄物源頭通過分類收集、處理方式可以多樣化。腐殖質含量較高的直接進入敞開堆肥車間,也可以進入工地式堆肥車間。最後回歸土壤,修複土壤,讓貧瘠的土地恢複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