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2 / 3)

2007年,我聯絡國內外著名學者,首先倡議成立國際生態發展聯盟(EDUI),我本人擔任了首屆中方理事長,後來由崔源聲高級工程師接任,郭建斌作為理事積極參與了各項學術活動,2009年蔣南青女士代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邀請我參與了《綠色經濟報告》的撰寫工作。這幾年,尤感欣慰的是,在北京工業大學各級領導的支持下,圍繞可持續發展、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等領域我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先後指導了一批青年學生。部分學生前往美國、日本和德國繼續深造,有的學生承擔了部委的研究課題,還有的學生已成為國家社團組織的領導,他們在各行各業中正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由郭建斌、高農農和我共同作為主編,王虹、符嬋娟、王崇梅、顧常超、張晨光、作為副主編共同編著了這部專著,其中高農農、符嬋娟、張雪、白瑞華和曹曉霞對全書的統稿付出了艱辛的勞動。本書以北京工業大學中國經濟轉型研究中心和北京林業大學的專家共同牽頭,在撰寫過程中,環保部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副主任周國梅、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經濟合作研究室主任張建平、國際生態發展聯盟中方理事長崔源聲、北京銀行平穀支行行長黃贏、河南正力綠色經濟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鬆蔭、北京博士山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佳怡、海南百榮達新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馬洪立、珠海喬木發展有限公司楊柳、德國特裏爾應用科技大學物質流研究所(IfaS)項目主管盧紅雁、德國環保電子有限公司(Umwelt Elektronik GmbH & Co.KG.)總經理邵慈(Eckehard Schauz)、德國Demtrio公司技術總監托馬斯教授(Thomas Huegle)、奧地利維也納科技大學科技協會應用技術中心主任羅伯特(Robert Wimmer)以及北京億迪友愛國際環境技術研究院專家給予了大力支持,環保產業與循環經濟研究團隊通過兩年來的共同努力,終於編著完成本書。

在北京工業大學各級領導和同事的大力支持下,以北京工業大學中國經濟轉型研究中心、國際生態發展聯盟和北京億迪友愛國際環境技術研究院為研究平台,先後承擔了有關綠色經濟、環境創新、循環經濟、節能減排等國內外重點研究課題,與研究人員合作共同參與編著了《循環經濟與中國建材產業發展》(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德國循環經濟研究》(科學出版社)、《第二產業與循環經濟概論》(中國輕工業出版社)、《紡織產業與循環經濟》(中國輕工業出版社)以及《針對環境創新的領先市場》(機械工業出版社,譯著)。在科研合作過程中,我們集中了一批思想活躍、了解國際發展動向的中青年學者,其中有的科研成果還填補了國內研究空白。我們通過組織“2006年創新、環境和教育北京國際論壇”、“2007年北京可持續發展與循環經濟學術研討會”、“2009年中歐循環經濟與節能減排國際論壇”和“2010年長三角綠色經濟金山峰會”,極大地推動了國內學術界關於循環經濟與綠色經濟的研究。此外,在本書撰寫過程中,還獲得了北京市教委《綠色北京創新團隊建設》和《以節能減排建設“綠色北京”的政策機製》研究課題的大力支持,尤其是今年在申報北京市規劃辦“綠色北京建設”項目過程中,部分專家的觀點極大地豐富了本書的內容。其中還要特別感謝我在加州大學研修的學術導師、德國著名環保專家、《四倍躍進(Factor Four)》專著的作者魏伯樂(Ernst von Weizsaecker)、南開大學環境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朱坦、北京大學中國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葉文虎、國家環境保護部人事司副司長任勇、青島市環保局總工程師王軍、北京環衛集團環境研究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何亮、民主建國會北京市委常務副主委任學良等民建會員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