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原理一(2 / 3)

With ingenuous sincerity, he captivated his audience. 他用自己的率真征服了觀眾。

問題二

詞根變體多,變著變著就不明顯了。

一些原本產生於同一詞源的單詞經過語言的不斷發展產生了不同的變體,這是語言發展的必然結果。比如源自拉丁語的全級形式(full-grade form)的weid-表示“看見,了解,監視,觀察”等含義,通過拉丁語中添加前後綴以及分詞形式的變化之後產生了如下同源詞,它們的含義都和“看”有關,可是詞形有了較大變化:vide是個冷僻詞,為及物動詞,表示“參見”;view作名詞表示“觀點;視野;場景”等意思,作動詞有“觀看,觀察”的意思;visa意為“簽證”,附加於護照的一種官方認可;visage意為“麵容,外貌”;vision作名詞表示“視力;視覺;洞察力”;微軟曾經的操作係統的名字就叫vista,來源於拉丁語,可以理解為“景象,展望”;advise和interview很簡單;clairvoyant比較難,作形容詞表示“有洞察力的”,有句諺語叫做Love is blind, but friendship is clairvoyant. (愛情是盲目的,友誼卻是具有深遠洞察力的。)envy來自使役前綴en-,“使得所有人都看他”便是“羨慕,嫉妒”的意思;evident表示“從外麵就能看出來的”即是“明顯的”;previse是預先看,表示“預知,預見”;provide來源類似“讓你看到”即是“提供”;review指再一次地看,意為“複習,回顧”;supervise是指在超一級的地位從上往下看,即是“監視”;survey也類似,從超一級的地位仔細看,表示“調查,測量”。接下來這個詞根發展還在進行,具有v發音部分的單詞又進一步派生出了:wise表示“明智的”;wisdom表示“智慧”;wit表示“機智”,來源是因為一個人見識多就經驗豐富,充滿智慧。

從以上講解可以看出,一個vid表示“看”產生了諸多變體,如果沒有專門指導,很難看出其詞根來源。

問題三

詞根的含義和單詞的含義相差甚遠,甚至大相徑庭。

specific adj.明確的,其中詞根“spec”表示“看”。

concede vi. 讓步,屈服vt.承認,其中詞根“ced”表示“走”。

subject vt. 服從,其中詞根“ject”表示“扔掉”。

這些重點詞都無法用詞根解釋,用傳統方法很難記住。

問題四

詞根派生的單詞不夠多,很多詞還是冷僻詞。

某個詞根派生了好幾十個詞,要麼很多不常用,要麼就把specific,specify,specified這些本質一樣的詞都當做不同的詞來充數,前文分析的表示“看”的vid也能說明問題。

問題五

學習詞根不符合語言習得規律。

詞彙量小的學習者遇到生詞觀察不出來詞根,詞彙量大的學習者能觀察出來詞根,可單詞卻都已經認識了。

很多英語很好的人當年學習英語的時候經常把單詞當成整體來記,並沒有使用詞根,至多學學前後綴,效率並不低。隻有當一個人詞彙量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後,回過頭反觀學會的詞,發現了規律,總結出了其中的詞根,後期學習才更快。所以詞根是總結會的,不是學會的,詞根法不適合詞彙量較小的學習者。

問題六

學生是來學英語詞彙的,不是學英語詞彙學的。

畢竟有鑽研詞彙學需求的人隻是少數,不要從專業的角度要求所有學習者。就像人們跑步大都是為了鍛煉身體,但如果教練都拿專業運動員的標準來要求所有跑步者就沒必要了。

筆者在教學中經常說,學詞彙的目的不是為了詞彙量大,而是為了提高英語水平;英語水平高不是因為詞彙量大,就好像魯迅先生語言水平高不是因為認識的中文字多一樣。有些人詞彙數量不大但是質量高,就能熟練運用語言,遇到生詞繞過的能力相當強。記單詞就是為了使用,記了不會用就是浪費,炫耀詞彙量不是目的。

問題七

西方神話不是中國人從小了解的,讀完一知半解,不懂精髓,最終容易忘。

對非英語專業的學習者來說,多讀讀現當代英語文章尤其是科研類文章就足夠了,沒必要聽神話故事記單詞,即便聽了很多故事自己不感興趣也容易忘。學習者不要忽略母語的訓練,多讀中國文學作品。錢鍾書先生說:一個人英語不好的原因是因為中文就不好。所以學語言應該回歸語言習得的本質,尊重規律。

以上七個問題使得大量學生在寫作或漢譯英中經常用詞不準確,甚至極其不準確。筆者收集到學生如下“表現”:

1. 問學生“他是受歡迎的作家”裏“受歡迎的作家”如何表達,正確的說法可以是“a popular writer”或者“a writer of popularity”,但學生回答的是“welcome writer”這樣完全不合適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