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聲被來人打斷,幾個姑娘一個牽一個被帶進會場,我的心揪緊了:見她們穿著陳舊而單薄舊滑雪衫,十七八歲模樣,眼眶深凹、雙目緊閉,摸索著坐下來,手足無措,默默無語,似乎要讓人們忽視她們的存在。對於盲人來說,豪華的大廳、精致的節目單、巨幅的噴繪背景……都沒有實際意義。
很顯然,她們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白皙的麵孔泛起紅暈,聽到演員美妙的歌唱顯示出幾分欣喜,就餐時有服務員的照顧吃得很暢快,這一定會給她們今後的日子留下美好的回憶。
作為飯店,是一次物質的奉獻,作為當地首屈一指的著名演員們,是一次精神的奉獻:放棄了與家人的團聚,沒有任何報酬的義務演出,更是一次藝品藝德的展示。作為既奉獻又回報的小演員盧丹丹上場了,就是那個紅衣少女。
聽介紹才知道,她與那綠衣少女是一對雙胞胎,母親懷孕才七個月就流產生了她們,先天不足,運動神經發育不良,不僅雙眼外撇,還行走不穩。上小學時,受盡了其他孩子的欺負,不是被推倒摔得頭破血流,就是被人揪得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再加上有的教師歧視她們,家長隻好把她們送進了培智學校。不幸的是,父母又離異了。跟著爸爸的莎莎吃飽穿暖,長得高些胖點。媽媽帶著小女兒丹丹過,更多地為孩子的前途著想,為彌補培智學校所學的知識,自己打工掙錢,縮衣節食,供養女兒學聲樂、學鋼琴、學樂理、學計算機……外婆告訴我們,丹丹一個月的家教費用要800元。
如此這樣靈秀的姑娘,讓她與弱智少年一起讀書真屈了她,第一次見麵,就仿佛我是她大姨媽:搬椅子,遞茶水,拿著書讓我簽名,拉著我與她合影,說起話來也頭頭是道,口口聲聲誇她的聲樂老師,說陶老師把她當女兒,錢收得很少,但教學的時間很長,為給她減輕負擔,還給她聯係了免費練琴的地方眾藝琴行,於是丹丹脫穎而出,在全市演唱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
這姑娘還真行,在台上盡管站不出丁字步,但也氣度不凡。盡管眼神偏斜,但也聲情並茂。尤其是那歌聲穿雲裂帛、字正腔圓,閉上眼睛,準以為是專業歌手發出來的,一曲終結,激起一片熱烈的掌聲。
根據安排,吃年夜飯的時候與著名的演員們同座,我頻頻舉杯,感謝社會上名流們對殘疾少年的關愛,尤其是培育丹丹的陶燕華,這個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演員,為教一個殘疾少女要付出多少辛勞啊,甚至一首歌要教唱一個多月。但陶老師依然憂心忡忡:她歌是唱得不錯了,但她的出路在哪裏呢?
最後的節目是《同唱一首歌》,所有聚會人員一起上台,大廳的燈光熄滅了,在優美的旋律裏,服務員每人端兩碟蠟燭魚貫而出,微紅的亮光照耀著她們青春健美的臉龐,這是愛心點燃的一串明珠,燭光裏,有愛的搖曳,盡管微弱卻也溫馨。朦朧的燭光恢複了演員們的青春,掩飾了殘疾少女們不幸的缺陷,隻有清越的歌聲穿透心靈的空間。出門來,美食街車水馬龍、流光溢彩,但沒有大草原美食城的燭光柔和。這年月,送吃送穿都表達愛心,但那溫暖太短暫了,送教育、送工作才是永恒的春光,我聽見了春天的腳步正輕柔地在歌聲中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