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79(1 / 2)

“二代”現象是畸形社會形態縮影

“二代”現象日漸被大眾所關注,諸如“富二代”、“貧二代”、“權二代”、“民二代”、“拚二代”、“獨二代”等稱謂層出不窮。仔細觀察發現,“二代”並不能稱其為現象,“貧二代”、“民二代”、“拚二代”、“獨二代”是相對應的,是比較而出現的一個群體。實際就是“富二代”、“權二代”不斷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挑戰著公眾心目中的道德和製度的容忍底線。

“富二代”不斷挑戰公共道德,與當下國家和民族所倡導的公共價值觀相違背。公開炫富,一擲千金,極盡奢華,享受著父母“一代”通過辛勞和智慧換來的財富。與目前倡導的“低碳生活”,勤儉節約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背道而馳。不少“富一代”的教育方法有問題,在虛榮心和愛心的糾結中,將自己的財富倉庫鑰匙丟給了年少的子女。“富二代”們從小就被財富包裹長大,在蜜罐中甜蜜成長,享樂成性,炫耀成癖,不知道到拚搏的滋味,艱辛奮鬥的辛酸。不少父母以為隻要有錢就能使鬼推磨,有錢就可以辦事。他們能否承擔起父母事業的重擔?富不過三代,有人能打破這樣的魔咒嗎?這些“富二代”在公眾視野中挑戰公眾的道德底線時,不少公眾對於他們的財富來源頗有微詞。所以,看不管,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富一代”,有多少財富是靠自己的勞動打拚而獲得的?

“權二代”印證了中國有句俗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個兒子會打洞。”“權二代”不斷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並且有不少年紀輕輕就擔當要職的“二代”。他們之所以受到公眾的質疑、鄙視、議論、指責。並不是他們不可以繼續從政為官,如果他們的從政經曆正大光明,靠自己的實力而獲得,公眾無可厚非。但是國家公務大軍錄取中,呈現給大眾的是公開選拔錄取,而看似陽光的背後,卻有不少以權謀私、權錢交易。“考得好不如學得好,學得好不如關係好。”這是當下暗流的社會現象寫照。會讀書的、成績好的,未來不一定能有好機會。而隻有關係網龐大的,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一朝為官,雞犬升天。”這是我國官場潛規則,公然違反製度等陰暗麵的一個真實寫照。中國的官場呈現出幫派係、家族係、同學係、鄉黨係等拉幫結派的現象,無非就是相互勾結,成就自己的關係網,相互照顧、通融,猶如梁山兄弟一般,同甘共苦,風雨同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為此,“權二代”的出現並不為怪,子承父業,女襲母權正是關係網中相互信任,相互依賴,相互牽扯的一個棋子。“權二代”不走“尋常路”的出現,挑戰是公序良俗,故,大眾有敵意。

(原載 中國網 人民網 大河網 紅網 荊楚網)

全民健身難覓中青年身影

無論晨曦初露的清晨抑或霞光滿天的傍晚,健身房、體育場、公園、城郊以及居民住宅小區裏,到處可見“鶴發”們陶醉在“老年迪斯科”那悅耳動聽的樂曲聲中,翩翩起舞。

然而,若將鏡頭拉近各地健身長龍、方陣,你就會發現,老年人在鍛煉人數上占有“絕對優勢”,滿頭青絲、行動便捷的中年人成為健身的“鳳毛麟角”,極難尋找到他們忙裏偷閑的身影。據湖南省體育部門的一項調查顯示,中青年在鍛煉的人群中所占比例為7.8-8%,長沙市的青年人經常鍛煉的僅占6.2%。

全民健身,青年人到哪裏去了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體乃工作、生活之本。廣大中青年是祖國建設和發展經濟的主力軍,是社會的脊梁,現代家庭的支柱。擁有健康的體魄、俊美的身姿和容貌正是更好地開創事業,嗬護家庭的客觀需要。然而,他們為何與渴盼已久的健身、健美渴望而不可及呢?筆者通過仔長沙等城市的隨機調查,窺見了個中些許緣由。

沒有足夠的時間是中青年人無法參加體育鍛煉的最主要原因,在社會和家庭的特殊角色中,決定了他們除了工作、吃飯、睡覺之外,幾乎無空閑。記者走進長沙市的一家企業采訪,當記者提及個人健身話題時,他們都眾口一詞:公司效益一直比較好,外貿訂單多,八小時外,還常常加班生產,哪有空閑時間去搞健身呢?同時,中青年人還擔負著繁重的家務,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組合格局,決定了中青年人下班以後,主要時間和精力要用於操持家務活。

缺乏場地則是中青年人無法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之一。時下,全國各個大小城市都在擴建改造,過去那些大街小巷、河濱空地不是建房開門麵,就是拓河擴路,可供人們就近鍛煉的場地越來越少。老年人鍛煉時間相對充裕,可到較遠的鍛煉點去參加集體鍛煉,中青年則時間不允許,健身隻好成為了泡影。在一家建築設計院工作的張強坦率地說,現在年輕人跑到老遠的地方去健身不現實,在家裏搞健身也不可能。而去健身房或健美俱樂部鍛煉的價格不菲,令人望而卻步。無奈,隻好以騎自行車、登樓梯做健身的自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