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79(2 / 2)

鍛煉缺乏技術指導是中青年人無法參加體育鍛煉的又一因素。體育鍛煉必須在體育教師指導下進行,否則,不但達不到效果,反而導致某些疾病的發生,而且有老師輔導的必須到體育館,培訓連貫性特別強,不能中斷,這對中青年人來說是難以做到的。李中傑是湖南省直機關的幹部,長期患有風濕性關節炎,一到陰雨天或是冬天,一雙膝蓋就疼痛難忍。有一次,局裏加班搞材料,李中傑因久坐,站立時左腿竟無法行走。為此,他很苦惱,很消沉,一直想去鍛煉,可選擇什麼項目呢?每天鍛煉多少時間為宜?鍛煉時要注意些什麼?李中傑問過外科醫生,但醫生講的畢竟沒有老師現場指導好,因此,李中傑不得不暫時放棄了鍛煉的念頭。

缺乏足夠的經費也是中青年人與健身無緣的重要原因。現在健身,經費開支數額較大,令工薪階層咋舌。如購一套多功能健身器械,動輒需要上千元甚至數千元,一件功能單一的健身器材也要幾百元。去健身房鍛煉一小時需要十元至幾十元,這樣堅持下去,工薪階層的確難以承受。另一方麵,現在人們往往有錢看病卻舍不得花錢鍛煉。王萍在一家製鞋公司公司上班三班製,由於飲食沒有規律,長期患有胃潰瘍,經常吃藥打針,醫生囑咐她要注意鍛煉和休息。廠裏工資較低,她既沒有錢進健美中心,也無法購置健身器材和服裝,健身之夢遲遲為了,由此惡性循環,有一天,她的病情加重,倒在生產線上,住進醫院。去年上半年住在醫院一個月就花掉4000元醫藥費。

此外,中青年人保健意識淡薄也是他們與健身無緣的因素之一,不少中青年人認為自己身體強壯,不需要鍛煉。某著名企業公關不經理趙明在接收記者采訪時說,他今年32歲,體質精力雖然不如十年錢,但還能支撐住,這麼年輕就去參加鍛煉,一輩子在健身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太多太多了,這是沒有必要的,等退休以後再說吧。

年富力強就不需要鍛煉嗎?

前不久,記者曾與20多位青年朋友閑聊過:年輕人到底是否需要健身的話題,竟有8人認為青年人生命力旺盛,鍛煉是多餘的,有6人認為會耽誤時間,沒什麼效果,主張鍛煉的隻有7人。

醫學專家認為:年輕人要健身是毋庸置疑的事兒。盡管中青年早已過了青春期,骨骼、肌肉、內髒都發育定型,但經常參加鍛煉的人,各種疾病發作機會比不參加鍛煉者低60%左右。因為人體運動係統功能增強後,必須帶動其他部位機能提高。特別是體內脂肪堆積較多的中青年人通過鍛煉,不僅可以減肥,而且還可以預防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達到增強健康的目的。

長沙市某居民住宅小區的氣功輔導站老師劉光啟告訴記者:該區有居民826戶,正常參加健身的有120人左右,而年齡在45歲以下的中青年人僅有10人。作者圍繞中青年人究竟要不要健身的問題采訪了28歲的王強。過去由於幫助家住農村的父母幹農活,不慎患上了腰肌勞損,而且久治未愈。前年聽鄰居家老爺子說太極劍對病情治療有輔助作用,王強就將信將疑地加入到鍛煉的行列中。經過兩年多時間的連續鍛煉,他的病情已經好轉。

中青年人參加鍛煉,不僅可以健身,還能為晚年有個好身體打下良好的基礎,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增強自信心,在社會交際應酬中也能遊刃有餘。記者在長沙市勞動路的一家健身休閑中心采訪了正在練習迪斯科健身操的張燕。張小姐今年30剛出頭,在一家電腦公司任董事長秘書,瞧她的裝束:潔白的襯衣,紅色的領帶,深青色的杉杉西服包裹著一副勻稱的身材。她每個星期都要抽出幾個小時搞健身美容。她說:“鍛煉後的感覺是與任何人都能夠樂觀相處,對任何事情都能泰然處之,都沒有心理壓力。”

提供工作效率時堅持鍛煉者最直接的收益。石濤是從事車輛配修的個體老板,20年前,她是個20出頭的年輕小夥子,跟著老板一天能鑽在汽車肚下十幾個小時也不覺得累,現在40多歲了,自己當上了老板,但好多技術問題仍需要親自動手,久而久之,對加班工作顯得力不從心。後來跟著朋友練長跑,舉杠鈴,不僅渾身練起了“肉疙瘩”,而且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也不覺得累,他說:磨刀不誤砍柴工,花點時間鍛煉很值得!

(原載《中國體育報》 本文榮獲全國全民健身好新聞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