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利的士橫行使天津難有品味
再度來到海濱城市——天津,期望中的天津應該改變很多,變化不少。願望和現實總是有差距。從北京乘坐動車組經過70分鍾行程抵達這座離首都最近的城市時,我之前兩次來此地的印象依然沒有多大改變。城市在不斷擴大,攤子鋪得很開,地勢平坦,好建房子,城市的麵積在不斷擴展,但是天津的一些城市符號依然還是沒變。比如這座城市的一個形象窗口,公共交通中的的士,依然還是那老掉牙的夏利轎車。
一個陌生人來到一座城市,打的是最常見也是最直接的交通方式,而計程車也成了一座城市的第一張名片。天津的計程車很多,據天津媒體的朋友介紹,大約有13000輛左右。但99%都是非常破舊的夏利,車內衛生令人“快趕”(不是“快感”),還外帶免費“桑拿”(沒有空調)。的哥、的姐滿口標準的天津話,令我這個外地人滿頭霧水。“瞅瞅,是買馬燈?”原來是計程車司機讓我幫忙看一下“紅綠燈”現在是什麼顏色?而不是讓我去買一盞馬燈。天津就在北京的邊上,他們怎麼不說普通話呢?不說國語我們可以不說,就當出了趟國,但令人不解的是雖然車內貼有明顯的禁煙標誌,而的哥竟然毫無顧忌地吞雲吐霧,絲毫不顧及乘客的感受。
今日,我乘坐一輛夏利的士在街道上轉悠,了解到天津的哥的苦惱。那位操著標準天津話的司機一聽我聊上了出租車的話題,好像觸及到他的敏感神經,一下子就開始上火,語調就提升了八度。他說早想換車了,看上了大眾捷達柴油車,可是有關部門不讓換,要升級換代就隻能更換天津一汽生產的威馳和花冠。就是生產夏利轎車的同一廠家。他說要幹出租車這個行當,沒有辦法,人家掌握著權利,你不聽他的,除非你不幹這個行當。我反問他,“你們就沒有建議過主管部門,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購車。”他大手一揮,“沒有商量的餘地!你愛幹不幹。”他這部車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他說他用破爛的夏利車來進行抵抗,堅持著再熬上一段時間看有關部門的政策有沒有鬆動,實在不行還得無奈去換他不看好的威馳和花冠這兩款車。他說天津這座城市一點檔次都沒有,他也去過南北很多城市,夏利車的確經濟實惠,但難上檔次。
改革開放都30年了,這種類似地方保護主義依然在我國各地隨處可見。天津的士隻能使用夏利、威馳、花冠,武漢滿街的東風汽車廠生產的富康;上海規定所有的士隻準用上海大眾生產的捷達和桑塔納;北京用現代。以行政手段扶持當地產業,更是司空見慣,早就有一些小城市要求各級官員舉辦宴會時,一定要飲用當地生產的白酒品牌,被各地酒徒引為笑柄。保護的麵之廣,形形色色,種類繁多。
以上的做法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和《關於禁止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實行地區封鎖的規定》(國務院令第303號),幹擾和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一座城市缺乏包容、多元化,非要打造成所謂的“特色”,其實是封閉了自己。
市場經濟離不開流通,當前我國的經濟模式是由多區域組成,人為地阻礙人流、物流、商流,是市場不允許的。從生產者角度來看,地方保護主義不是保護地方經濟,相反是對地方經濟長遠發展的一種阻礙,隻會保護落後。雖然可以得到一些短期的利益,但長遠看,會降低生產效率,增加生產成本,使地方經濟喪失競爭力。另外,從消費者的角度看,受到的損失也很大,資源的利用達不到最大化,造成一種資源的浪費。
《原載 新浪網 千龍網 貓撲網 大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