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匍匐爬回原來的山坡,沿著與河道平行的方向往上遊翻過兩座山。強大的求生意誌讓他在2月18日傍晚再次嚐試渡河。這幾乎是他最後一次機會了,他已經連續奔跑了近20個小時,隨時可能虛脫。
炮聲不出所料地再次響起來,更加密集的迫擊炮徹底粉碎了張國渡河的計劃。他扯了一把雜草綁在身上偽裝,沿著河邊爬。晚上10時,他來到一座清真寺前。
一個天堂,一個地獄
敲門聲驚動了三位正在做禱告的伊斯蘭教徒。一位長者扶起了泥人般的張國。張國用虛弱的聲音重複著:“我是中國人,救我。”
長者站著不動,開始教張國念一段禱告語,大意是祈求阿拉保佑這位異國客人。當天晚上,長者把他藏在一個馬槽裏,以稻草覆蓋。當晚,小鎮人聲、車聲大作,塔利班正在搜尋人質。張國蜷成一團,小心呼吸,在嗆鼻的馬糞味、寒冷、饑餓和恐懼中,躲過一劫。2月19日,長者找來一輛沒有後擋風玻璃的小車,用毯子把張國隱藏在後座上。小車最終安全抵達一個巴政府軍哨所,隨後又被直升機護送到白沙瓦一個政府軍基地。
至此,前後曆經三十多個小時,張國終於“越獄”成功了。在一個軍官的浴室裏,他幾乎認不出鏡子裏衣衫襤褸的自己。當天晚上,張國被小型飛機安全送回伊斯蘭堡。休養了10天後,於2008年10月30日被送回西安。
在巴軍方短暫搜尋無果後,塔利班宣布他們重新抓回了該名人質。這是一個讓人擔心的消息,對於被觸犯了權威的塔利班來說,殺死一個逃跑者幾乎是肯定的。
但是迫於政治壓力,他們最終沒有進一步傷害龍曉偉。隻是把當晚疏於職守的士兵抽了30皮鞭,在接下來的一百多天時間裏,受罰的士兵又報複龍曉偉,不給他藥和醫療器具,龍隻好找了兩塊木板,自行包紮斷腿。看守們更加頻繁地打他,罰他蹲地道。由於長時間得不到醫治,他的骨痂成畸形愈合,右腳紫黑、浮腫,且向外彎曲。
陪龍曉偉一起煎熬的還有他在寶雞農村的家。這個叫龍家灣的村子離市區有40公裏,龍曉偉的妻子是一名紡織工,因為丈夫的事情已辭掉了工作。
自從兒子被綁架後,隻有小學文化的母親開始在一本記飼料賬的本子上記日記,這些簡單且錯字頻出的流水賬,記錄了她每一次與兒子的通話,“希望日後能讓孫子像他爸爸一樣勇敢”。
而提前回國的張國,在過去4個月時間裏,在焦急地等候龍曉偉消息的同時,卻患上了抑鬱症。“在伊斯蘭堡休養期間,我們需輪流看守著他,一點聲音和光線的變化都讓他如驚弓之鳥。”張國一位巴基斯坦同事說。
回西安後,張國終日將自己關在城郊一間簡陋的出租屋內,除了每周定期去看心理醫生,其他時間都用在與記憶做鬥爭。“我想徹底忘掉它。”張國說,“但似乎很難”。
他數次想聯係龍曉偉的家裏,但是又怕龍的母親觸景生情,於是作罷。他托仍在巴的同事打聽龍的下落,但一直所獲甚少。“當時說好一起逃的,卻把他給丟了。”一種內疚感時常困擾著他,“如果他回不來了,我會一輩子不安心。”
2009年2月14日,張國的心頭大石終於可以放下,在巴基斯坦政府對部落工作做出某些讓步的努力下,塔利班武裝最終同意釋放龍曉偉。5天後,他抵達西安。2月25日,龍曉偉進行了右腳踝複位手術,植入了6塊鋼板。
手術後,張國拉著龍曉偉的手說:“我們都忘掉過去吧,開始新的生活。”
險境在別處?
“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身邊,我不能不重新考慮未來的選擇。”
“龍和張的事情隻是小概率事件,並非普遍。”
龍曉偉和張國的人質事件發生後,在巴基斯坦七千多名華人群體中引起了強烈反響。現在中方工程人員已經全部從迪爾地區撤出,並加強了保安。中國駐巴基斯坦使館經商處緊急召開中資公司安全會議,暫停推薦在西北邊境省的所有新項目,要求各單位引以為鑒,加強安保措施。部分警察和軍人也加入保護中國工程師的行列來。
人質事件也再一次為在巴華人的人身安全敲響了警鍾。這個中國的友好盟國,由於連年動蕩,中方企業人員也成了恐怖分子用以要挾政府的目標之一。
如2004年5月初,在巴基斯坦西南部中國援建的瓜達爾港建設工地,12名中國監理工程師遭到遙控汽車炸彈襲擊,造成3死9傷;2006年2月15日,6名中國工程師在巴基斯坦西南部的俾路支省遭槍擊,3人身亡……
目前,中國在巴的項目較多,此外還有不少個體淘金者,其中很多還位於安全狀況惡劣的西北和西南地區,他們很容易成為恐怖分子的襲擊目標。
而與龍曉偉和張國一起赴巴的其他6名同組成員,在人質事件影響下,也分別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就在龍曉偉完成手術後的第3天,出事前與龍曉偉住在同一個宿舍的趙建華又返回了巴基斯坦。“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身邊,我不能不重新考慮未來的選擇。”現在,趙建華已經和公司協商好,用3個月的時間處理好交接工作,就不再回去了。
但也有不為險境所動的,謝富強和郝建華已經啟程到非洲一個國家,高偉和組長趙臨武也認為“龍和張的事情隻是小概率事件,並非普遍”。
縱使選擇各異,但他們都是中國目前430多萬外派勞務人員的一個特殊的縮影。在他們足跡所遍及的亞太、非洲、拉美、東歐等各國,尤其在一些熱點衝突地區,安全問題已如同高懸的利劍,不可回避。
對這次事件的主角龍曉偉和張國來說,出國已成一場噩夢。“現在我們最大的心願,就是永遠留在中國並陪伴家人。”他們說。
但外派海外依然如香餑餑一樣吸引著越來越多中國人。“豐厚的待遇、海外曆練和經驗積累,是吸引外派員工的主要動因。”某通訊商派駐巴基斯坦技術顧問任錚說。有數據顯示,像華為、中興等大公司,外派到艱苦地區年薪超過20萬人民幣並非難事。
龍曉偉和張國所屬的西安江博科技有限公司(中興通訊的外包公司)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目前他們仍有七十多個海外團隊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埃塞俄比亞、剛果(金)、津巴布韋、萊索托等國家。人質事件並沒有對海外人員的情緒造成影響,也不會影響到公司進一步拓展國際業務的決心和腳步。
他們大多堅信,險境依然在別處。
(原載於《南方周末》2009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