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就是要有出息29(3 / 3)

清華大學的一位學生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他是這樣製定它的奮鬥目標的:

“我在高考前一年就開始思考自己未來的奮鬥方向了。由於當時報紙上正報道世界將發生能源危機,通過考慮和選擇,我確定了把能源科學作為自己的主攻目標。另外,我一向注意文理並重。我的數理化成績在高中時並不是拔尖的,所以我適合於搞那些多學科綜合的邊緣學科。而能源科學正符合了這一要求。那時候我對能源科學的興趣已相當高。我課外閱讀時注意搜集有關材料。等離子體、太陽能利用新方法、電解水用氫氣代替汽油等能源方麵的新設想對我產生了相當大的吸引力。我還記得有一部電視劇叫做《雪花,輕輕地飄……》給我的印象很深,其主要原因就是劇中主人公是一個在能源方麵自學成才的青年。能源科學畢竟範圍很大,因此,我選擇了具體的奮鬥目標,一個是太陽能利用,這是很自然想到的;另一個是水資源開發利用家鄉的水資源豐富。我高一時到學校附近的大水庫參觀過。後來,我又在省報上了解到,一位清華水利係畢業生怎樣在建設、管理那個大水庫中做出了貢獻。這使我對水利建設者產生了敬佩,也增加了我對水利的興趣。填高考誌願時,我了解到清華在廣西招生最多的也正是水利係。我第一誌願填的是水利係,第二誌願是工程力學。後者與太陽能利用有關。結果我被水利係錄取。因我對太陽能利用同水資源開發同樣感興趣,所以當我知道不能搞太陽能利用時還有些難過呢。

“接到錄取通知書後,許多鄰居都說我不該報水利係,認為水利沒有什麼可學的。對此我一笑置之。人,應該有所追求,而自己追求的東西不能要求別人都理解,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我深深地了解到農村是多麼需要科學文化知識。近幾年來,大多數農村物質生活水平都有了提高。但我了解到,就是那些物質水平較高的地方建起了廟堂,精神文化生活依然是遺乏。許多小學生初中還沒有畢業就退學回家務農了。一方麵是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另一個方麵又產生新的文盲、科盲。對此,我不能視而不見。如果能用自己學到的科學文化知識來消除祖國土地上的貧窮、愚昧無知,這將是我最大的快樂。我沒有理由也沒有時間去埋怨專業的好壞,我隻期待著能參加南水北調等大工程,能不能參加家鄉的紅水河開發規劃。我知道我的事業需要我為之奮鬥終身。我知道現在的學習不隻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將來的事業打好基礎。因此,一年來我對學習是重視的,認真對待的。而且也開始注意培養各種能力,如在數學分析學習中我注意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上學期數學分析考試最後一道較難的題目,我要求自己能解決,而且確實也做到了。

“從上學期開始,我注意閱讀參考書,培養自己閱讀參考資料的能力。清華曆來主張給學生以“獵槍”,而不僅僅是給“幹糧”。我們呢,往往認識不到“獵槍”比“幹糧”更重要,而喜歡要比較“實惠”的“幹糧”。我認為,隻有掌握了“獵槍”,才能在將來的社會主義建設崗位上有用武之地。否則,“幹糧”吃完了,又該怎麼辦呢?現在,黨要求我們成為能夠“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開拓型人才。我們這一代正趕上在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浪潮中使中華民族走向全麵複興的好時候,想象一下將要壓在我們青年人肩上的擔子有多麼重,我真覺著自己力量微薄,能力欠缺……”

這位同學把自己的理想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國家的需要製定自己的理想,這種理想就會化為具體的動力,使他為此而奮鬥。

適合自己的目標就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和國家的需要前提下製定出來,是可以達到的目標。不是空想,不是信口開河,空想因為無法實現,會使人陷入悲觀;而適合自己的目標,就會有具體的實施步驟,而就會給人產生希望,使人越幹越有勁,越活越年輕。

適合自己的目標,也不是降低自己的追求,而是把自己的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結合起來規劃自己的生活。一個中學生在暑假裏打工,覺得自己適合做生意,於是就不再繼續上學。要去做生意,這就是把自己的目標降低了,就是隻從眼前利益出發來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而忽視了個人的長遠發展目標。

人的能力也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隨著能力的不斷提高,就會覺得原來的目標定得太小了,因為你自己發展了,目標也就要隨著調整,如果一個人停止學習,他的能力也會隨之下降,那麼,原來與之相適應的目標也就會顯得難以實現了。所以,適合自己的目標在任何情況下都會發生變化,這就要求每個人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地適應變化,不斷地調整自己,力求使人生的內在潛能得到最大的實現。

所以,定一個適合自己的目標,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發展的,不斷變化的,人生也就是在這種不斷變化過程中實現自己的終極目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