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要懂得忘記05(1 / 3)

忘記往事才能擁有快樂 “活在當下”就是幸福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裏而南為?”——《莊子》

活在當下就要懂得珍惜。其實,對於這個話題,早在幾千年以前,著名的莊子早已經為我們做了最好的詮釋。

莊子這位智者在其著作裏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大鵬奮起而飛,它的翅膀就像天邊的雲。這隻鳥,海動風起時就將遷往南海。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當鵬遷往南海的時候,振翼拍水,水浪遠達幾千裏。它乘著旋風環旋飛上幾萬裏的高空,憑借六月的大風離開北海。鵬飛上幾萬裏的高空,風就在它的下麵,然後才能乘風。背負青天,沒有什麼能阻礙它,然後才打算往南飛。蟬和學鳩嘲笑鵬說:“我騰地一下就飛起來了,大不了飛上幾丈高就下來,碰到樹枝、房梁就落到上麵。即使這樣,有時候還飛不上去,累了就隻好落在地上休息一會兒,然後再飛就是了。我們活得自由自在的。它費這麼大力氣是要往哪裏飛啊?”知了與斑鳩譏笑扶搖直上的大鵬,在它們身旁的人聽見後嘲笑它們的無知。

莊子之所以講這樣一個看似與“活在當下”毫不相幹的故事,當然有他的用意。莊子是想讓世人明白一個道理:“無知也是相對的。”莊子認為,人類從功利主義的角度,將自然萬物區分為高低貴賤、有用無用,是一種片麵的、簡單化的、錯誤的態度。若從“道”,即自然界本身來看,絕無高低貴賤之分。大至展翅萬裏的鯤鵬,小到螻蛄、朝菌,形體雖各有大小,生命雖各有長短,卻都有其存在的價值,這就是“齊物論”。我們都知道,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但莊子卻在比較中發現了事物的齊一性。萬物的本性和天賦的能力各有不同。它們之間的共同點是:當它們充分並自由發揮天賦才能時,便感到同樣的快樂。大鵬鳥和小斑鳩的飛翔能力全然不同。大鵬能夠扶搖直上九萬裏,小斑鳩甚至從地麵飛上樹枝都很勉強。但是,當大鵬鳥和小斑鳩各盡所能地飛翔時,都感到自己非常快樂。幸福的感覺有時是靠無知樹立的。正是因為知了與斑鳩的無知,所以它們容易滿足,它們才會珍惜自己現在擁有的一切。這便是所謂“井底之蛙的幸福”。相反,大鵬因為有知反而不幸,即使它飛得再高也無法到達天頂,宇宙無限廣大,最終它隻得哀歎自己的渺小。所以大鵬活得很辛苦,知了和小斑鳩卻很快樂。

莊子的人生哲學,就是教我們要以大境界來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態,合乎自然,超越功名利祿和自我。這是一種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麵對紛繁的現代社會,我們應該怎樣圓融通達的完成人生,如何讓我們活得更好,活得更開心?那就是學會珍惜,活在當下,成就人生!

人的思想或者是心態可以完全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站在大境界上,就會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隻能一生碌碌無為。世間的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時間的小也同樣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因為真正的大小不僅在眼界之中,還在人的心智之中。人生也是如此,沒有絕對的標準。成功是什麼?幸福是什麼?都隻是內心的一種感覺。無論擁有多少外在的物質財富,每個人幸福的重量是相等的。

一個蹬車受破爛的窮人相比於開寶馬奔馳的富人,其幸福感不一定就少。當窮人忙碌了一天,回家後喝一碗涼白開,吃一碗麻辣麵,渾身有說不出的舒坦。富人每天開豪華奔馳,瀟灑舒暢的感覺也不會時時都有。我們經常問自己:“幸福在哪裏?”其實,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幸福就在我們的心中,隻要我們懂得珍惜。懂得珍惜的人,幸福離他很“近”,不懂珍惜的人,幸福離很遠,甚至會拋棄他。所謂的“遠”,是相對於人對幸福的渴望而言的。當你富甲天下,卻沒有一個真心愛你的人,你幸福嗎?當你貴為天子,卻失去了行動的自由,處處受羈絆,你幸福嗎?當你成了全國乃至全球的知名人士,卻不再有真正的自我和思考的空間,你幸福嗎?幸福不在山的那一邊,也不在水的那一邊,幸福在我們心底。幸福是熱戀中人的相視一笑;幸福是老夫老妻的相依相攜;幸福是學子的高考錄取通知書……如果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點滴,那麼,無論你是王子還是貧兒,你都是一個幸福的人。

莊子告訴我們,不苛求、不怨憤、順其自然的人生才是最幸福、最成功的人生。每個生命都是太陽底下的新事物,以前從未有像他一樣的東西,而且永遠也不會再有。無論自己能力大小,隻要做自己能夠做到的一切,都能獲得自在與幸福。為什麼我們要活在當下,珍惜眼前的幸福呢?因為人生的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幸福”。童年有童年的好,成年有成年的好,老人有老人的好。說某個時期是不好的,隻有忍過去才有幸福生活是不對的。所以,符合道的生活態度是:珍惜現在的生活,從中找到樂趣。不要沉溺於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也不要寄希望於以後會有美好的生活。好的生活就在現在。得到相對的快樂,才有可能達到至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