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擁有一份淡泊的心境,不是做現實的逃避者,而是在人生之中,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思考。人生在世,往往不會一帆風順,而是有進有退,有榮有辱,有升有降,有高潮,也有低穀。如果我們認識到平淡是真的道理,在任何時候都會保持心理平衡,都能作出明智的選擇。
雖然,平淡的日子不會永遠平淡,我們隻有懷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棄的追求,才能使在獲得生活饋贈的那份歡樂和成功給予的那份慰藉中。
不要讓時間白白流失
“時不待人,忽然一日眼光落地,到前頭將什麼抵擬?莫一似落湯螃蟹,手腳忙亂,無汝掠虛說大話處。大苦!大苦!莫將等閑空過時光,一失人身,萬劫不複。”——雲門大師
這段話的意思是:時間不等人,有朝一日魂消身亡,到前麵拿什麼抵賬?不要像落進滾水中的螃蟹那樣,手忙腳亂,到那時,無論你怎樣吹牛說大話,也是大苦!所以,不要讓時間白白流過,免得一失人身,萬劫不複。
同樣,著名的岡波巴大師也持有這樣的看法,他總結了人生的四大可悲之事,對於現代的年輕人有非常重要的啟發意義。年輕人容易空耗大好的人生時光,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這一切都源自他們不懂得珍惜眼前美好的時光,不能活在當下。那麼,岡波巴大師所指的四大可悲之事是什麼呢?
人生第一件可悲的事情就是做壞事。岡波巴大師說:“此十分難得之清淨人身,如果用他來作罪業和惡行之工具,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貝利是20世紀20年代美國最著名的珠寶大盜,他同時還是一個出色的藝術鑒賞家。他落網後,被判處有期徒刑18年,好不容易才熬到刑滿釋放。出獄那天,有記者問他:“他偷過很多有錢人家,其中蒙受損失最大的人是誰?”貝利說:“是我自己。”記者大笑。貝利正色道:“以我的才能,我原本可以成為華爾街大亨,但我選錯了小偷這門職業,在監獄裏度過了生命中四分之一的時間。所以,在偷竊中損失最大的人其實是我自己。”
幹壞事的人,不一定是無能之輩。他們往往心理素質比較好,也有一定技能,如果加上勤奮苦幹的精神,完全可能幹出堂堂正正的事業。而他們卻將才能用於幹毀滅自己的事,豈不是很愚蠢?所以說,有本事幹壞事,不如憑本事幹正事。年輕人容易誤入歧途去做壞事,進而將本來無限美好的人生就這樣耗費了。如果你是一個年輕人,請記住這句話吧!
人生第二件可悲的事情就是心無大誌。岡波巴大師說:“在這個惡濁短暫的世界上,把自己的生命全部消耗在無意義的事情上,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心無大誌的人,最大的願望是開心享受生活,他們整天幻想工作更輕閑一點、生活更富裕一點、享樂更多一點。可是,工作輕閑跟生活富裕享樂多,卻是相互矛盾的。所以,他們通常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隻能生活在缺憾和不滿足中。一代名臣曾國藩說:“有誌則不甘為下流。”胸懷大誌的人,絕不會讓自己淹沒在感官享樂之中,他們努力創造,以實現人生最大的價值。能夠成就輝煌事業者,通常都是這樣的人。表麵看,他們是世界上最辛苦的人,其實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因為他們能從自己的每一項創造性工作中感受到快樂。他們也能從成功中享受到普通人享受不到的至樂。
人生第三件可悲的事情就是放棄義務。岡波巴大師說:“一切眾生皆是於自己有恩的父母,以怨恨心棄之不顧,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每個人都享受過他人帶來的福利。比如,我們行走的道路,是別人修建的;我們乘坐的車輛,是別人製造的;我們吃的食物、穿的衣服,是別人生產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恩人,我們當知恩圖報,為社會盡義務,貢獻自己的價值。可是,有的人卻毫無感恩之心。他們老是覺得自己不夠成功、不夠富裕,而這一切都是社會不公造成的,都是別人的錯。他們憤世嫉俗、怨天尤人,一心經營私利,從不考慮如何回報社會。這種人,是私欲的囚徒,無論他們貧富成敗,都是很可悲的人。心懷感恩的人,以開放的心態看待社會、看待人生,無論遭際如何,他們都樂意為社會、為他人盡自己的義務,他們的人生也因此彰顯獨特的價值。
人生第四件可悲的事情就是荒廢歲月。岡波巴大師說:“青年時期的身、口、意,如果白白空過掉,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人在年輕時,身體、精力、思維都是最健全的時候,非常適於學習、進修和創造,應該加以珍惜,不讓時光白白流失。
寄希望於未來,不如抓住眼下,活在當下,珍惜自己的美好青春,年輕人一定要趁年輕勤努力,莫待老年成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