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要懂得忘記06(1 / 3)

忘記往事才能擁有快樂 拋開過去和未來

過去之跡不追,拋棄過去的觀念。未來不迎,斷絕意識的關聯。眼前念起不執不取,心如虛空。——《直指覺性赤見自解》

上麵這段話的意思是:過去的已經無法追回,就不要去想它了。未來的還沒有到來,就不要去企盼它了。現在萌生的念頭,不要偏執,宜及時拋開,使心靈如虛空一般。這樣自然會平靜快樂。蓮花生大師所講的是高僧禪定的方法,我們凡俗之人還沒有這麼高的功力,隻能運用力所能及的方法來拋棄過去和未來。如何把過去、未來拋開呢?

有一天,一個人來到佛祖麵前,問道:“梵行聖者,你們居住在樹林簡陋的茅屋裏,每天僅僅吃一頓飯,為什麼還這樣快樂?”佛祖回答:“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係當下,由此安詳。”佛祖寥寥數語,便道出了人生幸福的真諦——活在當下。

現代人不快樂的原因,不僅僅因為身上的生活壓力,還源於對過去的追悔和對未來的擔憂。這好比一肩挑了三副擔子,如何能不活得累?把過去、未來這兩副擔子拋開,就會倍感輕鬆。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將這兩副擔子拋開呢?

第一,對自己的現在感到滿意。

有一位年輕人說:“我的最大煩惱就是對現在不滿意——不是一般的不滿意,而是非常非常不滿意。除非給我一百萬,除非找到一份高薪工作,除非女朋友跟我言歸於好……否則我沒有辦法對現在滿意。”

其實,這個年輕人難免有些偏執,人生的幸福和快樂需要我們珍惜和積累,一定要在此時此刻得到某種東西,那怎麼可能呢?想馬上得到一百萬,除非去打劫;想馬上找到一份高薪工作,除非是做夢;想馬上……總之,我們要拋棄一定實現某個想法的念頭,以平常心看待眼前的一切。不管自己現在處於什麼境況,都是客觀條件和主觀努力造成的真實結果,這就是說,是我們應該得到的結果。既然是應該得到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好比花一元錢買到了價值一元錢的東西,公平得很。如果因為花一元錢沒有買到一百元錢的東西而懊惱,那是貪心在作怪。如果以為花了一元錢隻買到一角錢的東西,那是高估了自己所付出的努力,也是自找煩惱。比方說,那個人為什麼發財?他受過的苦,他受過的累,他受過的驚嚇,他受過的羞辱,講出來都讓人直吐舌頭。他花了一百元錢,買到一百元錢的東西,不是很合理嗎?如果你希望像他一樣富有,可以從現在開始像他一樣付出。不過在付出之前,應該對眼前的結果感到滿意。就好比跑到商店裏,在沒有付款之前,要對沒有買到東西感到滿意一樣。

第二,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明天。

地獄的人口銳減,閻羅王著急了,趕緊召集群鬼,商討如何引誘世間的生存者下地獄的辦法。

群鬼各抒己見。牛頭說:“我去告訴人類:‘丟棄良心吧!根本沒有天堂!’”閻王考慮一會兒,搖搖頭。他認為,即使沒有天堂,很多人還是不會丟棄良心。馬麵說:“我去告訴人類,‘為所欲為吧!根本沒有地獄!’”閻王還是搖頭。即使沒有地獄,很多人還是不會為所欲為。這時,一個小鬼提議說:“我去對人類說:‘還有明天!’”閻王大聲叫好,當即決定采納小鬼的妙法。

這個故事的寓意顯而易見,導致一個人墮落的根源可能不是良心淪喪和為所欲為,而是拖延的惡習。而這一惡習會使自己的景況變得越來越糟,在絕望的情況下,極可能自暴自棄而丟掉良心、道德。所以,要想抓住幸福,就要好好把握當下。今天該做的事不要拖到明天,眼前該做的事不要拖到後麵。這樣,你就能從容地掌控自己的命運。

第三,好好享受生活給你的一切。

有人可能會說:“我要什麼沒有什麼,拿什麼享受?”其實,隻要你會享受,永遠不乏可以享受的東西。現在是一個物質相對比較豐富的時代,吃穿住行等基本需求一般都能滿足。即使在物質貧乏的年代,也可以“安步當車,晚食當肉”。即使沒什麼可玩的,捉個迷藏,爬個樹,也是娛樂,怎麼會缺少享受的東西呢?總之,快樂就在身邊,根本不必去費心尋找,關鍵要有一顆懂得珍惜的心。

有人曾問大珠慧海禪師:“和尚修道用功嗎?”

禪師回答說:“用功。”

那個人接著問:“如何用功?”

禪師回答:“饑來吃飯、困來睡覺。”

那個人繼續問:“所有人都是如此吃飯睡覺,與和尚用功難道有什麼不?”

禪師回答:“不同。”

那個追問:“有什麼不同?”

禪師回答:“世間人吃飯時不肯好好吃,百種索取;睡覺時不肯好好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以不同。”

慧海禪師可謂一言中的。絕大多數人並非真的沒有條件享受快樂,而是自找煩惱。不是沒有飯吃,而是雜念紛呈,吃得沒滋沒味。不是沒有睡覺時間,而是心神不寧,睡不著覺。如果把雜念拋開,該吃飯時好好吃,該睡覺時好好睡,不是能享受到吃飯睡覺之樂嗎?

第四,安心做好眼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