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往事才能擁有快樂 過去是未來,未來是過去
過去是未來,未來是過去,現在是去來,菩薩曉了知。——《華嚴經》
上見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以佛的眼光,發現時間的過去、現在、未來,是互相交錯而不可分割的,所以說過去就是未來,未來也就是過去,現在就是過去及未來。這對現代人的常識世界的認知來說,是無法理解的。但是你要明白,這段話並不是玩什麼文字遊戲,故意讓人摸不著頭腦。其實,這句看似荒誕的話,卻隱含著最深奧的人生哲理與智慧。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對過去的眷戀與追悔,我們總是對未來的夢想與憂慮,我們總是對現在的不滿與不安。其實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壓力太大,煩惱太多的根本原因。
時間雖然是有的,而且也是人類所需要的,但是不要被時間所騙,不要以為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一定會來,現在的永遠不變。站在你現在的立足點上,你是帶著從前走到現在,你又立即帶著你的過去和現在,走出未來。所以,不論你的記憶力如何,也不管你的推想力如何,現在的你雖不等於是過去的你,也不就是未來的你,但確實是和你的過去及未來,聯係在一起的。而你需要做的就是:不用牽掛過去,不必擔心未來,踏實於現在,就與過去和未來同在。
在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種土灰色的沙鼠。每當旱季到來之時,這種沙鼠都要屯積大量的草根,以準備度過這個艱難的日子。因此,在整個旱季到來之前,沙鼠都會忙得不可開交,在自家的洞口前進進出出,滿嘴都是草根。從早起一直到夜晚,辛苦的程度讓人驚歎。而實際情況是,沙鼠根本用不著這樣勞累,一隻沙鼠在旱季隻能吃掉兩公斤草根,而它非要運回十公斤才能踏實。大部分草根最後都腐爛了,沙鼠還要將腐爛的草根一一清理出洞。
你會不會從沙鼠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在現實生活裏,你常為所謂的“明天”、“後天”深感不安,為那些還沒有到來,或永遠也不會到來的事物焦急忙碌。我們當下都是有吃有穿,不愁什麼的,也沒有任何事情能在當下威脅我們的安全。但我們總覺得不踏實、不安全,想要為將來囤積更多。我們總在為將來的所需和將來會如何而發愁。
其實,就如屠格涅夫所說:幸福不在明天,也不在昨天,它不懷念過去,也不向往未來;它隻在現在。把握當下的幸福,才是真實的幸福,無限的憧憬明天,幸福永遠也靠近不了我們——在我們一門心思準備迎接將來某一天到來的時候,往往會忘記、忽視眼前的一切。邏輯學告訴我們,未來永遠不會到來;我們也夠不到未來,無法將它拉到麵前。對未來的擔憂隻是我們的想像,誰也不知道未來真正會發生什麼。
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年輕時,我們常習慣說:“等到……的時候”,對未來抱著無限的幻想;到了老年,就變成說:“過去……的時候”,對過去無限懷念。然而無論是未來將怎麼樣,或者過去曾經怎麼樣,結果都是一樣——我們因為沒有關注當下而錯失了最真實的現在。不珍惜當下,隻會錯失當下,隻會把每一個經曆著的現在變成留有遺憾的昨天。
王先生是某家公司的部門經理,在親戚朋友們看來,他已經小有成就——月收入中等偏上,在五環外買了一套房,可以隨心所欲地打車上下班。在親戚朋友們看來,王先生應該是快樂的,但是王先生一點也不快樂。他在抱怨自己不夠富有,覺得自己的職務低被埋沒了、收入少和同學們相比混得太差、房子不在市區內等等,總之,對當下所有的都不滿足,因此,常常不開心,在酒精中尋找快樂。後來,有一次機會,他喝酒時認識的朋友介紹一筆買賣,說能夠讓他大賺一筆。但,誰料其中卻是一個局,他成了一起刑事案件的主犯。職位丟了不說,還賣了房子作為賠金,並麵臨5年的牢獄之災。
我們總是在渺茫的期盼中尋找關於未來的幸福,其實,這是錯誤的見解。試問,誰可以擔保,一旦脫離了現有的位置,就可以得到幸福;誰可以擔保,今天不笑的人,明天就一定還能笑得出來?人生隻有一次,假如幸福呈現在眼前時,我們不去好好麵對它,那就將錯過它。享有我們現在所有的安樂、幸福,不要夢想著明年不可期的富貴生活;享受我們今天簡潔舒適的衣服,不要妄想明年不可期的錦華狐裘。踏踏實實地過好每一刻,比不切實際的計劃和妄想更適用於我們的生活。因為,世界和環境時刻充滿著變化,一不留神又是新天地,我們等不來和想像中一樣的未來。而對生活充滿幻想隻會造就一個極端的自我:我們終日為過去和將來憂心忡忡,我們超負荷的想要提升自己,我們成天患得患失,我們總不能清醒的認識當下,結果——身體疲憊不堪,也喪失了當下的各種樂趣……
如果你還為自己的過去而悔恨,如果你還未自己的未來而焦慮,那麼請你讀一讀這段話:“我們向來不曾把握現在;不是沉湎於過去,就是殷盼著未來;不是拚命設法抓住已經如風的往事,就是覺得時光的腳步太慢,拚命設法使未來早點到臨。我們實在太傻;竟然流連於並不屬於我們的時光,而忽視唯一真正屬於我們的此刻。”
這段話給你的啟示就是:過去曾經美好,可是那已經過去了,而未來則根本還未來臨。過去與未來並不存在,它們隻是“曾經存在”或“可能存在”的狀態,唯一存在的是現在。為什麼你趁現在多把握一些幸福給自己呢?
你的人生不是草稿紙
我這一生都在關我身後的門。你知道,這是必須做的事。當你關門時,也將過去的一切留在後麵,不管是美好的成就,還是讓人懊惱的失誤,然後,你才可以重新開始。——英國前首先張伯倫
英國前首相勞合?喬治有一個習慣--隨手關上身後的門。有一天,喬治和朋友在院子裏散步,他們每經過一扇門,喬治總是隨手把門關上。“你有必要把這些門關上嗎?”朋友很是納悶。喬治微笑著對朋友說:“哦,當然有這個必要。我這一生都在關我身後的門。你知道,這是必須做的事。當你關門時,也將過去的一切留在後麵,不管是美好的成就,還是讓人懊惱的失誤,然後,你才可以重新開始。”事實上,更多的時候,我們在生活的路上走得不好,不是路太狹窄了,而是我們的眼光太狹窄了,所以最後堵死我們的不是路,而是我們自己。明天將是新的一天,應當重新開始,振作精神,不要使過去的錯誤成為明天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