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耶路撒冷Jerusalem-和平之城(2 / 2)

的),所以也叫金頂清真寺。薩赫拉清真寺是目前保存最完好、最為重要的伊斯蘭早期建築傑作。薩赫拉清真寺借鑒了古羅馬和拜占庭建築風格,寺的穹頂設計成半圓形,正好覆蓋在整個建築的中間,沒有了古羅馬和拜占庭建築的龐大和沉重感。寺廟底座為八角形,底層的外部由大理石建成,絢麗多姿的裝飾物和蒼古遒勁的《古蘭經》經文遍布底座上部和支撐圓頂的圓柱形牆壁上,這些都是用成千上萬的陶塊拚接而成的,莊嚴而華麗。岩石圓頂寺的內外裝飾也堪稱伊斯蘭建築的經典。琉璃磚覆蓋穹頂、塔身及牆麵,璀璨閃耀,堂皇絢麗。清真寺非常宏偉,整個建築共有4個門,分別是西門,北邊的天堂門,南門和東邊的鏈門。

阿克薩清真寺,於公元705年建在原聖殿教堂殘存的基牆上,教堂的完好部分也被修建在寺中。此寺曾被十字軍改造過。但後來又被伊斯蘭教徒修複。清真寺高88米,寬35米,有102根石柱,是僅次於麥加聖寺和麥地那先知寺的伊斯蘭教第三大聖寺。“阿克薩”在阿拉伯語中意為“極遠”,故阿克薩清真寺又稱“遠寺”。遠寺改建後,禮拜大殿長90米,高88米,寬36米。殿內有53根大理石圓柱,49根大理石方柱,擎撐著屋頂。遠寺大殿可容納5000人禮拜,整體建築高大宏偉,氣勢壯觀。西方曆史學家稱該寺為“地球上最豪華最優美的建築和曆史遺產”。

聖墓大教堂又稱“複活大堂”,在一條傳統上稱為“苦路”的道路盡頭,是耶穌受難和升天之處。這一巍峨的建築分為三部分,包括墓上的複活教堂、宏偉的長方形的受難教堂和岩石上的十字架。大教堂中具有許多傳說性的神聖遺跡、遺物和遺址。據說,公元326年,君士坦丁一世的母親來到耶路撒冷,在這裏發現聖十字架,並且命令在此修建一座教堂。為了避免與異教神殿雷同,選擇采用長方形教堂的形式,類似一種用來舉行會議和交易的城市建築。聖墓教堂多次被毀,但基本上忠實地模仿了原建築風格。

精華必看

哭牆哭牆是猶太聖殿僅存的外牆殘垣。幾個世紀以來,流放至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都到這麵象征猶太信仰和苦難的牆前為神殿的命運哭泣,並在石頭的縫隙問向上帝祈禱、懺悔。如今這裏還設了專門的郵箱,便於存放人們寫給上帝的信件。

深度閱讀

耶路撒冷地位據1947年11月聯合國關於巴勒斯坦分治的181號決議,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了巴勒斯坦國。由於當時阿拉伯國家反對該決議,而未在決議規定的地區建立阿拉伯國。以色列通過1948年和1967年兩次戰爭先後占領整個耶路撒冷地區,並於1980年7月宣布耶路撒冷為其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宣告成立巴勒斯坦國,但未確定其疆界。

所在國家:耶路撒冷地區

地理位置:西距地中海54千米,東距死海24千米關鍵詞:哭牆/以色列/巴勒斯坦/聖墓大教堂/薩赫萊清真寺/聖殿山/聖城/伊斯

蘭教/猶太教/基督教/和平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