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特性:省區試平均結果:播種至采收92天。出苗勢強,幼莖綠色,葉片卵圓形、深綠色。植株直立,有限結莢習性,紫花,鮮莢彎鐮形,茸毛灰色,株高42.2厘米,主莖10.4節,分枝1.9個,單株結莢21.4個,多粒莢個數百分率59.4%,每千克標準莢410.5個,2粒莢長5.1厘米,寬1.3厘米,鮮百粒重65.0克,出仁率52.3%。口感品質香甜柔糯,幹籽粒種皮黃色,子葉黃色。南京農業大學大豆所接種鑒定中感花葉病毒病。田間花葉病毒病發生較輕,抗倒伏。
台灣75:該品種株型緊湊,株高50~60厘米,莖稈粗壯,抗倒伏,結莢較疏,單株有效數20~23個,豆莢較其他品種略寬、略大,鮮莢色澤翠綠、茸毛灰色,百莢鮮重280克左右,畝產鮮莢500~600千克。豆仁清香可口,糯性好。播種後77天可采鮮莢,采收期、保鮮期均較長。
台灣292:有限結莢習性,株高35~40厘米,幼苗主莖紫色,主莖6~8節,分枝性較弱,花紫色,單株結莢15~20個,底莢高10厘米左右,莢粗、粒大,茸毛白色,種皮黃色,種子近圓形,百粒重25克左右,一般畝產鮮莢500千克左右,耐肥力強,不易倒伏,抗病性也較強。早熟,播種至嫩莢采收約70天。豆莢外觀美,味甜,帶香味,品質佳,適宜鮮食和加工速凍出口。
(3)晚熟品種(全生育期大於85天)
徐春2號:審定編號為蘇審豆200701,原名徐春係128,屬春播晚熟鮮食(菜用)大豆品種。由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以日本劄幌綠為親本經係統選育,於2003年育成,適宜江蘇作春季菜用大豆種植。該品種的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如下:
產量水平:2004~2005年參加江蘇區試,兩年平均鮮莢畝產584.8千克,較對照台灣292增產4.5%,鮮粒畝產328.9千克,較對照增產13.5%。2006年生產試驗鮮莢畝產729.4千克,較對照增產9.8%,鮮粒畝產398.8千克,較對照增產18.0%。
特征特性:出苗勢強,幼莖淡綠色,葉片卵圓形、綠色,植株直立,有限結莢習性,白花,鮮莢彎鐮形,茸毛灰色。省區試平均結果:播種至采收94天,株高28.2厘米,主莖8.2節,分枝2.7個,單株結莢22.4個,多粒莢個數百分率62.5%,每千克標準莢373.5個,2粒莢長4.9厘米,寬1.3厘米,鮮百粒重65.0克,出仁率55.5%。口感品質香甜柔糯。幹籽粒橢圓形,種皮綠色,子葉黃色,種臍深褐色,百粒重26克。南京農業大學大豆研究所接種鑒定中抗花葉病毒病,田間花葉病毒病發生輕,抗倒伏。
於通酥1號:審定編號為蘇審豆200604,原名通酥526,屬春播晚熟鮮食(菜用)大豆品種。係江蘇沿江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由日本早生枝豆經係統選育,於2002年育成,適宜江蘇作春季菜用大豆栽培。該品種的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如下:
產量水平:2003~2004年參加江蘇區域試驗,兩年平均鮮莢畝產548.3千克,與對照相當,平均鮮粒畝產306.3千克,較對照增產10.0%。2005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鮮莢畝產718.3千克,與對照相當,平均鮮粒畝產422.4千克,較對照增產11.8%。播種至采收91天,株高30.6厘米,主莖9.2節,結莢高度9.2厘米,分枝1.9個,單株結莢21.0個,多粒莢數百分率69.5%,百粒鮮重58.0克,出仁率58.8%。
特征特性:出苗勢強,幼莖綠色,葉卵圓形,葉色淡綠,白花,鮮莢茸毛稀疏,淺棕色,豆莢呈亮綠色,有限結莢習性,株型較緊湊。煮食品嚐豆仁有甜味,糯性中等。幹籽粒種皮綠色,子葉黃色。接種鑒定高感花葉病毒病,抗性與對照相當,田間花葉病毒病發生較輕,抗倒伏性強。
2.半夏播菜用大豆
六月白:本品種為江蘇淮南和蘇南地區地方品種。中熟、有限結莢型。
產量水平:大田一般每畝產鮮莢700千克,最高可達900千克。
特征特性:該品種株高75厘米,開展度30厘米伊30厘米,分枝2~3個,莖綠色,平均節間長5.2厘米。葉卵圓形,每片小葉長8厘米,寬6厘米,葉色深綠。花冠較小、紫色,第1花序著生在第9~10節上,每花序結莢3~8個,單株結莢數35個。單莢長6厘米,莢綠色,茸毛淺棕色,帶有月牙形彎鉤,皮薄,每莢2~3粒,單莢鮮重2.6克。種子橢圓形,皮淡綠色,子葉黃色,臍淺褐色,百粒重25克。單株產鮮莢90克,鮮豆米53克,出仁率59%。種子含蛋白質39%,脂肪18%,易煮爛。對光照不敏感,播期彈性大,耐旱,耐澇。抗大豆花葉病毒病,抗蛀莢螟較弱。
於楚秀: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科所育成。
產量水平:一般畝產鮮莢660~690千克。
特征特性:有限結莢習性,花紫色,茸毛灰色。株高65~70厘米,植株粗壯。籽粒大,近圓形,百粒幹重28~30克,鮮重80克左右,商品性較好。全生育期95天左右,抗病毒病和霜黴病,較抗倒伏,易炸莢,應注意適時收獲。
3.夏播菜用大豆
蘇豆6號:審定編號為蘇審豆200803,原名蘇鮮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