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種類型
江蘇是中國菜用大豆的主要產區之一,也是我國大豆的起源地之一,由於地處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具有發展菜用大豆生產的優良自然條件。江蘇作為全國最早開展菜用大豆科研和育種的省份,其特定的區位優勢及地方品種資源對國內品種的選育和改良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江蘇大豆種植區域按自然生態區條件、耕作製度、農業區劃主要分為3大區域、3種類型。3大區域為:一是淮北菜用大豆區,該區域包括淮安、鹽城北部、連雲港、宿遷、徐州,菜用大豆播種麵積占全省的35%。二是淮南菜用大豆種植區,該區域包括鹽城南部、揚州、南通、泰州等地,菜用大豆種植麵積占全省的55%左右。以上2個種植區域一般以淮河為界。
三是蘇南菜用大豆生產區,該區域包括除以上地區之外的南京、蘇州、無錫、鎮江、常州等地。全省範圍內的菜用大豆,按種植季節可分為春播、夏播和秋播3種類型,其中秋播麵積很少,主要存在於蘇南部分地區的西瓜後茬,而春播菜用大豆按照收獲期又可分為早熟、中熟、晚熟3種。
(二)主要推廣與新育成的品種
1.春播菜用大豆
按照從播種到收獲結束的全生育期,可劃分為3種類型。
(1)早熟春播菜用大豆品種(全生育期70天以下)蘇早1號:審定編號為蘇審豆200301,原名早選3號,屬春播中熟鮮食(菜用)大豆品種,由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從遼選品種中選擇變異單株選育,於1999年育成,適宜江蘇作春季菜用大豆種植。該品種產量水平與特征特性如下:
產量水平:2001年區域試驗,參試10個品係,8個試點,平均鮮莢產量657.14千克/畝,比對照1合豐35增產15.16%,比對照2台灣292增產10.4%,名列第1位,平均鮮粒產量369千克/畝,比對照1合豐35增產22%,比對照2台灣292增產22.07%,居第1位。
特征特性:播種至采收期69天,為中熟品種。該品種為有限結莢習性,白花,茸毛灰色,葉卵圓形,株高中等,百粒鮮重70.7克,屬大粒品種,適於外貿出口。較耐病毒病。商品性好,糯性好,易剝殼。
早生翠鳥:審定編號為蘇審豆200503,原名新引5號,屬春播早熟鮮食(菜用)大豆品種,由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由亞洲蔬菜發展研究中心引進品種經係統選育,於1999年育成,適宜江蘇作春季菜用大豆栽培。該品種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如下:
產量水平:2002~2003年參加省鮮食菜用大豆區域試驗,兩年平均鮮莢畝產550.9千克,比對照減產0.8%,鮮粒畝產量302.7千克,較對照增產11.4%。2004年參加鮮食大豆生產試驗,平均鮮莢畝產量619.9千克,比對照增產0.8%,鮮粒畝產量349.6千克,較對照增產11.4%。
特征特性:播種至采收期86天。出苗勢強,幼莖深綠色,葉卵圓形,葉色深綠,白花,茸毛灰色,成株有限結莢習性,株型較緊湊,株高25.3厘米,主莖9.2節,結莢高度9.15厘米,分枝2.35個,單株結莢20.65個,出仁率55.15%,百粒鮮重63.6克。豆仁有甜味,糯性好,品質佳。幹籽粒種皮淺綠色,子葉綠色。田間花葉病毒病發生較輕,抗倒伏性較強。
滬寧95-1:審定編號為蘇審豆200203,屬春播早熟鮮食(菜用)大豆品種,由南京農業大學和上海市農科院於1999年育成,適宜江蘇作春季菜用大豆栽培。該品種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如下:
產量水平:一般鮮莢畝產量500千克以上。
特征特性:極早熟,常規栽培播種到采收70~75天。株高40厘米,分枝2~3個,節間9~11節,葉卵圓形,花淡紫色,茸毛灰綠色,有限結莢習性,莢多而密,平均單株結莢43個,平均單株莢重58克,最多可達115克,鮮豆百粒重65~70克。豆粒鮮綠,容易燒酥,口感甜糯,食味佳。
(2)中熟春播菜用大豆品種(全生育期70~85天)日本晴3號:審定編號為蘇審豆200201。由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從日本菜用大豆品種鶴之友3號變異單株中選擇,於1999年育成,適宜江蘇作春季菜用大豆種植。該品種的產量水平和特征特性如下:
產量水平:2001年10個參試品係,8個試點,日本晴3號平均畝產鮮莢646.77千克,比合豐35增產11.54%,比台灣292增產6.93%,名列第2位;每畝產鮮粒368.85千克,比合豐35增產21.99%,比台灣292增產22.03%,名列第2位。
2001年生產試驗日本晴3號平均畝產鮮莢690.20千克,比合豐35增產5.26%;產鮮粒403.42千克,比合豐35增產15.95%,比台灣292增產12.28%,居第1位。
特征特性:該品種從播種至采收85天,中熟。有限結莢型,白花,茸毛灰色,葉卵圓形,株高中等,粒大,百粒鮮重約67克。糯性好,易剝殼,蛋白質含量41%,比台灣292高3%~4%,出籽率57%,比台灣292高7%。
蘇豆5號:審定編號為蘇審豆200702,原名“蘇鮮4號”,屬春播中熟鮮食(菜用)大豆品種。由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以亞蔬鮮食春大豆品種AGS292與日本引進的2808雜交,於2003年育成,適宜江蘇作春季菜用大豆種植。
該品種的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如下:
產量水平:2004~2005年參加江蘇區試,兩年平均鮮莢畝產600.1千克,較對照台灣292增產7.3%,鮮粒畝產314.1千克,較對照台灣292增產8.4%。2006年生產試驗鮮莢畝產686.6千克,較對照台灣292增產3.6%,鮮粒畝產361.1千克,較對照台灣292增產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