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菜用大豆高效栽培模式(2 / 3)

大棚內土壤鹽分容易積累,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麵,一是大量施肥造成的營養元素和其他鹽類殘根的過剩。二是不受雨淋,加上土壤毛細管作用,土壤水分從下向上移動,造成土壤表層鹽類積聚。

防止土壤鹽分濃度危害的具體措施和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是多施基肥,少施追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在施用化肥時,應注意化肥質量、數量、種類和使用方法,盡量避免使用單一種類的化肥。施用追肥時避免過量、過多或施於土壤表麵。

二是采用地膜覆蓋防止表土積鹽,適時鬆土切斷土壤毛細管,灌水時應一次澆透,以便使作物充分吸收土壤營養和避免土壤鹽分在表層積聚。三是以水排鹽。

(5)大棚病蟲害防治:大棚菜用大豆因苗期棚內低溫多濕,加之施用未腐熟的農家肥,極易引起立枯病而死苗。因此,苗期棚內可用百菌清、多菌靈等藥劑噴霧防治,盡量少用水劑藥物。蟲害主要有豆蛾、豆莢螟、豆蚜、紅蜘蛛等,可用1500倍農用樂或克蛾寶加一遍淨防治,並嚴格執行安全間隔期。

(6)適時采收,妥善貯存:菜用大豆的早春大棚栽培自播種後85~90天便可采收上市。若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5月中下旬就可采收。早熟菜用大豆貴在“早”字,因此應適時分批采摘豆莢,及早上市,以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采收標準為:豆莢充分長大,豆粒飽滿鼓起,豆莢由碧綠轉淺綠色。

此時豆粒糖分含量高,適口香甜,品質佳。采收過遲,豆粒硬,糖分含量低,口感差;采收過早,癟粒多,產量低。采下的青豆莢應貯放在陰涼處,或整體連根拔起,除去葉片、空莢和蟲害莢,並紮成小束出售,這樣可較長時期保持鮮嫩。

(二)一年多熟間作、套種高效栽培模式

利用菜用大豆光補償點低、耐陰性強,特別是菜用大豆生育期短、株型緊湊、很適宜間作套種的特點,可采用各種間套模式。菜用大豆根瘤能固氮,種植菜用大豆還能養地,因而適合於與多種作物、果樹間作套種;大棵作物間套種菜用大豆還能減輕草害,既省工,又能保土、保水。因此在勞動力充足、人均耕地較少的地區,常采用間套作形式種植菜用大豆。早春菜用大豆可與小麥、棉花、春玉米、春花生及多種蔬菜間套作。夏、秋季菜用大豆可與棉花、玉米、花生、甘薯及其他蔬菜間套作。以鮮食豆類為主的多元多熟高效種植模式如下:

1.蠶豆(收青)+經濟綠肥/春玉米—秋季菜用大豆代號的含義:“+”為間作,“/”為套作,“—”為複種。

這種茬口屬糧、經、飼、蔬四元三熟間套夾種類型。蠶豆和春玉米既可作糧食收幹,也可作鮮食菜用。玉米收青後的秸稈可作奶牛、山羊的青飼料。

(1)經濟效益:這種茬口,全年每畝產青蠶豆莢700千克、豌豆頭或苜蓿頭100千克、春季青玉米穗750千克和秋莢650千克,全年每畝產品銷售額為2200~2500元。

(2)茬口安排:一般采用1.33米組合,秋播時種1行蠶豆和1行苜蓿或豌豆等經濟綠肥間作。豌豆頭或苜蓿頭在元旦至春節可多次收割上市,3月上旬綠肥扣青作玉米基肥;3月中旬春玉米地膜覆蓋播於蠶豆空幅中,青蠶豆5月份上市,其秸稈還田;6月份青玉米上市後(或8月初收幹)於8月10日左右複種秋季菜用大豆。

(3)品種選擇:蠶豆選用商品性好、產量高的通蠶(鮮)6號、日本大阪豆或海門大青皮、大白皮蠶豆;經濟綠肥一般選用鮮草產量高、適口性好的海門白豌豆(白玉豌豆)或黃花苜蓿;春玉米宜選擇蘇玉糯1號、蘇玉糯2號,或通玉糯1號、紫玉糯、滬玉糯等,秋菜用大豆選擇通豆5號和通豆6號。

2.秋菠菜—蠶豆(收青)/莧菜—春菜用大豆+赤豆/花生或芝麻

這種茬口屬糧、菜、特用雜糧、“四青”鮮品四元三熟五種五收間套夾種類型。其中春菜用大豆和花生既可收幹,也可鮮品上市。秋菠菜和莧菜為日本引進品種,其產品經初加工後出口。

(1)經濟效益:該茬口秋菠菜每畝產量2000千克,產值1000元;春莧菜產量400千克,產值320元;青蠶豆莢600千克,產值420元;春菜用大豆收幹300千克,產值500元,如收青產量為650千克,產值750元;如套種芝麻,產量50千克,產值300元。如套種花生產青莢250千克,產值400元左右。合計每畝全年產值在2600~3000元之間。

(2)茬口安排:采用1.33米組合。9月初每個組合種6行秋菠菜。10月下旬秋菠菜收獲後,每個組合複種1行蠶豆,同時套作2行春莧菜。3月中旬莧菜收獲後複種1行地膜春菜用大豆。5月中旬青蠶豆上市後,在菜用大豆行間套種1行芝麻或花生。

(3)品種選擇:秋菠菜選用日本急先鋒等大葉品種,莧菜選用日本春華莧菜品種,芝麻可選用千頭黑芝麻品種,其餘品種同前。

3.春玉米/春菜用大豆—夏玉米—秋豌豆—青菜本茬口銜接科學合理,每茬作物選擇早熟品種。春季采用地膜覆蓋,是確保每茬作物適時播種的關鍵,也是本茬口模式能否奪取高產高效的關鍵。

(1)經濟效益:一般畝產青玉米穗1250千克(春夏兩季),鮮菜用大豆莢350千克,秋豌豆青莢400~500千克,青菜1500千克,畝產值5600~6000元。

(2)茬口安排:3月中旬,收青春玉米采用地膜覆蓋栽培,3米組合,小行距0.8米,大行距2.2米,穴距0.18米,每畝4938株,在玉米大行中,距玉米根0.5米處套作4行春菜用大豆,菜用大豆行距0.4米,穴距0.15米,每穴播3粒種子,每畝5900穴。6月10日左右春菜用大豆收獲上市,6月20日在春玉米大行中距春玉米根0.5米處種單行雙株夏玉米,穴距0.16米,每畝5555株。夏玉米9月5日左右收獲後,播種秋豌豆,0.4米等行距條播,11月下旬秋豌豆采摘結束,0.35米等行距移栽青菜,株距0.16米,畝栽11900株。

(3)品種選擇:春玉米選用蘇玉糯1號或蘇玉糯2號,夏玉米選用抗病早熟品種通玉糯1號,菜用大豆選用遼鮮1號,豌豆選用中豌4號,青菜選用矮萁青。

4.青蠶豆+山藥—青菜用大豆

本茬口把山藥與青蠶豆、青菜用大豆合理配茬,在露地栽培的條件下,獲得畝產值8000多元的好收入,效益比較顯著,且種植難度不大,產品市場前景好,宜推廣種植。

(1)經濟效益:一般畝產青蠶豆籽400千克,畝產值600元;畝產山藥2500千克,畝產值7000多元;畝產青菜用大豆莢400千克,畝產值800元。全年3茬合計產值8400元左右。

(2)茬口安排:本茬口2.4米一個組合,寒露後在1.2米內播種2行蠶豆,翌年5月上中旬上市。第2年立春以後在蠶豆行間1.2米空幅上種植2行山藥。蠶豆收青上市後騰茬種植3行青菜用大豆,於9月上中旬上市。

(3)品種選擇:青蠶豆選用通蠶(鮮)6號,山藥選用海門本地山藥,青菜用大豆選用通豆5號、通豆6號。

5.大棚冬萵苣—青玉米+青菜用大豆/厚皮甜瓜—秋番茄這種茬口一年四熟,五種五收,其產品均為市場上熱銷產品。

(1)經濟效益:該茬口每畝產冬萵苣2000千克,收入3000元;產青玉米穗400千克,收入800元;產青菜用大豆莢350千克,收入840元;產甜瓜2000千克,收入6000元;產秋番茄1500千克,收入3000元。合計全年收入13640元左右。

(2)茬口安排:單棟大棚一般棚寬6米。冬萵苣9月上旬育苗,10月上旬移栽在大棚內。棚內當中縱向開一條寬27厘米的畦溝,萵苣橫向等行種植,行株距為40厘米伊25厘米;1月中旬萵苣上市後,即在畦溝兩邊移栽2行塑盤育苗的乳苗玉米,株距13厘米,並在玉米行與大棚兩邊的空幅內各播種6行青菜用大豆,行株距為40厘米伊20厘米。4月下旬或5月上旬菜用大豆上市後,即在空幅中各套種1行厚皮甜瓜,株距33厘米。甜瓜上市後,複種一熟秋番茄,每畝移栽密度3000~3500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