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無論大小,都應該像狼那樣,時時觀察著市場,尋找商機,一旦發現就毫不猶豫地抓住不放,直到實現自己的目標為止,同時著手確立一個更新的目標。
企業要像狼一樣有危機意識
狼的一生是充滿艱辛的,在野外,大概可以存活13年,但大部分隻能活9年;而人工飼養的通常都會超過15年。可見,狼的一生處處都會麵臨著凶險。在草原上,草原人常常覺得平安後麵沒平安,危險後麵有危險。狼也是如此,狼不僅麵臨著人類的捕殺,還麵臨著饑餓,麵臨著捕獵時被拚死抵抗的獵物傷及生命等種種危險。
此外,在狼捕食成功以後,由於體力的消耗,還容易受到其他想不勞而獲的動物的襲擊;狼下崽兒後,還麵臨著人類或者其他動物捕殺狼崽兒的危險;狼在日常尋食的過程中,還必須時刻警惕來自更強大動物的侵襲……
在狼的所有競爭者中,人類是狼安全生存的最大威脅。人類善於製造和利用各種工具,使用各種各樣的手段對付狼。在草原上,狼為了生存,必須有高度的危機意識,不僅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而且鼻子也要善於分辨氣味。有時候,狼會由於一時的大意,掉進獵人的陷阱,或者被獵人的鋼夾子夾住。所以,狼時時處在危機之中,它們通常走走停停,東張西望,仔細聞聞周圍的氣味,分辨有沒有對手埋伏……
雖然狼的生存環境危機重重,但是由於狼有相當強的危機意識,並能有效地利用敏銳的嗅覺、視覺、聽覺和快捷的反應速度,因而使它逃過了許多危機,戰勝了對手,成為陸地食物鏈中的強者。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狼克服重重危機最終成為了強者,我們的企業為什麼不能夠這樣呢?有人說,一個具有效益、具有競爭力的組織,首先應該感謝敵人。市場競爭雖然凶險,但是能夠激發危機意識,能夠促使企業上進。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如果一家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缺乏危機意識,是相當危險的。
在市場競爭中,由於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企業不可能不麵臨風險。雖然風險象征著災難,但是風險中也常常蘊藏著潛在的商機,而機會總是鍾情於有準備的人。在市場中,企業具備了危機意識,不僅能夠順利渡過風險,而且還能夠抓住潛藏在風險中的某些商機。
風險和利潤成正比,機會和危機同在,如果企業沒有危機意識,一場災難就能摧毀競爭力本來很強的企業。
瑞士的勞達航空公司經營著瑞士滑雪聖地到世界各地的航線,以優質的、富有特色的服務牢牢地占領著區域市場,是一個競爭力非常強勁的企業。但是,由於它缺乏必要的市場危機意識,很快就曇花一現,消失了。在20世紀80年代,世界航空業的競爭並不很激烈,勞達航空公司憑著“近水樓台”的優勢,鞏固了歐洲航線經營的優勢地位。正當它準備通過並購壯大規模、大幹一番時,公司的客機卻發生了空難,機毀人亡。由於事先沒有危機意識,更沒有處理空難事件的相關準備,罹難者家屬紛紛索賠,乘客大量流失,勞達航空公司在這一突發事件麵前顯得非常被動,無所作為,隻好破產倒閉。
在歐洲,畜牧業很發達,奶製品和肉類製品一直是世界市場上的“上品”。但是,市場危機是無常的,突如其來的瘋牛病使歐洲的畜牧業遭到沉重打擊,不少公司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老字號南京冠生園也是個有競爭力的企業,每年推出的月餅在中國市場上一路走俏。但是,由於缺乏市場危機意識,在某些方麵出現了疏忽,“月餅陳餡事件”曝光後,南京冠生園也險遭滅頂之災,銷量急劇下降。
企業法人是市場經濟中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的承擔者。成功的企業家(法人)無不是喜歡冒險並勇於承擔責任,善於發現潛在危機,並盡可能把這種風險減小到最低程度的人。
許多有遠見的企業家都有相當的危機意識,並且非常重視危機管理。他們經常通過認識、分析風險,采取正確的決策,控製和駕馭風險,減少風險損失並獲得風險收益,避免“非市場原因的天災人禍”使企業突然死亡或者陷入深度休克。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產品的快速升級、企業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化都給企業造成了很大的機遇和風險,具有市場危機意識的企業家應該是偏好風險的,隻有敢於冒險的企業家,隻有善於做好風險管理的企業家才能抓住時機更好地發展。特別是中國加入WT0後,參與了國際市場競爭,如果缺乏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不盡快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和競爭能力,那我們將處在十分不利的競爭位置。凡大有作為的企業家,一定是有市場危機意識,並善於處理危機的企業家。微軟的CEO比爾·蓋茨就是一位市場憂患意識十分強烈的人,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微軟離破產隻有18個月”。華為集團的CEO任正非也總是為企業“製造緊張氣氛”,通過不斷“緊急集合演習”使企業和員工對市場保持長久的“戰鬥狀態”。任正非認為,企業要居安思危,企業和平的年代越長,“泰坦尼克”號沉沒的災難就越有可能到來……海爾集團的CEO張瑞敏說海爾是“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正因為具有強烈的市場危機意識,才使海爾集團保持了蓬勃向上的發展勢頭。小天鵝公司,也實行“末日管理”,堅守“企業最好的時候,也就是最危險的時候”的理念,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最後使得小天鵝公司始終掌握著競爭的主動權……在中國經濟領域,像這樣一批具有市場危機意識的企業,帶動了中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並開始打造出一些國際知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