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時期是從傳教士登陸到荷蘭學的發達。16世紀中葉,歐洲傳教士在鹿兒島登陸,打開了日本和西方溝通的大門。日本曾派遣使者從歐洲帶回了活字版印刷的《聖經》,並譯成了拉丁文所沒有的文字表現形式。日本實行鎖國政策後,荷蘭是唯一與日本通商的國家,日本也借此通商學習了西方的醫學和科學技術,荷蘭語盛行。
第三時期是從明治維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是日本文明開化時期,日本通過對西洋文明的借鑒、學習、吸收,翻譯規模空前盛大,其領域越過文學,發展到製度、設施、建築、音樂、美術以及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麵。
第二節詞的特點及翻譯
一、詞的多義性
(一)一種含義的多種表達
在進行翻譯活動時,一般很少隻譯單個的詞,譯得多的往往是句子,也就是說在翻譯句子時考慮詞的意義,因此,詞義會因句子的結構的變化而變化。即便是單個的詞也會因時代的不同、使用場合的不同而有著各種不同的說法。如:“死ぬ”,就有“なくなる、くたばる、仏になる”等不同的表達法。譯成漢語都是“死”,但時代不同、死者的身份不同,譯法也不同。如:“歸天、謝世、駕崩、圓寂”等。再如“妻子”一詞,日語中也有“奧さん、女房、家內、細君、妻”等多種同義表達,譯成漢語時,根據時代及使用場合的不同,就有“老婆、太太、夫人、老伴、愛人、內人、媳婦、那口子、拙荊、賢內助、對象、孩他媽、孩他娘、內子、婆娘、糟糠、娃他娘、崽他娘、山妻、賤內、賤荊、女人、主婦、女主人、財政部長、紀檢委、渾人、娘子、另一半、女當家、渾家、發妻、堂客、婆姨、領導、燒火婆、黃臉婆”等表達方式。因此,在翻譯選詞時,應合乎於時代的要求,適合於人的身份地位,力求做到達意、準確、恰切,這樣才能收到好的翻譯效果。
(二)一詞多義現象
一詞多義在日語中是非常多見的。比如附屬詞“で、に”等在語法書中就可以分別歸納出多種用法;獨立詞諸如動詞、名詞等同樣具有多重意義的表達,因此,在翻譯時必須弄清該詞在句子中的意義,才能譯得正確。以“つける”為例:
次の漢字に仮名をつけなさい/給下列漢字注上假名
パンにバターをつける/給麵包抹上黃油
景品をつける/(推銷商品時)附加贈品
良い習慣をつける/養成良好習慣
技術を身につける/掌握技術
シャツにボタンをつける/把紐扣縫在襯衣上
赤ちゃんに名をつける/給孩子起名字
麵をつける/戴上麵具
値段をつける/定價;要價
自動車を門につける/把汽車開到門口
被告に弁護士をつける/給被告聘個律師
彼の後をつける/跟在他後麵
乾草をつけた車/裝著幹草的車
関係をつける/建立關係;搭關係
談到“気”這個詞,懂日語的人都會不加思考地認為它可以構成很多慣用句,但仔細想來它還是個多義詞,不僅表示人的內心感受和精神狀態,還可以與不同的動詞和相應的助詞搭配,構成形式多變、含義各異的詞組,使用廣泛,其豐富的詞義表示出人們不同的內心情感、精神狀態、氣質特點、意向打算、氣度氣氛等。同時“気”也表示物質的氣體和空氣,也有能感知的氣味之意。下麵是有關“気”的表達方式:
気が大きい/大方;豪邁
気が小さい/小氣;心胸狹窄
気が強い/剛強;倔強
気が弱い/懦弱
気が長い/慢性子;慢條斯理
気が短い/急性子
気が荒い/脾氣暴躁
気が若い/心情年輕
気が重い/心情沉重
気が軽い/心情舒暢;輕鬆愉快
気が合う/脾氣合得來;對勁
気がある/有心;有意;對異性愛慕
気が遠くなる/昏迷;失去知覺
気が気でない/著急;焦慮;坐立不安
気が乗る/起勁;感興趣
気が進む/有意;有心思;起勁;感興趣
気が済む/舒心;滿意
気が散る/精神不集中;精神渙散
気がつく/注意到;意識到
気に入る/稱心;如意;喜愛
気にかかる/擔心;掛念;放心不下
気にかける/放在心上;介意
気にする/介意;在乎
気になる/擔心;掛念;放心不下
気を配る/注意;留神
気を使う/用心;留神;顧慮
気を変える/轉換心情;另打主意
気をつける/注意;小心;留神
気を取る/取悅;討好
気を揉む/焦慮不安;焦躁
日語中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在翻譯時應引起足夠的注意。
二、詞義具有豐富的語言感情色彩
不論是漢語還是日語,有些詞除了表達一定的意義外,詞義本身還存在著褒貶、語感等感情色彩的含義,翻譯時應根據談話對方的身份、年齡、性別等選用相應詞彙,注意這些詞的不同感情色彩。感情色彩來自人們的主觀世界,漢語中說“我”時,表示情態鄭重,風格文雅,稱“俺”則鄉情濃厚,有親切感;日語中也一樣,如:“弊社、粗品、貴社、天顔、阿呆、小僧”等一部分日語名詞中或表自謙,或表尊敬,或表親昵。日語中,男性用語和女性用語一目了然,男性用語簡短明了,女性用語溫和柔軟,其中表達的情感色彩不言自明。
再如日語形容詞、形容動詞中絕大多數表示狀態和屬性,但也有一些詞則表示內心的情意,感情色彩濃重,還有就是表示同樣意義的詞,其間的語言色彩也有區別。常用詞“いや”是感情形容動詞,隻能使用於第一人稱,而“きらい”則無人稱限製。如:
私「君×あの人×」はこんな人が一番いやだ。/我最討厭這種人。
あの人は勉強が嫌いだ「いや×」。/他討厭學習。
“いや”表示特定的、一時的厭惡感情,“きらい”表示持續的、傾向性的厭惡感情。在明確表達拒絕對方的要求、勸誘時,隻能用“いや”,不能用“きらい”。如:
その日は客に會うのがいやだった。/那天我是不願會客。
「コーヒーでも飲みませんか。」「いやです。」/“喝點咖啡吧。”“不想喝。”
“いや”的對象語不一定明確表達出來,而“きらい”則通常表現比較明確。如:
今日はなんとなくいやな気分だ「きらい×」。/今天心裏總覺得厭煩。
類似於這類詞日語中還有很多。一般就詞的性質而言,表性質、狀態、屬性及顏色等形容詞無感情色彩,如:“軽い、小さい、黃色い”等;表示內心情意、聲音等形容詞有感情色彩、如:“嬉しい、騒がしい、楽し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