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句子篇1(1 / 3)

第七課簡單句(1)

第一節漢語與日語的語序

漢語一般被認為是獨立語。其特點是:

(1)句子中的詞類是各自獨立的,沒有什麼形態變化。雖有“~子”、“~頭”、“~兒”、“老~”、“第~”等詞綴以及“了”、“著”、“過”等少數助詞,但都不是表示詞與詞的語法關係。

(2)句子中的詞與詞之間的語法關係主要由語序來表示。語序在漢語中顯得特別重要。

(3)漢語的語序反映了一定的邏輯事理,並按照約定成俗反映了一定的語言習慣。

日語一般被認為是粘著語,其特點是:

(1)日語的體言、準體言和用言,除了特殊場合之外,須附加助詞或屈折詞尾才能使用。如:

彼はあの本を貸してあげなかったようだよ。

名格助連體名格助動接助動助動助動助動終助

(2)日語的格由助詞來表示。

(3)日語的語序比較自由,沒有漢語嚴格。

請比較下麵兩個句子:

例1:我對他說。

(a)私が彼に言った。

(b)彼に私が言った。

例2:他對我說。

(c)彼が私に言った。

(d)私に彼が言った。

漢語例1句中的“我”與“他”的語序不能對換,一旦對換便成為例2句,意思完全相反。在日語裏隻要助詞清楚,“私”與“彼”的語序可以調換,(a)與(b),(c)與(d)調換後的意思仍不變。

從這個簡單的例子可以看出,日語“助詞”支配著整個句子結構,起著重要的作用。人們常常說日語的熟練程度主要取決於是否能夠準確運用助詞,道理即在此。總之,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漢語句子中的語序不可改變,它決定著語法關係;而日語句子的語法關係取決於助詞,語序比較自由。

第二節漢語與日語的句子結構

上麵談到漢語語序不可改變,那麼漢語的句子結構是如何組成的呢?以謂語為例,一般為:(獨立語)(外位語)(定語)主語(狀語)謂語(補語)(定語)賓語。簡單說來,先是主語,接著是謂語,然後才是賓語。如:

我學習日語。

主謂賓

日語則不同:

私は日本語を勉強する。

主賓謂

主語在先,緊接的是賓語,而後才是謂語。謂語部分與漢語正相反。為了對比漢語與日語的句子結構,我們不妨再舉簡單的主謂句,用ABC來分別表示主語、謂語和賓語,可排列出六種不同的語序:

①A+B+C

同學寫完了作業

學生は書きあげた宿題を

②A+C+B

同學作業寫完了

學生は宿題を書きあげた

③B+C+A

寫完了作業同學

書きあげた宿題を學生は

④B+A+C

寫完了同學作業

書きあげた學生は宿題を

⑤C+A+B

作業同學寫完了

宿題を學生は書きあげた

⑥C+B+A

作業寫完了同學

宿題を書きあげた學生は

顯而易見,漢語裏隻有①是正確的,其餘都是不通的;而日語的②與⑤都是正確的。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漢語的語序隻能是A+B+C,即:主語―謂語―賓語,賓語必須跟隨在謂語之後;而日語則②的A+C+B與⑤的C+A+B的兩種都沒問題。即:主語―賓語―謂語,或者賓語―主語―謂語都可以。這就是說,主語和賓語可以自由調換,但是位於句末的必須是謂語。

第三節譯文的語序

譯文的語序要遵循的原則:

譯文必須符合譯語的表達習慣,洋腔洋調的句子越少越好。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們必然要受到原文的製約和影響。我們應該盡最大的努力去克服翻譯腔,使譯文臻於完美。

譯文要符合譯語的語法規範。不合譯語語法的句子恐怕難以準確表達原語原句的意義,生搬硬造的句子不會給譯文帶來美感。遵循譯語的語法規範是保持譯語純潔的重要方麵。

譯文要符合譯語的語言邏輯關係。譯文的語言邏輯關係是使譯文通順流暢的前提。否則,譯出的句子、文章隻能是晦澀生硬的。

譯文語序舉例:

例1:私は彼が最新型の攜帯電話を買ったことを知っている。

abcde

我知道他買了最新式的手機。

aebdc

例2:ちょっと話したいことがある。

abcd

(我)有點事情想說。

dacb

例3:後ろ足で立って散歩する犬を私は昨日見た。

abcd

昨天我看見了後腿直立行走的狗。

cbda

例4:父親はパンを泣きながら食べている息子を毆った。

abcde

父親打了邊哭邊吃麵包的兒子。

aecbd

以上各例的漢語譯文的語序幾乎全都和日語原文不一致,這說明翻譯過程中語序發生變化是很自然的。我們應該利用此特點把譯文的句子組織得更漂亮。

第四節肯定形式與否定形式的轉換

在翻譯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原文中的肯定形式在譯文中轉換為否定形式,或者反之,原文中的否定形式在譯文中轉換為肯定形式。這種轉換手法也叫“反譯”。翻譯中的這種處理,往往是為了使譯文更加符合該語言的表達習慣。

“日譯中”中的反譯是指把日語肯定的形式譯為漢語否定的形式,或者把日語否定的形式譯為漢語肯定的形式。比如:“音を通した”,我們可以把它譯為肯定的形式“透音”,也可譯為否定的形式“不隔音”,後者我們視為“反譯”的方法。再比如:“友人が少なくない”,直譯為“朋友不少”,反譯為“朋友很多”。“不少”和“很多”雖然不能完全等同,但是意義很相近,不會造成誤會。以下的一些句子,采取了直譯和反譯兩種方法,試比較其效果如何。

例1:わがままを言うとみんなに嫌われる。

a.為所欲為,會被大家討厭。

b.為所欲為,會叫人不喜歡。

例2:人質を生かしてある。

a.讓人質活著。

b.沒有殺人質。

例3:彼のことが諦められない。

a.對他還沒有死心。

b.對他抱有一線希望。

例4:入院なさったことを昨日まで知らなかった。

a.到昨天還不知道你住院。

b.今天才知道你住院。

例5:今日のうちにこの仕事を仕上げなくてはならない。

a.今天之內不做完這項工作不行。

b.今天之內必須做完這項工作。

例6:君が行かなければ、問題が解決できない。

a.你不去,問題解決不了。

b.隻有你去,才能解決問題。

例7:それができるかどうかは実際やってみ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a.能否成功,不實際去幹一幹是不行的。

b.非得實際幹,才知道是否能成功。

例8:醫師は彼の麻酔が醒めるまで、ずっとそばにいた。

a.在他麻醉醒來之前,醫生一直在他身旁。

b.在他麻醉醒來之前,醫生一直沒有離開過他身旁。

例9:翌朝も雪だった。私は學校を休んだ。

a.第二天早晨還是下雪,我請假在家。

b.第二天早晨還是下雪,我沒有上學。

以上每個例句,都有a和b兩種譯文,b是采取反譯的方法翻譯的。例1、例2、例8、例9是肯定向否定的轉換;例3、例4、例5、例6、例7是否定向肯定的轉換。b與a的意義基本相同,隻是形式不同。我們並不認為,任何時候、任何場合,反譯都好,但是有的時候采取反譯的方法更能收到好的效果。肯定形式與否定形式的轉換可能導致情態色彩的改變。肯定形式是正說,語氣肯定,無異議,否定形式是一種委婉的認定,有弦外之音。

練習:

翻譯下列句子(注意否定表達的譯法)。

1.彼女は聲がいいだけで特に才能のある歌手とは思わない。

2.佐藤さんはその鋭い耳で、他人には何も聞こえない救急車のサイレンの音を聞き取った。

3.なるほどそれらの品物は、元來人間どもがいわゆる人間らしい文化生活を営むために必要に迫られて止むに止まれず発明したものには違いなかった。

4.あの見合いの二人はテーブルを間に向き合ったままお互いに下を向いて何も言わな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