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拋開無謂的焦慮(2 / 2)

在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種土灰色的沙鼠。每當旱季到來之時,這種沙鼠都要囤積大量的草根,以準備度過這個艱難的日子。因此,在整個旱季到來之前,沙鼠都會忙得不可開交,在自家的洞口上進進出出,滿嘴都是草根,辛苦的程度讓人驚歎。

但有一個現象很奇怪,當沙地上的草根足以使它們度過旱季時,沙鼠仍然要拚命地工作,必須將草根咬斷運進自己的洞穴,這樣它們似乎才能心安理得,感到踏實,否則便焦躁不安。

而實際情況是,沙鼠根本用不著這樣勞累。經過研究證明,這一現象是由一代又一代沙鼠的遺傳基因所決定,是出於一種本能的擔心。因此,沙鼠所幹的事情常常是相當多餘,又毫無意義的。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如果說,一個人一生隻有 3 天,即昨天、今天和明天的話,那麼,昨天已成曆史,明天還未到來,隻有今天才是實實在在的,最重要的是過好今天。看菜吃飯,量體裁衣,順其自然,隨遇而安。日出東海落西山,過一天,多一天;多一天,樂一天;樂一天,賺一天。

丹麥有個民間故事,說的是一個鐵匠,家裏非常貧困。於是鐵匠經常擔心:“如果我病倒了不能工作怎麼辦?”“如果我掙的錢不夠花了怎麼辦?”結果這一連串的擔心像沉重的包袱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使他飯也吃不香,覺也睡不好,身體一天天地越變越弱。

有一天鐵匠上街去買東西,突然昏倒在路旁,恰好有個醫學博士路過。博士在詢問了情況後十分同情他,就送了他一條金項鏈並對他說:“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千萬別賣掉它。”鐵匠拿了這條金項鏈高興地回家了。從此之後,他經常想著這條項鏈,並自我安慰道:“如果實在沒錢了,我就賣掉這條項鏈。”這樣他白天踏實地工作,晚上安心地睡覺,逐漸地他又恢複了健康。後來他的小兒子也長大成人,鐵匠家的經濟也寬裕了。有一次他把那條金項鏈拿到首飾店裏估價,老板告訴他這條項鏈是銅的,隻值一元錢。鐵匠這才恍然大悟:“博士給我的不是一條項鏈,而是治病的方法!”

從這則民間故事裏,我們可以悟出這樣一則道理,不用預支明天的煩惱,隻需做好今天的功課,做好今天的功課,就是應對明天煩惱的最好法寶。特別是當我們把心頭的那個沉重包袱放下時,你會發現,原來焦慮的那些令人不安的後果往往也難以發生。

既然那些無謂的焦慮給我們帶來如此多的痛苦,我們又該如何擺脫它們呢?其實,隻要放寬心,所有的焦慮都會消失。

1.學會寬容:有容乃大,厚德載物。寬容意味著博大,一顆寬容之心能夠化解矛盾,消除隔閡,減少摩擦,最大限度地過濾煩惱的來源。

2.懂得諒解: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凡事先為他人著想,將心比心,有助於加深彼此間的感情,相互理解。

3.學會接納:海納百川,方成其大。學會接納別人,適應周圍的一切。愛因斯坦說:“人的最高本領是適應環境的能力。”材匠調木,智者調心。人應該積極調整心態,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4.懂得解脫:世界隨著心情改變。凡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有時候,一個華麗的轉身,麵對的是全新的風景;有時候,換一種眼光看世界,你會發現山重水複處常別有洞天。

5.懂得謙遜:不作珍珠,甘為泥土。謙虛是為人處世必須謹記的美德,別把自己當珍珠,那樣時時會有怕被埋沒的痛苦:把自己當成泥土吧,別人越踩越結實。學會謙虛,你的人生將豁然開朗。

6.學會自嘲:嘲弄他人是缺德,學會自嘲是美德。所謂自嘲,就是自我嘲笑,自我解嘲。能夠自嘲之人方顯大度,是心胸開闊、為人寬厚、性格幽默的表現,是人際交往的黏合劑。在這個充滿挑戰與壓力的社會中,學會自嘲顯得尤為重要。

7.懂得進退: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這是智者的從容;去留無意,漫觀天外雲卷雲舒,這是大師的平靜。退一步天高雲闊,讓三分心平氣和。吃虧是福,量大無禍。我常想,人若真正學會取舍,懂得進退,不再圖名,不再逐利,肯定能活得很輕鬆,而輕鬆的生活難道還會煩惱不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