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 / 3)

(1)月經初潮:青春期第一次月經來潮稱為“月經初潮”。初潮的年齡大約在13~15歲,但早到12歲以前或遲到18歲也屬正常現象。其早晚與環境、氣候、營養狀態、身體情況及遺傳等有關。如果超過18歲以上,月經仍未來潮有可能是閉經,應及早去醫院檢查治療。

(2)月經周期:指上次月經的第1天到下次月經來潮間隔的天數。提前或錯後在3~7天之內仍屬正常現象。但若提前或延後7天以上,均屬異常,應及早檢查診治。

(3)月經表現:月經一般持續3~5天結束。月經期第1天經量稍少,第2、3天較多,第4天後逐漸減少,總量約為30~50毫升。經色多為暗紅色,開始時較淺,繼而逐漸加深,最後又為淡紅。一般不稀不稠,不凝固,無血塊,無特殊氣味,亦可略有血腥味。

月經期大多數無明顯不適感,但也有部分在經行前後出現輕微的腰酸,小腹墜脹,乳房脹痛,或情緒變化等現象,月經過後諸症自行消失,不屬病理反應。

少數少女由於卵巢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在月經初潮以後,有時不按周期而來,有的則間隔一段時間後再次行經,中醫認為這是由於腎氣未充之故,待身體發育成熟後,便可逐漸正常來潮。

除此之外,也有身體無病而月經定期2月來潮1次者,此種現象稱為“並月”;若3月一行者,稱為“居經”或“季經”;1年一行者,稱為“避年”;一生不來月經,而能受孕者,稱為“暗經”;受孕以後,月經按月而行,但經量少於以往的月經量,無損於胎兒者,稱為“激經”,又稱為“盛胎”或“垢胎”。以上情況皆屬個別的生理現象,不屬病態反映,無需憂慮。

白帶生理

白帶是從陰道內流出的白色黏液,為白色稀糊、半透明狀,稍有腥氣味,量少。一般發生在月經前期或在兩次月經之間以及妊娠期間,帶下量稍增多,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正常白帶屬於人體內的一種陰液,來源於飲食的精微部分,經脾的運化而成,藏之於腎,由任脈所司,受帶脈約束,不斷敷布於胞中,下注於陰道,起到保護陰道和潤澤陰道的作用。

乳房的發育

乳房是女性的第二性征之一,主要由乳腺、脂肪和結締組織構成。

乳房的發育是少女青春發育的最早標誌,也是少女變得富有曲線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約在月經初潮前4年,也就是10~11歲左右少女的乳房便開始發育了。先是乳頭突起,繼之,整個乳房隆起,形似小丘,摸上去有硬結,有時還有隱約的脹痛感。並出現乳暈,這也是女性開始與男性在外形上區別的開始。

約12~13歲時,乳暈增大,顏色由淡褐色變成深棕色,乳房逐漸豐滿,開始出現女性線條。

14~15歲時,乳房發育比較明顯,乳房明顯地高出胸部。

16~17歲,乳房線條豐滿清晰,乳暈略陷,乳頭大而突出。與此同時,乳房內部結構也發育成熟,青春期前,隻有不分葉的乳腺直導管;青春期後,導管開始分葉,結締組織和脂肪也增加起來,使乳房整個輪廓突出於胸部。為少女的青春增添了光彩。一個發育成熟的少女,其乳房應呈半球形或圓錐形,緊繃而有彈性,雙側大小雖不全等,但基本對稱,乳房中央部分的皮膚為環形色素沉著的乳暈(通常為薔薇色),乳暈中心為全部輸乳管開口處的乳頭,乳暈表麵有多個散在的小結節,即乳暈腺。

內分泌激素在乳房的發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雌激素使乳腺管日益增長,黃體酮使乳腺管末端不斷分枝,形成乳腺小葉,此外,生長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催乳素以及甲狀腺素、甲狀旁腺素等都對乳房的充分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當然,乳房的發育還決定於乳腺組織對這些內分泌激素的敏感程度,如卵巢的激素分泌不足,或乳腺對雌激素的敏感性較低,都會使乳房發育受阻,此外,營養缺乏、精神抑鬱、體弱多病等因素,也會影響乳房發育。

由於乳房受性激素的控製,所以乳房的大小也會隨月經的來潮而有所改變,月經之前,乳房會略微增大,乳腺內的導管及腺體上的細胞過於活躍,使乳房出現脹腫,這就是有些人來月經前感到乳房發硬、發脹的原因,隻要月經來潮,這些不適感就會逐漸消退。

乳房的發育,也和少女的體態發育一樣,有早有晚,有大有小,沒有絕對的標準。它們通常要受體型、發育、營養、遺傳等多方麵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中國女性的乳房較歐美女性的乳房小;身體瘦長的人,乳房多相對小而平坦;矮胖的人則比較豐滿,這與體內脂肪的多少有關。有的人在少女時代乳房大些、小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它對身體健康一般沒有多大影響,大可不必為此過焦。

但是,也有少數少女,由於種種原因,出現了乳房發育異常。那麼,哪些情況屬於發育異常範圍呢?

(1)乳房發育過早:女孩在8歲以前,乳房持續性發育,叫乳房發育過早。這時要注意有無其他性早熟的表現,如來月經,陰毛、腋毛萌生等。如果發現這種情況應該及時就醫,查明原因,對症治療。

(2)乳房發育過晚:女孩16歲以後,乳房還沒有開始發育,叫乳房發育過晚。這時要注意有無其他性晚熟的表現,如無陰毛、無月經、腋毛未萌出等。如果發現這種情況也應及時就醫。

(3)小乳房:即乳房偏小,胸部扁平如同男性。如果外陰發育正常,月經有規律,其他發育也都正常,則多為生理性變異,不必焦慮,待結婚妊娠哺乳時一般可以增大。有一種是乳腺發育不受激素影響,即使用雌激素治療,也不發育。這種情況就不能隨便用藥,因為長期服用激素往往會引起月經紊亂等副作用。唯一的辦法是加強胸部肌肉的鍛煉,經常按摩乳房,以增強形體的曲線美,促進乳腺的發育。

(4)乳房不對稱:一側乳房因發育充分而顯得大一些,另一側卻因發育不良而顯得較小些。這主要是較小側乳房對激素反應較差的緣故。這種異常用雌激素治療往往無效,而采用按摩的效果還不錯。有的少女是由於不正確的寫字姿勢及勞作、運動習慣,致使兩側胸大肌及其結締組織的發育不同,因而也影響了左右乳房的對稱,隻要注意糾正姿勢就可以改變這種狀況。

(5)巨乳房:乳房巨大,可下垂到臍部,這種現象屬極少見的病理性肥大,必須服用孕酮或實施外科手術整形,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6)多乳頭:指除了正常發育的兩個乳頭外,體軀兩側,如腋窩和大腿窩部有數個對稱的小乳頭排列於原始乳脊的相應線上,而以腋窩的副線最為明顯。它們一般不會充分發育,無需特殊處理。

(7)無乳房:可分為完全無乳房與不完全無乳房。完全無乳房,指乳房和乳頭都缺少;不完全無乳房,指乳腺缺少,乳頭尚在。無論哪一種,均係先天性乳腺缺少,自然也就沒有乳腺的分泌功能。這種病目前尚無法治療。倘若月經及其他性征均正常,日後完全能夠婚育,隻是不能哺乳而已。

乳房發育異常,確實給許多女性帶來了不快,影響了美觀,同時會影響日後哺乳下一代。因此,注意乳房衛生的保健是保證乳房正常發育、預防乳房疾病的根本措施。

乳房的性生理反應

在性反應周期的興奮期中,乳頭的勃起是乳房對性緊張反應增強的第一個信號,是乳頭內豐富的平滑肌纖維在受到性刺激後發生不自主收縮的結果。兩個乳頭的反應常常不是同步出現的,一個可能已經達到完全勃起和腫脹,而另一個卻出現滯後現象。

乳頭充分勃起後的長度要比未受刺激前增加05~1厘米,勃起反應還可使乳頭基底直徑增加025~05厘米。平時乳頭大而向前突出者往往比大小正常者具有較小的腫大勃起的趨勢。乳頭特別小時也很難對性刺激作出很強的反應,但乳頭特別小的情況並不多見。

興奮期的第二個生理變化是乳房靜脈樹模式的定界和擴張增加。如果乳房具有足夠的容積,就會出現下方的表淺靜脈充血,但很可能要到興奮後期才變得更為明確。較大的乳房通常表現出很明顯的靜脈樹模式的擴張。乳房靜脈樹的充血向中心擴張時一般並不達到乳暈區。

在臨近平台期,乳房的實際體積會明顯增加,這是乳房深部靜脈充血反應的結果。處於性反應狀態的女性在勃起反應發生時,懸垂乳房下部的充血則更易於觀察到,若女方取仰臥位時,乳房體積的全麵增加將更為明顯。在興奮晚期可見到明顯的乳暈充血現象。興奮期反應的表現程度和發生時間的差異很大,往往因人因時而異。在平台期中緊鄰勃起乳頭的乳暈也會腫大,這時常常給人造成一種錯覺,好像勃起的乳頭已經部分消退了。直到乳暈腫脹在消退期消退之後,人們才可以重新看到消退較遲的尚保持勃起的乳頭。

在女性經曆最終的高潮衝動之前,未哺乳過的女性乳房的大小可以比平時增加1/5~1/4,哺乳過的女性乳房通常不會出現乳房體積的明顯增加。這種解剖學上表現的差異可能是由於喂過奶的乳房在乳汁生成過程中靜脈分流有所增加所致。嬰兒吸吮會增加靜脈的分流,並趨於使性緊張時深層血管的充血反應減緩。可見,在性緊張影響下,乳房大小的增加不僅與血管充血的生理反應有關,還與組成乳房小葉起支持作用的纖維組織成分的充實程度有關。在哺乳初期,乳房過度的緊張往往會損傷這些支持纖維組織的有效性。因此,可以理解哺乳後的女性乳房對性刺激難以作出應有的較明顯的性反應。

在性緊張進入平台期後,乳房前、側,甚至下方經常會出現粉紅色的斑駁。實際上這種斑丘狀皮疹首先出現於上腹部,再延到乳房表麵,這種皮膚表麵的血管充血反應被稱為性紅暈。

高潮期間乳房沒有什麼特異反應。乳頭勃起和乳暈腫脹已經確定,靜脈樹突起顯得十分醒目,未哺乳過的乳房比未受刺激前的基線有顯著擴張,性紅暈十分明確。乳房甚至可能出現顫抖現象。消退期的到來是以性紅暈的迅速消退和同步的乳暈腫脹消失為信號的。但乳頭勃起消退較慢,當乳暈腫脹消退後乳頭勃起又變得醒目了,給人的印象是它們已經曆由新刺激的影響或既得刺激的作用而致的繼發性勃起反應,人們稱這種現象為“假勃起”。

一般來說,未被吸吮過的乳房深層血管充血的消退較慢,而哺乳過的乳房充血消退較快。常常可以見到的是,高潮結束後乳房腫脹仍將維持5~10分鍾,至於乳房表麵的淺表靜脈樹走行甚至可以存留很久。在靜脈樹完全消退到它們正常不顯露狀態之前,勃起的乳頭已經完全恢複。這種既有表淺又有深層血管充血影響的持續存在,是未被吸吮過的乳房的特有現象,可能由於平台期乳暈靜脈叢的過度擴張所致。在消退期,這種靜脈叢過度擴張導致靜脈引流至更深層靜脈的血液流動減慢。二、生理衛生常識

正常的月經

女性的月經每月來一次才是正常現象,一般每次來的時間是3~5天。月經周期雖以每月來潮一次為原則,但25~35天一次的月經周期也屬正常現象。

有些女性月經來潮時出血較為規則,但是周期的間隔可能是20天,此屬“月經過頻”現象,是造成貧血的原因之一。有的女性月經的次數相當少,每隔45~50天來一次,這種稱為“月經過稀症”。而月經周期超過7天,或經血超過80毫升者,都屬經血過量(平均月經總出血量為35毫升)。

有些女性的月經來潮時間雖長,但最後幾天的經血量相當少,僅是咖啡色的分泌物,這屬於正常現象。也有一些女性月經周期隻有3~4天而已,但經血量卻像“自來水龍頭”般大量排出,如果純粹按照天數來定義是正常的,但實際上已經屬於經血過量,這樣的女性每次月經過後總會非常虛弱。

月經的預測

一般而言,月經的預測方法大概可以分成4種:日曆法、體溫測量法、自我觀察法,以及麻煩多多法。

(1)日曆法:周期月經正常的女性可按照日曆周期來計算。例如,以30天為1周期,上次若是3月28日來,下次應該在4月28日左右就有經來潮;如果以40天為周期,下次大約在5月9日便會有月經來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