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孕產與保健
女性保健參照書生活必備叢書第十三章孕產與保健生活必備叢書
女性保健參照書一、孕產哺乳期的養生保健
重視懷孕早期檢查
懷孕早期檢查,一般在停經40天後進行第一次檢查。通過檢查以明確:懷孕後對母體有無危險,能否繼續懷孕;胎兒有無先天畸形,是否需要終止妊娠;孕婦生殖器官是否正常,對今後分娩有無影響;胎兒發育情況是否良好,是否需要采取措施;孕婦有無婦科疾病,以便及時治療,避免給胎兒帶來危害;化驗血液、尿液,看有無貧血和其他問題;肝功檢查。如有肝炎應終止妊娠。
懷孕早期檢查是孕婦產前檢查的一部分,從確診懷孕起,孕婦應每半月(至少每個月)到醫院作1次定期檢查,以便醫生隨時掌握情況,及時地對孕婦進行必要的衛生指導,使孕婦順利度過妊娠和分娩。
重視羊水檢查
羊水檢查是產前診斷常用的一種方法。利用羊水檢查,可預測多種新生兒疾病:
(1)新生兒溶血病:測定羊水中膽紅素的含量。在妊娠晚期測2次羊水中膽紅素含量,每次間斷3~4周。如膽紅素含量增加,再結合父母血型和既往的分娩史,可作出診斷。
(2)肺透明膜病:肺泡表麵活性物質卵磷脂的缺乏是引起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主要原因。如卵磷脂與鞘磷脂的比例不到2∶1~3∶1時,對此病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3)無腦兒或開放型脊柱裂畸形:可檢查羊水中甲胎蛋白的含量。當正常妊娠15~20周時,羊水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在10微克/毫升以下。無腦兒或開放型脊柱裂畸形,此含量增高,有時高出20倍以上。Rh溶血病、先天性食道閉鎖、法魯氏四聯症、先天性腎病等都有甲胎蛋白增高。
此外,對各種染色體疾病及各種先天性酶缺乏病均有診斷意義。
使用抗生素的方法
孕婦應用抗生素後,藥物從母體血液通過胎盤轉運或分散到胎兒體內。進入胎兒體內的多少取決於藥物的理化性質、用藥量的多少及胎盤血液供應情況。進入胎兒體內的藥物越多,對胎兒影響就越大。
現就孕期禁用和可以使用的抗生素介紹如下:
(1)整個妊娠期禁用的抗生素:
①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萬古黴素等,對胎兒有耳毒作用。
②多黏菌素、黏杆菌素等,對腎髒和神經係統有毒性作用,並能通過胎盤影響胎兒。
③四環素能使胎兒牙齒變色和影響骨骼生長發育。在妊娠晚期孕婦大劑量使用四環素可引起肝髒脂肪變性和造成孕婦死亡。
④兩性黴素B、灰黃黴素等,對神經係統、血液、肝髒和腎髒有較大的毒性。灰黃黴素對胎兒有致畸作用,也可能引起流產。
(2)妊娠某階段禁用的抗生素:妊娠早期即妊娠12周內禁用氯黴素、乙胺嘧啶、利福平、磺胺藥等,妊娠28周後禁用氯黴素、乙胺嘧啶、磺胺藥和呋喃坦啶等藥物。因為氯黴素、利福平、乙胺嘧啶可致新生兒尿道和耳道畸形、耳聾、肢體畸形、腦積水、死胎及新生兒死亡。磺胺藥可致新生兒核黃疸及溶血性貧血。呋喃坦啶可致新生兒溶血。
(3)整個妊娠期都可使用的抗生素: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紅黴素和潔黴素,這4類抗生素在妊娠期使用對胎兒不會引起不良反應。需要注意,青黴素類藥物在使用前必須做青黴素過敏試驗,以免發生藥物過敏反應。
要慎用氯黴素
氯黴素是一種廣譜抗生素,曾被廣泛應用於傷寒、腦膜炎、肺炎等多種疾病的抗菌治療。然而,妊娠期間婦女使用它可引起“灰嬰綜合征”的症狀。
灰嬰綜合征是指婦女在妊娠期,尤其是妊娠後期和臨產的24小時內使用氯黴素,可致使出生的新生兒出現嘔吐、呼吸急促或不規則膚色發灰、低體溫、軟弱無力等症狀,甚至造成死亡。妊娠期使用氯黴素,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在正常情況下,氯黴素與葡萄糖醛酸結合成為穩定的物質從腎髒排出。但是,胎兒因肝髒內某些酶係統發育不完全,使氯黴素與葡萄糖醛酸結合能力較差。因此氯黴素便在胎兒體內蓄積,進而影響新生兒心血管功能,導致出現上述“灰嬰綜合征”的症狀。
妊娠期使用氯黴素進入胎兒體內還可影響胎兒骨髓造血,致使胎兒發生障礙性貧血。所以,孕婦應盡量避免使用氯黴素。
慎用耳毒性藥物
孕婦體內應用藥物後,能通過胎盤從母體直接到達胎兒體內,而且藥理作用與母體具有相同時期。婦女懷孕最初3個月,是受精卵分化最旺盛、胎兒的各種器官逐漸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孕婦用藥,對胎兒生長發育造成的影響最大。母親孕期使用某些耳毒性藥物是小兒患先天性耳聾的主要原因。如果孕婦在懷孕頭3個月中應用耳毒性藥物,就會造成胎兒發生先天性耳聾。
導致先天性耳聾的藥物多見於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其中又以鏈黴素對聽神經的損害最大,其次是慶大黴素、新黴素、卡那黴素。另外,萬古黴素、紫黴素、瑞斯托黴素、春雷黴素、多粘菌素B、托布黴素、尼泰黴素、巴龍黴素等抗生素也有不同程度的耳毒性,可導致胎兒先天性耳聾。喹寧可透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破壞胎兒的聽覺器官,引起先天性耳聾。其他藥物或化學物質如磺胺類、水楊酸類、速尿、利尿酸、嗎啡、心得寧、酒、煙、砷、鉛、磷、汞、苯、一氧化碳等均可致聾。
目前還沒有藥物治療中毒性耳聾,所以,孕期用藥應該特別慎重,特別是孕期前3個月,最好不用或盡量少用耳毒藥物,凡屬用不用均可的藥物,應一律不用,切忌擅自主張用藥,需要用藥時,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用藥不宜過久,用量盡量減少。
不宜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主要從兩個方麵破壞優生。
(1)導致胎兒畸形。在妊娠期服用過大量阿司匹林的孕婦,所生嬰兒會出現嚴重畸形。如果孕婦間斷地服用阿司匹林,則新生兒反較每日服藥者出現更多畸形。
(2)阿司匹林能夠對血小板聚集膠原產生抑製作用並降低血小板因子的活性,影響血小板的聚集並使分娩時的出血時間變長。這些影響能夠發生在服用小劑量的藥物之後,而且其影響可以延至停藥後5~7天。產前服用此藥,分娩時產婦出血明顯增多,還能引起胎兒在產前和產程中出血。
所以孕婦應該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甚至包括去痛片、感冒寧等一些含有阿司匹林的藥物也應一律禁用。
不宜用清涼油
清涼油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樟腦,而樟腦經皮膚進入人體會造成一定的危害。若孕婦用了清涼油,其中的樟腦可通過胎盤屏障危及胎兒,甚至造成胎兒死亡。因此,孕婦特別是在懷孕頭3個月內應該避免使用清涼油,也不要接觸含樟腦成分的所有製劑。
服用中藥要注意
有的孕婦擔心服中藥可使孩子皮膚“變黑”,這其實是無稽之談,因為人體皮膚的顏色與遺傳、生活環境以及飲食等因素有關,特別是與體內黑色素的合成和沉著有密切關係。人體內的黑色素是由黑色素細胞產生的,它位於表皮細胞的基底層之間。黑色素細胞內含有一種酶叫做酪氨酸酶,在它的作用下,酪氨酸能被氧化為黑色素。黑色素是一種黑色或深棕色的顆粒,如果大量聚集在表層細胞中,就會導致人的皮膚變黑。此外,黑色素還有吸收紫外線的特性,以避免陽光中紫外線傷害人體深部組織。如果人體皮膚長期裸露在陽光下,黑色素便會在日光照射下向表層細胞轉移乃至增加,這是因為人體黑色素細胞內酪氨酸酶的活性在陽光紫外線作用下增強,使黑色素小體形成及黑色素化程度增強所致。所以,長期從事野外作業者的膚色多數比較黝黑。人體皮膚顏色的黑與白,主要取決於黑色素細胞產生的黑色素小體的大小、形狀、數量以及黑色素小體黑色素化的程度,這些與孕婦服中藥沒有聯係。
由此可以得知,胎兒的皮膚變黑並不是孕婦生病後服用中藥引起的。但孕婦服中藥必須由醫生處方指導,切勿久服、亂服,更不能擅自服用“轉胎”的單方、驗方,以免危害母子健康遺恨終生,如果想使胎兒的皮膚白皙,孕期婦女可常吃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番茄、柑橘、檸檬、橙子、蘋果、酸棗等。
打預防針要注意
打預防針醫學上叫做預防接種,就是將活疫苗接種到人體內,使人體產生對傳染病的抵抗力,以達到預防傳染病的目的。這種防病方法,又叫人工免疫。
孕婦是否能打預防針不能一概而論。例如,孕婦被瘋狗咬傷後就非打不可,否則的話,一旦發生狂犬病,就會發生生命危險。又如孕婦與白喉病人一起生活過一段時間後,也得做白喉疫苗的接種,以免染上白喉。此外,破傷風疫苗的預防針也是必要打的。給孕婦及時打這種預防針,是最有效的預防新生兒破傷風的方法。孕婦打預防針的時間,以在臨產前1個月較好。
不過,有些預防針孕婦是不需要打或不能打的,如卡介苗、麻疹疫苗、乙腦疫苗、百日咳疫苗和流腦疫苗等。
因此,孕婦被通知打預防針時,應將自己的懷孕情況,以及疾病史、過敏史等情況及時反映給防疫醫生,由醫生斟酌決定是否可以打。
注意衣原體感染
衣原體是一種微生物,大小介於一般細菌和病毒之間,其直徑約為700~1000個納米。這種病原體對外界環境沒有多大的抵抗力,一般消毒劑可起到作用。沙眼衣原體不僅能引起沙眼這種眼部疾病,還可通過性接觸傳播而引起泌尿生殖係統感染,因此這種感染也屬於性傳播疾病。
孕婦或新生兒一旦被作出衣原體感染的明確診斷,都應立刻進行積極的治療。有多種特效治療藥能殺衣原體控製感染,常用的有紅黴素、四環素、羥氨苄青黴素等。其中四環素對胚胎和嬰兒有毒性作用,因此孕婦或嬰兒應避免使用。用藥量應遵醫囑,療程不應少於7天。
防治衣原體感染重點是:采用一般的性衛生防病措施。嚴禁性亂行為。保證外陰部的清潔衛生對防止衣原體感染亦十分重要。妊娠婦女的丈夫有衣原體引起的尿道炎等感染,應進行徹底治療。婦女在妊娠期或妊娠前如被確診有衣原體感染,應及時進行特效治療,以免感染胚胎或新生兒。二、孕產哺乳期的疾病防治
妊娠前期緊張綜合征
每在月經前出現煩躁不安、易怒、思想不集中、失眠、浮腫、乳脹或腹脹、腹瀉、溏清等一係列症狀而行經後緩解的異常情況,即為經前期緊張綜合征。
本病多見於平時性情急躁、易激動、常憂鬱的婦女,部分症狀又屬精神狀態改變,因此,肯定存在精神因素。至於其他症狀,像頭痛、浮腫、乳脹等,由於水鹽瀦留引起,與經前期體內雌激素/孕激素比值增高,也就是說雌激素過多或相對過多有關。
症狀輕者,經前注意勞逸結合,穩定情緒,忌鹽、淡食有益。重者,可酌服利尿劑、鎮靜劑或選用抗雌激素藥物。
心慌氣促的處理
在妊娠期間,為適應妊娠及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表現在呼吸時膈肌上下活動的幅度比非孕期增大,同時,隨著妊娠子宮的增大,腹肌活動度減少,胸部活動相應增加,由不自主的腹式呼吸改變為胸式呼吸,來補償氣體交換的不足,肺的通氣量比非孕期增加40%。懷孕期間,心肌發生代償性肥厚,心腔擴大,心跳加快。再者由於孕期母體的血容量比非孕時平均增加1500毫升,出現所謂妊娠生理性貧血,從而血液供氧能力下降。同時,由於增大的子宮使心髒向上、向左移位,心髒在不利的條件下工作。這些因素都加重了心髒的負擔,使得機體通過增加心率及心搏出量來完成額外工作。這些生理性的改變,一般不出現症狀,但遇活動量增多,就可出現心慌氣急。對此,孕婦不必緊張。要注意做適量的運動,運動時若遇不適,要立即停止。最好的方法是休息。充分的睡眠可以解除身體的疲勞,促進新陳代謝。
防治懷孕心煩
孕婦在妊娠期間,由於火熱乘心,熱邪擾心,則神明不寧,而出現煩悶不安、鬱鬱不樂或煩躁易怒等現象。主要分陰虛、痰火兩類。
(1)陰虛妊娠心煩:素體陰虛,孕後血聚養胎,陰血益感不足,心火偏亢,熱擾心胸,而致心煩。症狀:心中煩悶,坐臥不寧,或午後潮熱,心煩,口幹咽燥,幹咳無痰,渴不多飲,小便短黃,舌紅,苔薄黃而幹,脈細數而滑。宜用清熱養陰、安神除煩之藥膳治療。
①地黃棗仁粥:
原料:生地、酸棗仁各30克,粳米100克。
製作:棗仁研細,水煎取汁100毫升;生地水煎取汁100毫升。粳米洗淨,煮成粥加入藥汁,再煮沸。早晚溫服。
功能:滋陰、清熱、除煩,適用於陰虛所致妊娠心煩。
②黃連阿膠雞子黃湯:
原料:黃連5克,生白芍、阿膠各10克,鮮雞蛋2個。
製作:前2味加水先煎取汁,以30毫升沸水烊化阿膠,合並兩汁,打入蛋黃,攪勻,煮沸,每晚睡前頓服。
功能:滋陰、清熱、除煩,適用於陰虛所致妊娠心煩。
(2)痰火妊娠心煩:素有痰火積於胸中,孕後陽氣偏盛,陽盛則熱,痰熱互結,上擾於心,遂致心煩。症狀:妊娠心胸煩悶,頭暈心悸,胸脘滿悶,惡心嘔吐,苔黃而膩,脈滑數。宜用清熱化痰之藥膳治療。
海橘餅:
原料:胖大海、廣柑各500克,白糖100克,甘草50克。
製作:先將胖大海、甘草加水燉成茶;再將廣柑去皮核,放小鍋中。加白糖50克,醃漬1日,至廣柑肉浸透糖,加清水適量,文火熬至汁稠,停火;又將每瓣廣柑肉壓成餅,加白糖50克,攪勻倒盤,通風陰幹,裝瓶。每服5~8瓣,用已做好的大海甘草茶衝下,每日3次。
功能:清熱、燥濕、化痰,適用於痰火所致的妊娠心煩。
下肢浮腫的處理
在妊娠期間,為了滿足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孕婦的血漿和組織間液體增多,如果勞累、行走和站立時間過長,下肢容易出現浮腫。特別是到了妊娠後期,子宮逐漸增大,壓迫下肢靜脈,使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受到阻礙,下肢更容易發生浮腫,不過,一般經臥床休息後,這種浮腫大多能自動消退,如經臥床休息後仍不能消退的,稱為妊娠水腫。妊娠水腫又分顯性水腫和隱性水腫。孕婦下肢皮膚發亮、彈性減低,用手指按壓後出現凹陷,叫做顯性水腫;孕婦體表無明顯水腫,液體瀦留在各器官的間隙中,體重增長很快,每周超過05千克以上,這類水腫叫做隱性水腫。